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言二话不说,带着人转身就往回走。
队伍里的其他人面面相觑,目光在应星决和逐渐远去的卫子言之间来回游移。
聪明点的人心里已经隐约察觉到了什么。
应星决抬手释放出一丝精神波动,那些原本想低头查看光脑的人,眼神突然一顿,随即又恢复如常,只是动作却僵硬地停在了半空,没有再继续下一步。
是精神控制。
如果在场有3s级的指挥便能看出来。
大规模的精神控制,整个联邦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数,而应星决显然是其中之一。
卫子言走出一段距离后,发现身后的队伍竟然没有任何异议,不禁心底一震:“这家伙,真是恐怖……”
她的思绪尚未平复,脑海中便响起一道低沉的声音,“我将权限转移至你名下,到总部后小心行事。”
突如其来的话语惊的她浑身一颤。
打开光脑,果然,个人权限列表中新增了一条高级授权。
卫子言眯起眼睛,瞬间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旦让军队知道总部有变故,军心必然溃散。
第五区防线严密,离开时一切正常,外部进攻不可能如此迅速,唯一的可能性便是——内鬼作祟。
机甲开启飞行模式,风声呼啸掠过耳边,不到一小时,总部已然近在眼前。
然而,随着距离拉近,一股强烈的危机感却从心底升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轰——
一声巨响炸裂开来,总部的大门被猛烈撞开,一群机甲师蜂拥而出,混战骤然爆发。
卫子言双眉紧蹙,观察着眼前的局势。
那人群中,一些眼瞳漆黑的人格外显眼,他们的战斗力惊人,甚至在驾驶机甲时也能以一敌三,丝毫不落下风。
“我们帮哪一边?”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是十支小队中最有话语权的人正盯着她。
卫子言沉默片刻,最终冷冷吐出一句:“帮人数多的一方。”
内鬼不可能占据多数,至于那些黑眼……看起来实在不对劲。
他们加入后虽未彻底扭转战局,但也让己方少了几分被动。
卫子言本身并没有太多战斗力,索性躲在角落里记录战斗画面。
然而越看,她心中的疑惑就越深。
这些黑眼的实力为何如此强悍?而且似乎还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趁着间隙,她调出应星决给的权限,开始逐一查找黑眼的档案。
排除掉外出作战人员,她很快锁定了其中一人:塞缪尔军校毕业,背景普通,照片上的五官鲜活且眼神正常。
紧接着,她翻阅了其他几名黑眼的资料,结果同样毫无异常。
但奇怪的是,这些人大多出自塞缪尔军校。
难道是学校出了问题?
念头刚浮现便被她否定了。作为五大军校之一,即使校风败坏,也不至于发展到这种程度。
想到这里,她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另一个词——独立军。
二十年前,应游津带领第三军区与第十一军区叛逃,震惊全联邦。
之后仅有一场屠星行动,再无其他大动静。
这个记忆令卫子言陷入沉思。
他究竟为了什么目的而叛逃?如果只是为了杀戮,这理由未免太过荒唐。
毕竟,她在视频中见过当年那个精明的帝国主力队员,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这样的人会做些无意义的事。
正当她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西北方向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军队,为首的是一台超强防御型双S级机甲。
其身后的百余人迅速变换阵型,配合默契,一举击溃了黑眼聚集的地方。
他们的效率之高,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这一切到底是出于善意的帮助,还是另有隐情?
卫子言的目光紧盯着那架双S级机甲,眉头越皱越深。
就在战局尘埃落定之际,她主动靠近过去道:“我是增员东南战区的机甲师卫子言。”
机甲舱内传出一道清冷的声音:“东方词。一小时前,应主指挥率领328至528小队支援西北战区,途中信号中断,她让我带一批人回来查看情况。”
和她预料的相差无几。
如果应月容在总部,场面肯定不会像现在这般混乱。
黑眼大多被直接斩杀,少数幸存者则在总部内遭到围剿。
当卫子言靠近那些被捕获的黑眼时,才注意到他们的眼睛一片呆滞,仿佛失去了灵魂的躯壳,令人毛骨悚然。
她连忙移开视线,发现自己已是满身鸡皮疙瘩。
此时,东方词也收起机甲走了过来。
见到他的身影,卫子言解除光脑中的隐私设置,展示自己高出两级的权限,简短说道:“我们需要开个会。”
东方词扫了一眼光脑屏幕,淡声道:“我去组织。”
夜幕缓缓降临,幻夜星迎来了漫长的二十小时黑夜。
五军区总部的一号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气氛凝重。
卫子言坐在主位上,身旁最近的位置留给了东方词,而他身边则是同行的3S级机甲师公仪松。
稍远点的位置坐着司徒家的双S级单兵司徒长阳以及南家的3S级机甲师南周生。
面对下方列席的众人,东方词率先开口表态:“东方家与应家一向交好,小卫师手中持有应家授权的部分权限。”
他语气平静,却暗藏玄机,言下之意再明确不过——西北区来的人将听卫子言指挥。
“小卫师”这三个字让卫子言微微愣了一下。通常只有成名的机甲师才会被称为“某某师”,她没想到东方词竟如此称呼自己。
与此同时,司徒长阳嗤笑一声,声音虽不大,却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谁的权限高,我就听谁的。”他慵懒地靠在椅背上,嘴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卫子言食指轻轻扣住袖口边缘,表面波澜不惊,内心却早已乱成一团。
两方势力各怀心思,真假难辨。
但她深知,用人不当将导致总部再次陷入混乱,到时候局面恐怕会不可收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