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危险源”,远离父母才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
这个念头根深蒂固,几乎成了她的一种本能反应,是她用来平衡内心对家庭渴望与巨大责任感之间矛盾的心理防御机制。
但……真的是这样吗?
她第一次开始认真审视这个她从未怀疑过的“事实”。
她调出了内部安全系统的权限,输入一连串复杂的指令,调阅了关于她父母安全等级的评估报告和防护措施详情。
屏幕上弹出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等级标注为“最高级(直系亲属特护)”。
报告详细罗列了措施:
居住地安全: 父母所住的小区,看似普通,实则整个物业安保系统都由军方背景的专业公司负责,安保人员经严格审查。小区内外布设了无死角的隐蔽监控和应急报警装置。
日常保护: 父母日常出行,有经过伪装的专业安保人员轮流随行保护,保持适当距离,不干扰正常生活。
通讯安全: 父母的通讯线路有最高级别的加密和反监听保障。
应急预案: 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了多达十七套详细到分钟级别的应急响应和撤离预案。
健康与生活保障: 甚至有专门的医疗绿色通道和生活保障团队,确保二老身体健康,生活无忧,避免因日常琐事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报告的最后,是一句加粗的结论:「在当前防护等级下,目标人物(木小狸父母)面临的外部风险已降至可接受的最低水平,安全系数高于绝大多数重要目标。」
木小狸怔怔地看着屏幕。
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将父母暴露在危险之下,却从未真正了解,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国家已经为她最牵挂的人织就了一张多么严密的安全网。
她又点开了与父母的通讯记录。最近的一次视频通话,是在一个月前。画面里,母亲絮叨着家长里短,抱怨菜价涨了,父亲则乐呵呵地展示他新养的花。
他们问她工作忙不忙,叮嘱她注意身体,语气里是寻常父母的关切和……隐隐的骄傲。
他们从未表现出任何恐惧或不安。他们知道女儿在做“很重要的工作”,具体内容不能问,但他们理解并严格遵守着保密要求。
对外,他们只说女儿在“国家研究所做项目”,语气坦然,带着一种朴素的荣誉感。
木小狸忽然想起,有一次母亲在电话里无意中提起:“小区最近治安挺好的,巡逻的保安都换了一批年轻小伙子,挺负责的。”
当时她没在意,现在想来,那或许就是安保措施升级的痕迹。
父母并非生活在无知无觉的真空中,他们或许能察觉到一些不同寻常的“关照”,但他们选择了安然接受,并用一种寻常心的智慧,默默支持着女儿的事业。
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在保护他们,用疏远来换取他们的平安。
却可能忽略了,她的父母,以及她背后的祖国,早已拥有了足够的力量,来守护这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