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如易水奔流,倏忽五载。昔年王座上面容稚嫩的十岁幼主,已成长为十五岁的翩翩少年。身量拔高,肩背挺括如松。那双眼睛,褪去了曾经刻意的冰冷,沉淀下更深邃的锐利与掌控一切的自信。这五年,是秦国休养生息、国力稳步恢复的五年,更是秦王嬴政在太子丹的引导下,于朝堂、民生、心智、体魄上全面砺鳞成长的五年。
最开始,太子丹坐于嬴政身侧偏席,每当朝臣奏议,她会在嬴政目光投来时,以指尖在案几上轻叩暗号,助其初步判断群臣奏议深浅与背后意图。嬴政常于退朝后,在书房与他复盘当日争议,剖析臣子立场与话语陷阱。
后来,太子丹退居幕后,隐于御座后一道素纱屏风之后。嬴政已能独立主持朝会,对大多数政务做出清晰决断。唯有遇到重大国策或复杂邦交,才会在退朝后步入屏风之后,与他商讨片刻,再行定夺。
再后来,屏风撤去。十五岁的嬴政端坐御台,目光扫过阶下群臣,不怒自威,御下的臣子也能够处理好自己该负责的事务,只将最重要的上报给嬴政。
这几年,嬴政唱唱行步民间,亲自听百姓们的问题,为百姓解决温饱,灌溉等问题,亲临巴郡,视察寡妇清主持的丹砂矿与新兴盐井,而太子丹也教给了人们造纸术并传播开来。而且在太子丹提议下,嬴政于咸阳郊外设“耕战学堂”。不拘出身,择农家子习新农技、工匠子传百工艺、军户子精骑射阵法。嬴政亲题匾额,并每月抽半日,或听学子论农时水利,或观匠人试制新弩,或校场考较少年骑射。
然五年并非全然平静。被边缘化的宗室与旧势力从未放弃。
曾有人买通内侍,在嬴政面前“不经意”提及:“帝师丹殿下容颜五载如一日,实乃异数…”
亦有老臣借天象小异,上书影射“妖异伴君,祸乱朝纲”。
更有甚者,试图在嬴政巡视途中制造意外嫁祸太子丹护卫不力…
然嬴政之心,早已非吴下阿蒙。
对内侍:“寡人之师,非常人也。再敢妄议,拔舌。”
对老臣:“天象之变,自有太卜解之。尔等不修己身,妄测天意,诽谤重臣,其心可诛!罚俸,闭门思过!”
对事故:“查!彻查背后指使!凡有牵连者,无论身份,严惩不贷!” 蒙恬的黑冰台与李斯的廷尉府双管齐下,揪出数名心怀叵测者,雷霆处置。
数次敲打,暗流虽未平息,却已深知这位少年秦王羽翼已丰,心智如铁,对太子丹的信任更是牢不可破,只得暂时蛰伏更深。
五年期满,秦国府库充盈,民心渐附,军械精良。十五岁的嬴政立于咸阳宫阙之巅,俯瞰脚下恢弘的都城与远方隐约的关山,胸中豪情激荡。
嬴政(幼年)丹师
嬴政(幼年)内患渐平,国力稍复。寡人之剑,当指向何方?
太子丹(幼年)太子丹立于他身侧,白衣依旧,目光投向更辽阔的东方天际
太子丹(幼年)大王心中早有答案。三晋之地,韩最弱,地最要。拔此楔子,则中原门户洞开。
恰在此时,蒙恬疾步来报
蒙恬大王!黑冰台密报:赵王偃新卒,幼子迁继位,其母倡后摄政,赵国朝堂动荡!魏王增病重,太子假与公子咎争位,魏国内耗!
嬴政(幼年)天赐良机!
嬴政(幼年)传国尉、李斯、蒙恬,即刻章台宫议事!
他转身,玄色王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看向太子丹
嬴政(幼年)丹师,寡人欲……东出函谷!
五载砺鳞潜渊,今朝振翼,其势已不可挡!天下风云,将因这少年秦王的一个决断,而骤然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