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几日,果然南边大乱,其实早在多日前顾廷烨身边石头大哥的漕帮去南边时便知道情况有异,便派来人来告知,一时间京中上下都知这张大人预言成真,成了钦天监的红人,不过现下忙着出征,京中议论这仗要是胜了估计这张大人便能高升了。
顾廷烨随着英国公出征,自然而然的带走了正在闭门思过的小段将军,众人也不知这一战何时能结束。
京中百姓人心惶惶,因为短短几年经历了两次皇室叛乱,许多人家是见过血的,有的更是痛失亲人,因此城中百姓对战争分外紧张,只期盼早日平息。
朝中贴出告示要征兵,母亲便开始担心兴哥儿,因他在家总是说要随小段将军上阵杀敌。
曹锦绣的身子里住的是我的灵魂啊,一个三十岁的老阿姨,看兴哥儿怎么都是小孩子,只当他一时兴起。
大军今日要出发,风和日丽是个好日子,我这老阿姨看着这些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觉得这仗必是能赢的,只听母亲一声惊呼,随着他的目光我便看见兴哥儿,看到他在这里,我便知他前几日说的要上阵杀敌不是说说,而是真的要实践,母亲说着便要上前,但前面人太多怎么也挤不过去。
兴哥儿看我,看向他,便用夸张的嘴形告诉我,让我照顾好母亲,不要为他担心,让我们放心。
但他这是上战场,我们怎么会不担心,直到大军远去,早已看不见,母亲还看向大军远去的方向,我轻轻推了推母亲:“母亲,咱们回去吧,小段将军会照顾好兴哥儿的,男儿志在四方,他想建功立业也是想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你就让他去吧。”
只听母亲低低的叹息:“他总说当文官不好,要当武官,他虽没见我们被抄家,但是看着之前的亲戚们,一个个对我们避之不及的样子,他什么都明白的。兴哥儿从小就是太懂事了·······”
我便再也说不出什么安慰母亲的话了,只觉得心里酸酸的,从我来到这里,兴哥儿的懂事真的让人心疼。
回到家,母亲便去了兴哥儿的书房,看着他的东西,又是一阵难受。
只见书桌上躺着一封信,信中说了他的想法,怕我们不同意才偷偷走的,只说这次去只是去小段将军是同意的会保护好他的。
刚看完兴哥儿的信,小段将军家的平安便来了,也是送来了一封信:“锦儿姑娘,我家将军让送来的,将军让我务必要把这封信,交到你手上。”说着便从怀中掏出。
我打开信,看到这信也是一愣,这小段将军的字也真是别具一个格,有特色。
内容与兴哥儿的大致一样,只是说这次出征,兴哥儿说他要去,本没当真,没想到他竟偷偷报了名,他已把兴哥儿安排到了自己帐中。
又说这英国公如何善战,兴哥儿在帐前定能受益匪浅,一定会护他平安,说我给他做的物件很是实用,在此谢过等等。
我送的物件,不是前几日兴哥儿要的那些吧,兴哥儿前些日子说小段将军在教他骑马,便让我在家做些马具,我闲来无事便做了一些,谁知他竟去做人情,回来我再给他算账。
我看完信,见平安还在那里等着,便问道:“你家将军还有什么吩咐?”
平安挠着头:“我家将军想着姑娘可有什么要交代的,或者回信。”
我看着他,忽的有些怒气:“若兴哥儿,去,我便早点给他收拾行囊,男儿志在四方,想上战场我自是支持的,如此随着他胡闹偷偷走,便是不对!你在这里稍等。”
说着我便去了书房,提笔写了一封简短的给兴哥儿,写了一封信,只告诉他我和母亲都支持他从军,但他偷偷去就是不对,回来了,少不了一顿板子,让他万事小心,平安归来,家中不用担心等等。
给小段将军只画了一个圆,让他自己顿悟吧!
平安拿到回信翻身上马便走了。
这小段将军走了几日到了地方,问了好多人这一个圆是什么意思!
有说代表圆满,盼平安归来;有的说代表,结束;有的说这是圈住!……总之众说纷纭。其实我想的就是不要再被面壁思过,平安归来但这里的字太难写了。
刚开始还来信,说近况和边塞的趣事,兴哥儿也写信说英国公的英明神武,顾廷烨的果敢,小段将军的武艺和对他的照顾。
后来随着战争的激烈便再没收到信了,其实有时候有些人总是在身边你便觉得没什么,忽然有一天没了他的消息你便开始思念,忽然意识到他已走进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