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有梦,岁月迷离,闲词愁赋难为情,吟断刹那芳华,只落得伤心别有怀抱,幽禁了衣襟沾染的情殇;红颜弹指老,散了芬芳,公子泪如血,痴了流年;胭脂沾染灰,葬了花魂,宝剑折卷刃,断了豪情;情有千千结,化为纸鹤,寄去谁的思念?恨有幽幽殇,化为青灯,彻悟谁的菩提。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陈思王徒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读佛经,并在鱼山闻梵,创作梵呗。
闻空中天乐梵呗之声,美妙绝伦,意境深远,清雅哀婉,其声动心。
长亭柳笛,如秋水歌吟。花谢花飞,似风过无痕。凭栏悄悄,淡月疏影照依稀,萧瑟往事唱东篱。
静夜无语时,风摇烛影红。独揽一窗西厢的月色明媚,望断梧桐深院,依然逃不过的是寂寞锁清秋。凉风如水淌过,泛起涟漪点点,摇曳心思浅浅,我素手轻拈,安然倾听一朵落花的呢喃轻叹。
他借用我佛之名来伴随身在阴间的她一生。可是我佛讲究是放下红尘,他用尽今生一生的慈悲来换取与她的陪伴,即使是阴阳两隔也断不了他两人内心的牵绊。
而她同样也愿意用今生的孤魂野鬼也换取与他的陪伴,有他的地方就是家,她不是孤魂野鬼,她是世上最幸福的女鬼。
他们虽然看不到对方,但是他们愿意等待,等待那个能够真真切切的看到和触摸对方的时候。
默契的心灵,总有无声胜有声的倾听。知心似我心,懂心方知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心与心的相融,是心声共鸣;心与心的品读,是通透晶莹;心与心的感动,是不舍的深情。
天涯虽远,但倾心相守。咫尺虽难,但珍惜相候。
拥有的,是彼此心灵的慰藉;收获的,是永不凋零的美丽。无需朝夕相伴却能一生牵念,无畏时过境迁却能一尘不染。
多少个日日夜夜,清风起舞,繁星相伴,安静的岁月里思念不断,回忆填充了所有的笑颜。
灯阑珊,影阑珊,雨婆娑,梦婆娑,谁人小楼西风回首,凝眸那对岸阑珊的灯火,是谁在为谁守候?是否现在的我已无欲无求,是否麻木的身心已经习惯了等候,擦肩的丁香忧郁,在天青色中眼望欲穿,无泪天地也愁。
碧云天,黄花地,秋风瑟瑟,北雁南飞,伊人临窗,不再见那昔日的绿肥红瘦;无语独上小舟,秋风水调歌头,谁人凭栏望水,那枯荷已消瘦,凄凉空自叹离愁。夜来谁染霜林醉,落雨总是离人愁。
直到最后油尽灯枯,陈思王的佛灯燃尽,冒出了缕缕青烟之时,他们终于等待到了看到彼此的那一刻。笑出了世上最灿烂的花,牵着手一起奔向了远方。
一朵微笑,轻灵雅逸,临水悠然。红尘如梦,踩着岁月的褶皱,霓裳千载的诗行。一滴泪,纷然如昨,徘徊千年的渡口,洇开一片潋滟,桃花陌上,盈盈不得语,花落花随人茫茫。掬青露在手,挽白衣轻袖,独步幽谷,若水凝烟知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