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动了谁的蛋糕,他们也奈何不了赵昭就是了,赵昭之所以在颁布《新律》前把明玉诓骗回京,是怕有不遵循《新律》或狗急跳墙的人找明玉的麻烦。
对于别的人会不会遇到危险,赵昭在乎吗?
——不在乎。
果然,赵昭颁布《新律》不到一个月,赵祯被刺客暗杀,命悬一线……
他驾崩之前留下了两份截然不同的遗旨。
一份是用命支持赵昭的《新律》,一份是用命反对赵昭的《新律》……
不过两份遗旨,没一份是赵祯写的。
刺客刺中赵祯的心脉之后,以为他死了,模仿他的笔记,写了一封反对《新律》的遗旨。
赵昭收到消息之后立刻赶到了赵祯的行宫,命人封锁了现场,他亲自提笔写了一份支持《新律》的遗旨,这份遗旨看起来更像是赵祯写的。
赵昭把刺客写的那份遗旨也没有销毁,还是把两份遗旨放在了一起。
做好这一切之后,他面露悲痛的对外宣布太上皇驾崩。
……
随后就是给太上皇赵祯治丧……
没想到赵祯刚死了三天,就有人对着着赵昭发难。对着太上皇的棺椁以太上皇遗旨为名,质问当今皇帝……
正在他说的有理有据,以为拿捏住了赵昭时,赵昭拿出了两份遗旨并请人校对……
神奇的是,校订结果表明,赵昭写的那份是真的,刺客写的那份是假的……
赵昭先是问那人为何知道太上皇留有遗旨之事,又问他为何知道遗旨的内容……
那人哑口无言,最后被夷了三族。
——如此重罪,只夷了三族,可见赵昭如今是真的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这样的话,谁人不说一句皇帝宽宏大量。更是堵住了那些儒生的嘴。
“真当朕不知道,是谁最开始说朕是暴君的?还不是那群儒生!”
赵昭很快就想好了怎么打压儒生的办法。
“一个国家还是百家齐放的好,不然一群儒生整天摆出一副天老大,他们老二的样子,实在是膈应的慌!”
……
赵昭借着太上皇之死,杀了一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手上有很多人命官司、对《新律》阳奉阴违的官员,美其名曰:卿等对先皇如此忠心,还是去想向先皇尽忠吧!
对一些中立(墙头草)的官员,赵昭把他们贬的偏僻之地发光发热去了。
太上皇的丧医还没有完,这些人就已经带着全家老小,卷铺盖去上任了。
赵昭这样大刀阔斧的杀人、贬人,朝堂上的人立刻少了一大半儿,剩下的那一小半儿官员不知道是不是被赵昭的铁血手腕吓怕了,总之是听话多了……
至于填补朝堂上那些空缺的官员,自然是来自诸子百家的佼佼者。法家之人居多。
……
一年时间里,太上皇驾崩了,《新律》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施行,朝堂上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而在这一年时间里,太上皇后,不,是太后明玉一直“抱病”皇帝的一后二妃时时去“侍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