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她们不和的是明玉吗?
不是
在丈夫活着的时候,争宠,争权利,争地位的时候,自然是斗得你死我活。
都是平民出身,一旦见到皇宫的繁华,谁还想想回到以前了?
在皇宫,要想活着,要想更好的活着,必然的讨好皇帝。
可皇帝只有一个,嫔妃那么多,只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了!
有胜负就有输赢。赢者风光无限,输者自然是落魄无比,但再落魄也比死了强呀!
自古以来,庶民的命,不值钱,但明朝后宫嫔妃的命更不值钱。谁让嫔妃们的娘家不是达官显贵呢!
明朝的皇帝为了防止外戚,总是从平民百姓中挑选后妃,稍微有那么一两个出身好点的,那也是皇帝还是王爷的时候娶的。
仁宗皇帝的贵妃郭氏,为仁宗生下了皇子,不也还是难逃殉葬的命运吗?
若郭氏的父亲是宰相或者大将军,谁还敢让她殉葬!
(扯远了哈!)
……
明朝,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终明一朝,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为此,很多后世人都认为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是有骨气,可对于那些入宫的平民女子来说,这与她们又有什么相干的呢!
该殉葬还得殉葬,该死还得死,命都没了,谈什么骨气!
不过对于士大夫阶层来说,这确实是值得夸赞的。
纵观历史,无论哪朝哪代,士大夫阶层做出怎样的成就,国家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女子的生活,该苦还是苦,毫无改进,封建礼教压迫的她们喘不过气,翻不过身……
至今……
.
……
因而明玉立足废除殉葬制度,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在人命面前都是可以被忽略的。
在她提出废除这项祖制之初,也是遭到了大臣们反对的。
但明玉身为一国太后还能被他们拿捏了不成?
虽说整个社会是男尊女卑,但亦有君臣之别,皇帝之母,是天下人之母,当以天下养。
皇太后想做的事,又不是涉及国家的根本,朝臣们虽然反对废除用人殉葬的祖制,却也不会拿九族的命去博一个敢于劝谏的名!
皇帝年幼,太后摄政,两位大臣辅政。
太后又是天子之母,谁会为了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去忤逆她?
朝臣们之所以反对废除殉葬制度:
一是,太后是女流之辈,拍摄政,那些士大夫自然是看不惯的,只能不着痕迹的处处为难,事事找茬儿。
二是,用人殉葬确实是开国皇帝制定的祖制。只不过肉没割在他们身上,他们不心疼罢了。
无论是何种原因,都抵不过太后的做法,皇帝与两位辅政大臣也是支持的,所以君权与臣权相搏的结果是,用人殉葬这个祖制被废除了。
……
明玉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就好好的教导朱见济,毕竟她在这个事情能薅多少功德,就靠朱见济了。
保住他的命,扶持他登上帝位,在他长大之后还政于他。对他都这么尽心尽力了,在他身上薅点儿功德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