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终于到了杭城,但并没有直接回警察学校,而是一处秘密坟茔,也是战时刑场。
于曼丽穿着一身青布衣服,梳着短截头发,不施脂粉,身上却隐约透着一股很自然的清香。短衣襟的胸口上绣着一朵花,不似玫瑰,也不似蔷薇,而是二者兼具的很抽象的一朵花。绣纹针脚齐整、线条洒脱的手工,出自正统“湘绣”工艺。
明台看到于曼丽第一眼,就明白了柏宁说的‘那是个很特别的女孩儿’那句话的意思。
女孩儿的模样比照片上看到的清丽很多,是很明显的江南女子的柔美。大概唯一稍有遗憾的,是她下颌处有一条很细很窄的疤痕。
于曼丽看明台的眼神缥缥缈缈、凄凄惶惶,让明台陡生出一丝怜悯之心,好像自己曾经欠过她什么。明台颇有些惘然惆怅起来。
她的眼睛是真的会说话,好似有很多令人怜惜的故事。明台这样想。
“墓地和刑场,历来都是代表死亡的符号。”王天风低沉又严肃的声音在寂静的坟场响起,传进明台的耳朵里,“知道为什么我带你们来这里上第一堂课吗?因为,你们选择了特工这一行,你们将成为无时无刻不向死亡挑战的人。你们是智者、勇者,同时也是受难者、孤独者、痛苦者。”
明台感觉有一股热血流过心间,他认真的听着王天风的话,从中解读着他的深意。明台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骄傲,在他看来,英雄都是孤独的。
不过,她呢?
明台微微转头看向于曼丽,这个陌生且弱不禁风的女孩子能够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吗?他眼前一片朦胧,明台尚且对柏宁在飞机上说的话并不以为然。
王天风说:“你们两个人从现在开始,就是一对生死搭档。何谓生死搭档?很简单,就是两个人拥有一条命。你们会相互关联、相互起着‘起死回生’的作用。”
说到这里,王天风顿了顿,看向旁边的柏宁,然后继续道:“当然,你们也可能会互相伤害、背叛。这就需要距离,这对你们来讲是一个新课题。这种距离很微妙,可大可小,可近可远。消除距离,你们可以达到合二为一。走得太近,没有了距离,你们的关系就会淆乱,恩多怨就多。所以,掌控好彼此间的距离,你们就可以相互提携、如虎添翼,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柏宁沉默的听着,他微微垂着眼睛,常年行走于黑暗让他早就练就了将情绪隐藏起来,因此没人知道他现在在想什么。
“彼此认识一下吧,你们即将成为军校中的案旁密友,也是战场上的生死搭档。”王天风说。
于曼丽平视前方的目光终于动了动,她看向了柏宁,神色有些惶然和无助。而柏宁却没有看她。他知道于曼丽想要留在自己身边做搭档或者下属之类。她也曾鼓起勇气提过,但被柏宁拒绝了。
他不行,也不适合。
柏宁希望这个小姑娘能有一个好的搭档,无论在生活上还是战场都能相互信任和依靠的。可是他不是个合适的人选。
多疑,这对一个独行的特工来说是很好的习惯。但这对一个有搭档的特工小组来说就不尽然了。毕竟没有人愿意在战场上,既要被敌人怀疑还要被自己的战友怀疑和防备。
柏宁很清楚自己的问题,他过不去心里那一关,自从那件事后,他很难再相信别人,包括同组的战友,这对一个需要信任的谍报小组来说是一件很可能导致倾覆的致命弱点。谍战场上,一个小小的错误,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所以,柏宁是个独行者,他不想害于曼丽,而明台就目前看的确是个适合她的搭档。
于曼丽有些失落,但她也有预料。她对柏宁并没有其他的心思,只是当年在刑场时的记忆太深刻,让于曼丽对柏宁总有些许说不出的依赖。大概就像刚出生的小动物,对第一眼见到的事物倍感亲近吧!那此就是于曼丽的新生。更遑论,之后有一小段时间,是柏宁在照顾她。
明台落落大方地转身,伸出手去,说:“我叫明台。明月的明,楼台的台。”
于曼丽也看向了明台,阳光下,明台的面容似一块碧玉鲜美透亮。于曼丽瞧着他顿时觉得自己自惭形秽。眼前这人,眼神干净,由里及外,桐间露落,柳下风来。于曼丽恍惚间感觉到曾经拥有过的一段美好韶光回到眼前。
“于曼丽。”她声音很轻,细语游丝般微弱,气韵缓送,眉目却渐渐清丽起来,“于是的于,曼妙的曼,美丽的丽。”
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明台感觉她手指尖冰凉有棱,而于曼丽感觉一股暖流涌向心田。
两个人松开手,互相回以点头和微笑。
“夕阳垂地,但永不会消亡,你们不是来为国家送葬的,而是来为国家力挽狂澜的。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作为你们的老师,我希望你们能像这荒茔前的青草一样,胜而不骄,谢时无悔,荣枯自知,永不后退。”
王天风看着阳光下两个年轻的、鲜活的即将踏上征途,做一个潜行者的两位学生,语调低沉而又庄重。
“是!”二人应答。
此时,于曼丽再次看向柏宁,这一次柏宁对于曼丽露出了一个温和的、鼓励的微笑。于曼丽怔住,这多像当年于大哥教导她时的表情啊!
王天风说:“你们要记住,今日的握手,代表来日的重负。如果你们两个有一人牺牲,另一个人的死期也就临近了。明白吗?”
“明白!”二人又答。
王天风不语,心中想,等到有一天,你们真的明白才是真的明白。但只希望,不是用另一个伙伴的生命去明白的。
微风中,荒草摇曳,阳光明媚,坟茔前乌鹊横飞,生机盎然。一对生死搭档站在阳光之下,他们的老师立于树阴于阳光之间的混沌而身形挺拔的青年立于树阴之下。构成了一副不太协调的风景图,图上泾渭分明又难辨界限……
分界线——————————————————
作者伏笔已埋好了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