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枫清野集
本书标签: 轻小说  随笔 

论因教施教和因材施教

枫清野集

“我渴求的,无非是将生活中脱颖欲出的本性付诸生活,为什么竟如此艰难呢?”

------《题记》

人们总在一个圈子里寻找自己,寻找灵魂的共鸣。渴望被认可,被接纳,被赞同。可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是因为我们是集体中的独立的个体,我们期望着合群,却又离群索居,拥有着自己的独特。可是我们的独特使我们变成了大多数里的少数,随大流里的逆流,甚至被嘲笑,被排挤,这时候,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我记得众所周知的爱迪生,他不用被多余文字吹嘘的丰功伟绩背后也是跌跌拌拌的白眼和受尽非议;但当他成功那天,所有人只看到他上千的发明,歌颂他,称赞他,将他写入史册,名垂青史。可我们却忘了,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导师因为他新颖的思想和奇奇怪怪的问题时常批评他甚至请家长,在全班学生面前大声的斥责他不学无术。他成功背后的故事却反映了教育里最大的失败-------因教施教。甚至到了现在,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案例还屡见不鲜:学生跳楼事件,时隔二十年当街打教师事件,等等。是什么样的压力和仇恨让一个孩子选择放弃年轻的生命,是什么样的教育,让一个教师被二十年前的已经长大成人的学生在二十年后当街殴打,而不是感谢这位教师当时的所谓“恨铁不成钢”的教育。甚至于很多未成年人犯罪,都于之前那样刻板的教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起初都是天使,是什么让这些天使的翅膀变得如此沉重呢?是因为那些刻板的,没有灵魂的教育。

所谓教育,就像雏鸟身上的羽毛,我们不能决定这只鸟儿是苍鹰还是麻雀,但是同为鸟儿,都有着向往天空的灵魂。所谓教师,就像修剪树枝的剪刀,我们不能决定这棵树是枣树还是白杨,但是树木都向往着甘露和阳光,我们能做的就是修去树上多余的,无用的,乃至腐坏的枝叶,让这颗树苗长成他应该长成的样子。比如说果树,结出甘甜美味的果实,不需要长得太高,枝干与枝干要留大的空间,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这样才能让每一颗果实得到充足的光照和养料;比如白杨,屹立在戈壁滩挡着漫天风沙,就需要笔直挺拔的树干,艰苦严苛的生存环境才能让其的根扎的很深很深,不被狂风卷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面对的是“苍鹰”和“麻雀”是“枣树”和“白杨”,而不是清一色的“动物”,“植物”。

作为教师,或许更多的是劳动和付出,有时候也会束手无策,精疲力尽。但更多的,是希望,是欣慰。更希望看着学生可以成才,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方式,那些付出和努力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会成为学生反面情绪的催化剂,甚至会伴随着学生,成为学生的心理阴影。

所以,因材施教,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与众不同,发现每一个大同小异的闪光点,给与鼓励,浇灌关爱,以人为本,这才是正确的,有灵魂的教育方式。

上一章 小半 枫清野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散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