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征文题目很有意思,“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习惯沉思,最后得出答案。
“我活着是为了解救被困住的自由。”
——
该怎么去描述我十三岁以前的生活呢?
从小到大,逢年过节,家里人的谈资都会是孩子们的成绩。可是他们都没有问过被成绩二字压得发慌的我们。
四岁我就知道,我没有爸爸。每每被嘲笑,我都委屈的找妈妈哭。那时妈妈会抱着我说,“没事的舟舟,妈妈会和爸爸一样爱你。”
“那爸爸呢,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不是的,爸爸很爱很爱你的。”说到这,她总会附上一句,“爸爸是大英雄。”
七岁,第一次写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
我无从下笔,因为我脑海中浮现的只有妈妈风里来雨里去的身影。
因为必须要写完,我开始胡编乱造。行吧,太天马行空,被老师批评。
“你这一看就是乱写的,让你写爸爸就认真写啊,你这样你爸爸都要打你。”
“老师我不会写……”
“就按照你的实际情况来写啊,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真情实感。”
十二岁。这时候我已经很懂事了,不再为别人的嘲笑而难过,不再为写作文而头疼。因为这时候的我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作文也编的很真实。
老师们都还挺喜欢我的,也许是因为成绩不错。我也想让妈妈开心点,毕竟“成绩好的小孩儿才会被人喜欢。”
十二岁以前,我有些按班就部,一心只想埋头读书,让妈妈高兴些。果然,每当妈妈遇到熟人,熟人说我我,妈妈都会笑着应着。阳光下,她连头发丝都在笑,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吧。
其实妈妈没有要求我必须成绩好,只是我想被爱,“成绩好才会被爱”这句话我记了很久很久,记了一生。我给自己施加压力,给自己最高的要求,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一定要成为妈妈的骄傲,一定不能让她为我难过伤心。
但,世事岂能如愿。
十三岁,我遇到了齐唯礼,他开启了我往后的所有劫难。
十五岁那年,我再次看到他的名字。如释重负,即便我知道,这也许会是难受的三年。
十八岁也没能分道扬镳的缘分,二十岁那年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