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德华听后一脸懵,她知道她嫂子是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可有文化了,可是这绕啊床啊弄啊的,能是什么好诗啊!
她忽悠她呢吧!
笑意盈盈,思绪飞远的安杰可不知道她的想法,此时此刻她脑中满是那天下午,在办公室外接手江卫东后,她手里拿着他在课上开小差写的情诗。
问他写给谁的
他不说,但她还是从蛛丝马迹中知道了这是写给陈昭的。
因为这张纸上每一句诗里都含有昭字,她诈他的时候,他耳朵泛红,甚至结巴起来,而且家里也只有他会在陈昭面前听话的跟个哈巴狗似的。
那天晚上,安杰想了很多,终于是第二天再次约谈了江卫东。
后来的某一天,母子俩再次聊起那两天所发生的事情。
陈昭听了以后十分惊讶,原来他也早就对自己起了心思,甚至比自己这个思想开放的人还要早。
而后来,其他兄弟姐妹们也纷纷表示,他们也早就看出来了,这个家里可能只有德华和江德福是完完全全什么都不知道。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江卫国离开松山岛去往中苏边境当兵已经三年了,在这期间,安杰常常盼望着他的来信。
俗话称,儿行千里母担忧,更别提江卫国还是在战况十分危险的前线,安杰也是刀子嘴豆腐心,岛上的通讯设备不发达,江德福也不好明说。
这样下来,她就托出岛的人帮忙带报纸、寄信,而且是隔几个月就要寄一次,第一年的时候甚至还发过电报。
最后江德福还是悄摸摸的给她透了底,安杰这才放宽了心。
江卫国写给父母姑姑的信总是报喜不报忧,但写给江卫东和陈昭这些弟弟妹妹们的信里却弥漫着前线的硝烟味和自己终于实现了为国征战梦想的兴奋。
这让江卫东很是羡慕,当一名能打仗的兵,这也是他的梦想。
江卫国今年十六岁
他也已经十四岁了,在读初二,不过已经和陈昭他们不是一个班了,成绩忽上忽下的,根本和长居第一的陈昭不是一个档次。
而他对陈昭的称呼也发生了改变
他们长了年龄,升了年级,自然而然的也就换了教室楼层和老师。
而自从江军庆在语文课上听安杰讲了句“陈春杳杳,来岁昭昭”后,就总爱这么喊她,纠正不过来,陈昭也就随他去了,反正在这家里也就江军庆一个人这么叫她。
一开始江德福还以为他给妹妹起外号,没做好带头作用,武装带都要解下来了,还是安杰劝住的。
如今孩子们都长大了,就连曾经最小的双胞胎卫民跟亚宁都读到了五年级,马上小学毕业升初中。
家里都送出去当兵一个孩子了,江德福的脾气秉性还是没什么变化,除了在女人和女孩们面前有所收敛。
不过江卫东也没失望的情绪在,他长大了,不在是以前那个老跟在哥哥屁股后面跑的小孩了,江德福肯打他,说明他把自己当作一个大人看待。
他以后也要当兵!
他们家要海陆空三军都出个上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