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恒和沈砚秋踏出渔郡后,立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
高恒问道:“第一站你想去哪里?”
沈砚秋眼眸动了动,“巍国女君是焉州的,泱水十色,焉州风貌我挺想去看看的。”
高恒:“好,那我们一路顺着永宁渠从渔郡至辛都,再从辛都到磐邑入焉州地界。”
永宁渠造福了多少天下百姓,他早就想去看看了。
如今还有志趣相投之人一起,幸哉,快哉。
沈砚秋非常赞同,“徒步旅行GoGOGO。”
“什么……狗?”高恒一脸懵逼。
沈砚秋拽着他的手奔跑起来,“就是出发啦。”
或许是高恒选的路很用心,各州动荡不安的时候,一路上,他们两个竟然也没遇到什么意外,反倒是风景旖旎,人文新奇。
两人是徒步,少有的几次租了马车前行,遇到有趣的村子还会借住个十天半个月的,是以速度极其的慢。
中间两人还心血来潮的从磐邑转到博崖,巍国女君小乔的姐姐大乔极其夫君比彘就在博崖。
比彘本是焉州州牧府上的一个马奴,与州牧之女大乔相爱,两人情投意合在小乔的帮助和建议下私奔至三不管地带博崖。
后比彘在博崖打出一番事业,以博崖诸军督帅的名义起兵,自此博崖成为有主之地。
比彘是博崖之主,大乔是督军夫人,博崖是巍国女君小乔替焉州设置的一道护州屏障。
当然,高恒和沈砚秋转道去博崖和有着如此传奇爱情故事的两位没关系。
他们是要去博崖地界的静修庐。
听闻青崖居士在静修庐现世。
沈砚秋挺好奇这位青崖居士的,一个文人竟然隐居在三不管地带,还修了草庐,想必是长久的生活在静修庐过。
比彘和大乔成为博崖之主,博崖相对安稳,越来越多的诸如游子游历、商贾经商,慢慢的都敢走博崖路线,是以有人在静修庐见到了那青崖居士。
高恒赞道:“青崖居士,是在我幼时就听说过的,其一生淡泊名利,精研经史,著书育人。”
沈砚秋调侃道:“你不也一样是名扬九州之人,你还羡慕别人。”
高恒摇摇头,“不一样的。高某是世人口口相传,我本人其实没有太多足以震撼到在史书留笔的作品或者事迹。”
沈砚秋心里低估你要求还挺高。
“那青崖居士有什么震撼历史的事情?”沈砚秋顺着他的话问。
高恒道:“据说青崖居士早慧过人。他好似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展露非凡天资,三岁识字,五岁诵诗,十岁便能作赋。”
沈砚秋瞪大眼睛,“真的假的,这么厉害?”
三岁她还抓泥巴玩呢。
高恒道:“传说是这么说的。而后他先后入仕边州,武山国,众州,钥州。他这样的人本可在仕途上平步青云。然而,当他目睹官场腐败、权贵倾轧,朝政只顾党争不顾天下百姓死活后,留下极其悲情愤恨的二十七字后,选择归隐山林。再然后很多年都没有他的消息,直到某天忽然有人爆出《山居岁时记》《霞山札记》《工时水经注》都是青崖居士撰写的,九州人才知晓他转向了著书立说之道。”
沈砚秋听了觉得这个青崖居士有点东西,竟然能在那么多州打过工,而且都还做的不错,然后还能功不成身退,然后隐居当作家去了。
“砚秋,博崖离此地也不远,青崖居士竟然在博雅露面,我不想放弃这次机会,不若我们去一趟博崖。”高恒开口道。
沈砚秋想了想,算算时间,应该来得及去焉州,就道:“行,那就去博崖。”
想不到高恒一个偶像本人也是有偶像的,不就是陪他去追一躺星嘛,那就去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