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青少年科学论坛在新加坡举行。这是林初夏第一次出国,一切都显得新奇而令人紧张。
机场里,队员们兴奋又忐忑。陈老师反复叮嘱注意事项:“记住,你们不仅代表学校,更代表中国青少年。言行举止都要得体。”
江辰自然地走到林初夏身边:“紧张吗?”
林初夏点头:“有点。英语演讲部分我练习了很多遍,但还是担心。”
“你的英语很好,”江辰鼓励道,“记得高一那次演讲比赛吗?你比现在紧张多了,还是得了第一。”
林初夏惊讶地看他:“你连这个都记得?”
江辰耳根微红,转移话题:“看,我们的登机口到了。”
飞行途中,大部分队员都在补觉或复习资料。林初夏望着窗外的云海出神,忽然感到肩头一沉——江辰不知何时睡着了,头轻轻靠在她肩上。
他的呼吸平稳,睫毛在眼下投下细密的阴影。林初夏一动不敢动,心跳如鼓。空乘经过时了然地微笑,递来一条毛毯。她小心地为江辰盖上,动作轻柔。
四个小时的航程仿佛一瞬。当飞机开始降落,新加坡的海岸线映入眼帘时,江辰才醒来,发现自己靠在林初夏肩上,顿时耳根通红:“对不起,我...”
“没关系,”林初夏微笑,“你睡得很香。”
论坛设在南洋理工大学,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开幕式上,不同肤色的学生们交流着各自的研究,英语、汉语、法语交织在一起,构成奇妙的交响。
林初夏的演讲安排在第二天下午。前一晚,她在酒店房间反复练习,紧张得睡不着。深夜,手机亮起,是江辰的消息:
“睡不着?需要陪练吗?”
林初夏犹豫片刻,回复:“酒店咖啡厅见?”
深夜的咖啡厅几乎空无一人。江辰已经在那里等候,桌上放着两杯热牛奶和一小碟柠檬糖。
“补充能量,”他推过一杯牛奶,“你看起来需要休息。”
林初夏感激地接过:“演讲稿我都能背了,但还是担心。”
“那就别把它当演讲,”江辰建议,“当作是在分享你热爱的东西。记得你第一次给我讲物理题时的样子吗?那种热情和专注,就是最打动人的。”
这句话莫名安抚了林初夏的紧张。他们练习到凌晨,江辰扮演挑剔的评委,提出各种刁钻问题。当林初夏对答如流时,他露出赞许的笑容:“完美。明天就这样表现。”
第二天演讲时,林初夏站在台上,看着台下不同肤色的面孔,深吸一口气。目光扫到后排时,她看到江辰对她竖起大拇指。
那一刻,所有紧张突然消失。她开始讲述他们的研究,分享其中的奇妙和挑战,就像曾经给江辰讲解时那样自然流畅。
演讲结束,掌声雷动。提问环节,她应对自如。下台时,几位国际评委特意前来祝贺,交换联系方式。
“你做到了!”江辰迎上来,眼中满是骄傲,“我看到麻省理工的教授都来找你了。”
论坛持续三天,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林初夏和江辰不仅展示了研究成果,更从其他国家选手那里获得许多灵感。他们像是海绵一样吸收着新知识,每晚都在咖啡厅讨论到深夜。
最后一天是颁奖典礼和闭幕晚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的创新实验获得“最佳跨学科研究奖”。站在国际舞台上领取奖杯时,林初夏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