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万千中,提笔书写,问候了师姐她们,询问了孙婆婆的伤情,提起了她们的闭关程度和结果,交代了自己接下来的事情和缘由等等,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张,感觉和洪凌波差不多啰嗦了。放笔,一边检查有没有漏的,一边等墨干,检查完毕,装入信封,放入房中,这才发现已经当下午,难怪有点饿。但是古人都是两餐,哪怕怀川村已经是开明的了,又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大婶还没回来,估计是忙死了,查看了一下厨房,发现有小麦粉,就做起面条来,想着今天大婶儿子一家肯定回来,就多做了点。
也幸亏在古墓的时候,拉着小龙女时不时的跟孙婆婆学点杂七杂八的东西,人事也打着我要学的名头,硬核的装作不懂问小龙女,使得小龙女也知事,不然出去不得瞎眼!做好面条,下了自己的份,其他的放簸箕用篮子罩着,再盖层布。摘了点白菜,下在面里,调好味,在厨房吃完,洗好碗。出来时,太阳已经快要落下山头,在附近逛了逛,就发现大婶家里有人,回去一看,是大婶儿子一家回来了。
大婶帮我们互相介绍了一翻,就着我做的面,吃完都投入繁忙中去了,只剩我和大婶家的孙子大眼瞪小眼。秦艽小孩哥今年四岁了,继承了大婶的可爱软萌,还乖乖巧巧,简直戳中我的少女心。问了问小秦艽,启蒙了没有,他说已经学完《千字文》,现在在学《孝经》,学完就要学《黄帝内经》入门了。有点奇怪了,《三字经》因为是比较靠近这个时候,没有传开,还能理解,《百家姓》是北宋初年就有的,也没有传开吗?三百千可是以后著名的启蒙典籍呀!算了,不烦恼这事,反正现在没事干,就教他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下面就不教了,怕惊世骇俗。
秦艽小朋友的记性还是不错的,领着他念了五遍,已经可以磕磕绊绊背出来,又加强他的记忆,让他再背了三遍,就已经背的很熟了。看了看天色,已经很晚了,小孩子该睡觉了,让他指引着,帮着他洗漱完,送他睡上床,自己也洗漱一番,在堂屋打坐等大婶一家回来开门。但是打坐一晚,她们也没回来,起来做好早饭,锁好院门,轻功出来,出发练功,不放心小秦艽在家,练到太阳升起回来,大婶一家还没回来。叫醒小秦艽,他自己洗脸洗手,拿出早饭,与他一起吃完的时候,大婶她们回来了,看她们很疲惫的样子,问了问情况,她们一边吃早饭,一边说了再坚持一天,丧事就全部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