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丁达尔效应出现时,光就有了形状。
在我暗无天日的高中生活中,我想她就是光的具象。
她叫青,如春日迸发出的第一抹青绿。
高二分班,我们成了同桌。我第一次试着去分享自己的心结,当我发现她真的可以给我提出实质性的建议时,我开始无时无刻,毫无顾忌地向她展示自己的心结,而她再用灵巧的指尖一个一个替我解开。
我开始离不开她。
但其实着并非我们的初遇。
高一,我朋友要带我去她的宿舍看看。
推开宿舍吱呀作响的木门,鲜艳的红色闯入我的眼眸。
那是青,在宿舍千篇一律的蓝色布置中,她身上那条红色吊带裙显得格外惹眼。
“好漂亮。”
我在门口呆呆的一句,有想和别人拉近关系的心思,但跟多是情不自禁。
她听到我的话,笑得毫不掩饰。张扬而明媚地绽开,仿佛明艳的红玫瑰。
一句“谢谢”,却又不失十五岁少女特有的青涩。
我朋友向我提起她,我知道了她的性格如我那日所见般张扬。后来去她的宿舍,却又总是见她规规矩矩地穿着湖蓝色短袖,背过身去,在床上架起小桌板。
“我的英语实在太差了”
我想她只是谦虚,毕竟一个能考年级前五十的人,英语能有多差。
再次见她的那段时间,我以为我们会一直亲密无间。
直到半月后,我们小组有个男生座位总是单座。他又时常来和青聊天,聊得热火朝天,上课还总是不带书,老是搬个凳子坐在青身旁与她共用一本。
男生叫小新,是学校出了名的显眼包。我想他那种人,应该是青喜欢的类型。
如我所料,一周之后,小新邀请青去做同桌,而我没有任何正当的理由来阻止。就这样,我被“抛下”了。
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嫉妒是什么滋味。
但我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等待班主任再次发落,或者等待小组“随机掉落”。
但与此后的每一位同桌都相处得并不如意。我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性格太古怪,和别人相处不来。(#-.-)
甚至有两个人让我觉得那几个月是我的人生至暗时刻。
太可怕了。
2024年6月。
那年酷暑,我们成为了新高三,搬进了狭小湿热的教室。
那间教室的座位陈列与原来的教室不同
原来的同桌和朋友约好坐在一起,我又成了多余的那个。
没办法,我也没想过多争执。青邀请我和她同桌。
这么好的机会,我怎么可能再次错失?
约摸半年后,青和她原来的同桌闹掰,女生调走了座位。
我想,青终于可以和我再次亲近。
高考备考的日子并不算好过,每天泡在无止境的题海和限时训练中,要面对随时下滑的成绩和永远弄不懂的题目。
教室的气压可以令人随时窒息,时间永远不够用,我们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用。
每天让人能够喘口气的,我想只有我和青彼此的并肩,想到我们还在对方身边,还有人与自己并肩作战,我们就不算太难熬
后期青越来越难过,看着她一点点泄气,我试着开导她。她与我不同,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能马上找到自己的问题在哪,哪怕一团乱麻,她也能找到自己的死结到底堵在哪里。
我要做的只是帮她解开这个结。
以后呢?我们打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