天道听着萧若风的话,嘴角微微抽搐,心里满是无语。什么叫“以后出生后好好教导”?唐莲他们难道还需要什么特别的教导不成?难道要把他们教成和自己一样,颠倒是非黑白,不明国家大义,不懂家国天下谁为主吗?
不,这绝对不行。
“他们不需要多余的教导,正常的就足够了。你们自身那些问题,可别传给他们这一代。”天道忍不住出声打断。
空间里的众人听着天道话里行间的嫌弃,脸上的神色都黯淡了一分,却又无可奈何。说实在的,他们这群自认为是天之骄子的长辈,站在这些少年面前,还真有点不够看。
还没等几人抗议,天道的声音再次响起。
“唐莲这孩子不错。虽然出身唐门,性格刻板、严肃,但自从遇到了萧瑟和雷无桀,性格也变得调皮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他也找到了自己的道。雷无桀看似大大咧咧,其实也有自己的小精明,只是身边的朋友太过耀眼,把他的光芒都掩盖住了。不过他本人倒是很开心不用动脑。司空千落虽出身雪月城……”天道细细说着每个人的性格、优势、缺点,还有他们的成长环境,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长辈平时都是怎么教导的。天道的意思很明显,按照这个来就行了,不用花费太多的心思去教导,以免教导的多了,让他们也变得跟他们一样,是非黑白颠倒,天地君亲师,不知谁大谁小。
就像百里东君做的那些事,若换个帝王,或者没有萧若风的关系在,萧若瑾必不会轻易放过镇西侯府,放过百里东君。不株连九族,都对不起百里东君犯的错。
当然,这也不能全然归咎于百里东君。毕竟他自幼时起,所受的教育便是如此:在北离若闯下祸端,自由身为爷爷的镇西侯百里洛尘承担,若有人害他,镇西侯府自会为他扫除所有阻碍。这让他忘记北离是谁做主,自然也就不惧怕帝王之怒。加之萧若瑾为帝后,因为弟弟萧若风的关系,没有问罪于镇西侯府,或者问罪了,却被亲弟弟四两拨千斤的转移了,这也是导致日后兄弟二人不合的原因之一。
再者镇西侯府上到镇西侯府上下,无一人告诉百里东君,他镇西侯府所率领的将士,皆是为守护北离而来,并非他镇西侯府私用。
可镇西侯忘了,镇西侯世子忘了,北离的护国人李长生忘了,天下所有人都忘了。这也就成了日后兄弟离心的原因之一。
血染刑场那日,萧若风举剑自刎,并非幡然醒悟,而是陷入了一盘看似无解却因他优柔寡断而变的无解的棋局。他深谙兄长性情,以死相逼,只为成全那份岌岌可危的手足情义。
然而这一剑,却斩开了命运更深的伤口。死后风波骤起,叶啸英与众师兄弟将仇恨的利刃尽数刺向萧若瑾。他们忘记了太安帝的权谋算计,忘记了叶啸英的步步紧逼,忘记了那些推波助澜的“挚友”们。他们只看见萧若瑾手握皇权,便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该为此负责。
最令人唏嘘的是,护下叛将叶啸英的萧若瑾,却成了众矢之的;被废去武功的萧楚河,却要背负所有的仇恨与真相。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场荒诞?才能让萧若风做出向亲人持刀,却用刀护着自己兄弟的事?而他萧若风的一念之差,却让真正护他长大的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父子失和,亲人失信,帝王没有威严,是真正的将帝王之威踩在了脚下。也让后世子民看了一出萧家兄弟用生命为代价,演绎的一场令人扼腕的悲剧,而那些所谓的“挚友”,不过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罢了。
萧若瑾却独自承受着多重折磨:一方面要面对这群自诩正义的讨伐者,一方面要对抗内心对弟弟之死的深深自责,还要面对自己疼爱的儿子的不信任。最终,这位护爱幼弟,疼爱儿子的帝王,却生生的在愧疚与病痛中溘然长逝。
永安王萧楚河,萧若风最疼爱的侄子,明德帝最喜爱的儿子,在来到这里后,知晓了所有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果断选择了澄清真相,也选择了承担改变历史的所有后果。
而造成一切后果的真正罪人,却还在懵懂无知,何其令人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