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975年的春日里,靠山村老顾家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故。
顾家大丫头顾曼清绝望跃入河中!
最终被一位野人所救起!
村民前来,野人一跃消失于后山。
顾曼清被救后高烧不退,灼热整个长夜。
顾老太怒视着手中的十块钱,咬牙切齿地嘟囔:“真是造孽!方才方才赶走了个奸猾小人,现在又来了一个浪费钱财、不思进取的败家子!”
说完话,狠狠地把钞票砸在了老大媳妇孙秀娥的身上。
老顾家真是运气不好,这位儿媳妇除了不能生儿子,甚至抱闺女都能抱错!
我觉得以前那个死丫头比现在的好,现在这个被野人救了,名声全毁了,要是再嫁出去恐怕难了。
孙秀娥习惯了婆婆的责备,只想着催促顾大山去队里借车。
村里没有医疗资源,看病必须跋山涉水到二十里外的杏花公社卫生院。
顾曼清躺在土炕里,突然睁开了双眼。
她心中扭曲着万马奔腾,明明只是在度假酒店恬睡,岂料却在醒来时变成时空穿越,穿越回几月前所阅之小说《七零年代之我是真千金》。
她记得书里记载,薛莹和顾曼清的母亲曾在杏花公社卫生院产下孩子。
乱中错抱孩子,母亲几乎丧命,薛莹的妈妈宋柔因过多出血。
薛家很快搬到了省城,生活优越。
顾家在偏远的靠山村里苦苦生存,即便庄稼收成不佳,他们也得依靠救济粮维持生计。
顾大山夫妇恩爱夫妻,把薛莹视如掌心明珠。
薛莹从小就体弱多病,总是不断地扰乱着她的生活。
在顾大山和孙秀娥不断寻找医治之际,经过多年细心调理,老中医终于使薛莹病愈。
顾大山和孙秀娥对薛莹十分宽容,从未严厉惩罚过她,导致她养成了不思进取的惯性。
为了治疗薛莹的病,顾大山夫妇一直坚决不再生育。
直到薛莹健康稳定,他们才迎来了顾小雯的诞生。
没想到薛莹心狠手辣,视顾曼清和顾家为仇敌,愤恨不已,因原主夺走了薛家千金之位,而展开了惨烈复仇。
原主顾曼清虽然在薛家得不到母亲的欢心,但从小生活无忧。
她回到这个荒凉的山村,内心无尽的失落泛滥。
她回来了两个多月,每天一脸无表情,仿佛行尸走肉,不肯劳动也不肯进食。
薛莹最近回来了一趟。
她把顾曼清找出去说了一通话,顾曼清大受刺激,之后想不开便跳河了。
"大丫,你醒了。"
孙秀娥看到顾曼清醒来,欣喜万分。
顾曼清只得认命,既已穿越,便须善待生命。
她流泪注视着孙秀娥,坚定地说:“妈,我已经意识到了,以后要好好生活,再也不会做傻事了。”
孙秀娥怔住了。
顾曼清回家已久,却未曾称呼过母亲。
跳河后,她竟然突然喊出了“妈妈”。
孙秀娥泪眼婆娑,轻声说道:“好闺女,你能理解就好。”
顾大山眼睛泛红,夫妻俩为女儿的病痛焦虑不已,但现在一切都熬过去了。
顾老太夺走孙秀娥放在炕上的二十块钱,嗤之以鼻。
既然有了想法,明天就去干活吧,那个懒馋的女孩虽然不怎么样,但至少每天能挣两个工分。
你回来后就在家里嗷嗷待哺,真是把自己当成公主。
孙秀娥急切地提议道:“大丫的身体还未恢复,让她稍等几日再上班吧。”
顾老太被这句话惹怒,直到顾老汉出来苦劝几句,她才气哼哼地回到东屋。
顾家三座房子,老夫妇居于东面,而夫妇俩落脚在西座。
外屋中央即为厨房。
孙秀娥抹了抹泪,对当家的说:“你不必再去卫生院了,把牛车还回去吧,我给大丫做点吃的。”
顾大山应声离去,孙秀娥进入外屋。
不久之后,顾老太开始大声斥责。
她身为英雄跳河,可家里仅有两只母鸡,下的蛋还不够完成任务,只能吃苞米糊和菜团子度日。
孙秀娥恳求着母亲:“大丫连日来未曾饱食,昨夜又高烧难降,可否容孙我为其煮荷包蛋。”
顾曼清难以想象,居然连吃荷包蛋都成了奢侈的渴望。
原主娘脾气不好,屡遭顾老太泼妇骂街。
她艰难地爬起身来,坚定地说道:“妈妈,奶奶所说非虚,我确实无颜面对荷包蛋!”
顾老太得意地看着,心想这个顽皮的丫头居然变得更加懂事了。
顾曼清说:“头晕,去卫生院打点营养针吧。”
顾老太虽不知何为营养针,但从顾曼清的说辞中颇为确信,唯有无奈地献上一枚鸡蛋。
“奶奶,一个鸡蛋太过单薄,我每餐至少得食用五颗以滋养身体,否则头昏目眩。”
顾老太瞪大了双眼,紧咬牙关,手里握着五个鸡蛋。
贪吃成性,自食其果!皆为索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