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见到了不同的人文风貌,或许是他自己也成长了不少,回景都是将洛邑公主留给他的人大多都留在了洛邑,自然也包括他的乳母王氏,澹台烬对此倒是很欣慰的,看来他们到底运气极好,选了了个聪明的孩子,景国交到他的手上,倒是不必太过担心
后人说起景安王澹台烬总会带着些传奇色彩,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命运坎坷,未经韶年被其父指派质于盛,那时人们提起时总说一句“果然如此”,心善的人或许还会哀叹几句,谁也未曾料到他会成为景国的王者,甚至是前无古人的明君,后世是否会有如同景安王这般的贤主,众人不知,只知如今的景王澹台屿,当初景安王的太子被先王教养的极好,已有明君之象,澹台烬从不关心自己的贤德名声,也时常拒了当下文人墨客的著书立传广传天下,或许再过几百年,景安王也只在史书上留下聊聊寥寥几语
“景安王澹台氏烬,生而失恃,幼年只身质之盛,王居别国十余载,然心志坚定,勤勉好学,通文明史,常念故国,未及弱冠,离盛归景,途废暴君,正值硕鼠之乱,王令减税,顺安民心,故登极践祚,时有霞云神光,时臣曰:天命所授”
“景安元年末,盛起兵攻景,王应战退敌,前线虽远,然从未又缺兵少粮之困,王身先士卒,迦关城下,孤身护军无数,遂大胜,而后吾军势如破竹,景安三年初,盛都归景,王令改乌阳称之,自此,天下归一”
“王在位三十年余,选贤任能,政通人和,凡天下民众,皆着衣蔽体,食粮果腹,王曾言“愿天下再无极寒交迫之苦”,终王一生践其言,景元三十二年,王况愈下,景安三十三年初,令储君屿继其位,改元景和”
史书中从未记载景安王的归处,世人常有猜测景安王乃得道之人,其在位期间,常有吉象神迹,又是景国一统的开创之君,此等猜测不绝于巷,景和王对此倒是从不制止,那些臣工奏表几次,只得了这样一句回复:“父王从未制止百姓之言,孤当承其志,且父王功绩,当代代相传”
不过澹台屿还是想起澹台烬最后那几年与润玉仙君并肩而行,走遍世间,他不知道他们在找什么,却一直记得那句“源于民者,合该归于万民”,他们心里想的从来不是自己的功名赞誉,只想着百姓可安?这样的人有得道之路才该是顺应天时,澹台屿对着王陵的衣冠与棂星殿的排位为澹台烬许下的是轻快顺心的逍遥仙生,这个心诚的孩子并不知道他们接下来面对的坎坷才是真正的开始
“兄长”
“人间路已封,他们再不会受这天地动荡山河变色的影响,有些事该开始了”
润玉终归是在荒渊结界散开之前封了人间,神魔之争,仙家谋算都不该牵扯这些顽强生活的平凡人,寻常人便该行寻常路,奏寻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