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天天向上》p297页。”
窗外的风刮得很紧,如豆点大的雨滴拍打着窗户。方绫晓百无聊赖地盯着书本,余光却不自觉地瞟向秦知延。
“下面讲序数词前面冠词的用法。”英语老师突然提高了声音,锐利的目光却盯住了方绫晓。
感受到强烈的视线,方绫晓不紧不慢地收回了目光。
“序数词前一般要加冠词,但它作为副词时,前不加冠词。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书上的例子。”
英语老师扫视了整个班级,最终确定了人选,“方绫晓。”
“First come, first severed.”方绫晓在众多句子中一眼便挑中了这个句子。虽然它只有短短的四个词,但它的意思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坐下吧。”英语老师叫方绫晓回答出来了,便也不再多说。
方绫晓坐下后,又接着神游天外,可余光却不再乱瞟。
时间好似手中的一捧流沙,稍纵即逝。
甫一下课,凌越就转过身,目光在秦知延和方绫晓之间流转,戏谑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啧,敢问女侠进展几何?”
方绫晓顺手拿起一本练习簿,卷成筒状,作势要揍人,“胆子肥了?敢拿你姐开玩笑!”
“姐,别,别,我错了!”凌越敢于认错,可就是死性不改。用他的话来说,“哎,就是玩儿。”
秦知延对两姐弟打闹的景况已司空见惯。只要不涉及他,不见血,他一般都不管。
“下节语文课,要默《登泰山记》,你们都会了?”
“Wc!忘记了,完了完了。”凌越赶忙转回去,以最快的速度做起了小抄。
方绫晓也把练习簿摊平放在一边,拿出语文书翻到了《登泰山记》。
“知延,你想考哪所学校?嘉宁大学吗?”
秦知延一反常态,不答反问,“是与不是,于你而言,重要吗?”
“当然重要了。我们从小就约定好了,不是吗?”
方绫晓看向秦知延,试图从他波澜不惊的眼神中找到什么。
与此同时,语文老师踏进教室,“同学们,五分钟后开始默写。”
“先准备默写吧。”秦知延乘机转移了话题。
方绫晓撇撇嘴,“秦知延,你没有心吧。”
秦知延对此置若罔闻。
经过默写环节,语文老师一边打开课件,一边说:“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老规矩,古诗句加上意向解析。32号说古诗句,13号解析。”
凌越先是松了口气,还好只是抽到说诗句,然后连忙起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许荧接上,“婵娟是月亮的雅称。这里代表着诗人渴望与家人团圆,思念亲人。”
“Right。11号和1号。”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方绫晓站起来,烂熟于心的诗句脱口而出。
秦知延毫无波澜地答道,“明月象征着意中人。也可视作统治者的赏识,寄寓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
语文老师示意他们坐下,“秦知延同学的解析,还真是别出心裁啊。下面,我们来看ppt……”
课程还在继续,方绫晓给秦知延传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个6,附赠了一个微笑。
秦知延回了一行字——好好听课。
方绫晓简直要被气笑了,索性也不再搭理他,听起了课。
一直到放学。两个人都没有再说一句话,凌越看情况不对,先跑为敬。
在回家的路上,方绫晓还是没能沉住气。“秦知延!你真的看不出来嘛?”
“你想我看出来什么?”
“我喜欢你呀!”
“那又怎样。方绫晓。只剩203天就高考了。”
“我又没眼瞎,看得到倒计时。”方绫晓默默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我就是想听你的回复。”
“等你考上嘉宁大学再说。”
秦知延本来只是给了一个棱模两可的答案,可在方绫晓眼中,那约等于一个肯定的回答。
“行叭。”
方绫晓悄悄压着不住上扬的嘴角,望着夜空中清冷的圆月。
头一回,她觉得,月亮和自己,离得其实也没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