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这样的人为什么要活着?活下来也是屠戮功臣,徒造杀孽。
他爹爹,他爷爷刚给他攒下点家底,他去瓦剌留学了一趟,全给挥霍完了。
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不清楚吗?
景泰帝,刚刚把国力恢复了点儿,他一复辟,又给挥霍完了,堪称是败家子中的战斗机。
唯有废除殉葬制度这项功绩,拿得出手,不过这于当时的他而言,应该是为了自己。
所以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去死吧!
不管朱祁钰为君为夫为父怎样,反正朱祁镇这人已经是进入了明玉的黑名单。
说干就干,免得夜长梦多。
明玉趁着夜色在南宫的房顶上做了手脚,就等着什么时候打雷,送朱祁镇去向明朝的祖先请罪了。
做好一切之后,明玉刚喊了“来人”二字,就看到乌泱泱的宫女,太监鱼贯而入。
“娘娘有何吩咐?”
大晚上的叫这么多人来干什么?这是在皇宫,得谨慎谨慎,再谨慎!
很显然,明玉刚做了一件大事儿,自然而然的就吼出了这一嗓子。
她如此大声的喊人,他宫中的宫女太监以为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儿,自然是都来了。
毕竟她自己是皇后,她的儿子是太子,太子又是皇帝唯一的儿子,整个皇宫中得罪谁也不敢得罪他呀!
宫女太监们对这位新皇后可是害怕的紧,就怕她哪儿不顺心要找人出气了。
皇宫中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出气,自然不是训斥几句打一顿板子就了事了的。那可是……
明朝皇宫中的宫女太监,不像清朝的宫女那般有来历,那都是贫苦人家出身的。
别说是宫女太监了,就是皇后妃子也是从民间选出来的,不然如果皇后妃子是朝廷官员的女儿,哪能说殉葬就殉葬呢?
皇帝死了,后宫无所出者殉,有时候有所出的贵妃妃子们也会被拉去殉葬,谁让朝堂中没有为他们说话的人呢!
死了也就死了,在前朝后宫不会溅出一点儿浪花,死了也好给后继之君的后宫腾地儿。
贵人们尚且如此,何况宫女太监呢!
皇宫中死几个人不是什么大事儿,他们也怕成为上位者的出气筒!
潇洒了一生,还没调整过来状态的明玉到底是反应过来了。
可是她这一嗓子先把人都喊过来了,不折腾点事出来,大晚上的别人还以为她在发疯呢!
不让这些人做点儿什么社会去的话,有损她一国之母的威严。
所以明玉挑挑拣拣在宫中说这不干净那不干净,这个东西摆错了,那个东西是多余的,让太监总管把这些先记下来,明天要仔仔细细的打扫一遍。
“本宫刚才指出来的都记住了吗?”
“本宫刚刚正位中宫,入主的坤宁宫,你们做事就敢如此浮皮潦草,是不把本宫这个皇后放在眼中吗?”
“是不是还想着汪氏这个旧主,她已经被废了,无论如何,你们要记着,如今这坤宁宫的主子是我,决定着你们生杀大权的也是我。”
……
.
【杭氏,原为郕王朱祁钰登基前的侧室,在1448年生下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朱见济。
明英宗土木堡之变被瓦剌领袖额森所俘后,丈夫朱祁钰被拥立登基,是为明景帝,并立明英宗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1449年,景帝即位后封郕王妃汪氏为皇后,封杭氏为贵妃。
景泰三年(1452年),景帝欲废黜皇太子朱见深,改立朱见济为皇太子。
汪皇后对此坚决反对,劝说景帝之所以能即位纯属侥幸,万不可将朱见深废去太子之位。
景帝发怒,将汪的皇后之位、侄子的太子之位都废掉,改立杭贵妃为皇后、其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父亲杭昱累官锦衣卫指挥使。伯父杭聚授锦衣千户。次年皇太子朱见济夭折。
景泰七年,杭氏崩逝,谥号肃孝皇后。其弟杭敏受官锦衣百户。
明英宗在夺门之变复辟后,对当年景帝废去己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怀恨在心,因而下诏将杭氏“肃孝皇后”的谥号废去,同时也毁坏杭氏的陵墓。其弟杭敏削职还里。
明代史书中,没有单独记载杭氏的事迹,杭氏作为明景帝继后的身份不被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