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罗玄,北方人士南下经商,路过苏州,早闻虎丘之名,遂来一览,没想到今日有缘在此相遇,敢问先生贵姓。”
罗玄?
这名字,取得可真够敷衍的,宋嫤沅不着痕迹地笑了笑。
拿到纸张的宋业成本欲往回走,但看到对方起身同他讲话,便又停下了动作,拱手回了一礼,温声道:“免贵姓宋,苏州人士,此乃在下妻儿。”
康熙背在身后的手一顿。
姓宋?还是苏州人士?
“敢问先生可是光禄大夫宋德宜大人的族人?”
宋成业笑道:“此乃鄙人之父。”
康熙了然,“原来如此,早闻宋氏家风清正,素有文名,难怪在下观先生气度不凡,令爱也写得一手好字。”
“不敢当,不敢当,在下一介白身,闲云野鹤,唯喜游山玩水,只是幸得父辈庇荫罢了。”
宋德宜为顺治十二年进士,风度端重,居官清廉,虽然平时严毅木讷,然议国家大事,侃侃独摅所见。
体恤百姓,忧国忧民,康熙23年至康熙26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后因病回乡,加封光禄大夫,官居正一品。
康熙记得,右之(宋德宜字)家中有五子,正室所出的三子中,长子次子皆以入仕。
至于幼子,从前右之在给他日讲时,见他案上的一本游记,曾提过一嘴说是犬子拙作。
应当,就是眼前这位了。
“宋德宜大人的儿子,又喜山水,莫非阁下是明远先生?我拜读过先生的《湘江行记》,文采并重,寓理于景,实为上佳之作。”
宋成业大喜,似乎是没想到在这还能碰上自己的粉丝。
康熙游记类的书没少读,此外又常外出巡游,因此对这些名山胜川也很了解。
平时在朝堂上面对那些一百个心眼子的大臣都绰绰有余的人,面对宋成业这种更纯粹的文人,自是小菜一碟。
这不,已经哄得人坐下了跟他聊了,哪还记得起半分刚才要走的心思。
梁九功默默上前,动作轻巧地为两人上茶。
“沅沅,瞧你爹这样子。”汪婉月见状,好笑地对着女儿道。
宋嫤沅抱着她的手,“娘,我爹这可是好不容易遇着个知音呢,随他去吧。”
方十二岁的宋瑜,脸上婴儿肥都还没消呢,就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看着爹爹叹了口气,顺手拿起桌上的核桃剥了起来,给娘,姐姐还有小五福吃。
春日的雨,来的快,停的也快。
没想到一个萍水相逢的人竟对他的游记有如此深的见解,约摸半个多时辰的一场雨结束,宋成业都快引以为知音了。
康熙也没想到,右之的这个儿子,竟也如此博学多闻,才思敏捷。
此外,他暗暗地看了眼对面那施施然扶着丫鬟的手起身的宋家小姐,眼里多了几分欣赏。
方才从她父亲的话中,竟得知对方不仅随父母外出游历,且那游记中的插图,也多是出自她手。
虚实相合,简洁传神,可以看得出画功不俗。
当真,与普通闺阁小姐不同。
所幸上山之路不算陡峭,也都用青石板铺上了。
云销雨霁后,天色也不算太昏暗,便命仆从收拾好东西,赶路上山。
“宋先生,我这有仆从掌灯开路,你携家眷,恐夫人小姐难行,若是不弃,便一块儿走吧。”
宋成业先是看了眼妻女,见对方无异,方才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