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的硝烟还未散尽,一场新的危机已悄然降临。
谢危和沈昭懿自上次朝堂激辩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始调查真相。书房内,堆积如山的卷宗摆满了一桌,谢危眉头紧锁,埋首其中,试图从蛛丝马迹里揪出幕后黑手。沈昭懿则在一旁细心整理,时不时递上一杯热茶,眼中满是关切与担忧。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一日,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京城的宁静,一封加急军报被快马送入宫中。边境,外敌突然集结重兵,来势汹汹,意图进犯。
消息传入谢危耳中时,他手中的笔一顿,神色瞬间凝重起来。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他立刻命人去请燕临。
不多时,燕临匆匆赶来,脚步急切,脸上带着几分焦虑:“谢危,这外敌来得突然,如今朝堂不稳,这可如何是好?”燕临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来回踱步,眼中满是担忧。
谢危站起身,负手而立,望向窗外,沉思片刻后沉声道:“如今局势两难,朝堂这边真相未明,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边境又告急,关乎国家安危。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决断。”他的眼神坚定,透着不容置疑的沉稳。
两人在书房中反复商讨,权衡利弊。燕临突然停下脚步,双手握拳,神色决然:“谢危,我愿出征!我自幼习武,在军中也有些威望,定能抵挡外敌。你留在京城,稳定朝堂,彻查真相,这同样至关重要。”燕临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语气斩钉截铁。
谢危转过身,看着燕临,眼中满是赞赏:“燕临,此去凶险,你务必小心。军队调度、粮草补给,我定会在后方全力支持。”他拍了拍燕临的肩膀,用力地握了握,传递着信任与力量。
商议妥当后,两人进宫面圣。
金銮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皇帝高坐龙椅,满脸愁容,手中紧握着军报,看着下方的谢危和燕临,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与焦虑:“二位爱卿,如今外敌入侵,朝堂又动荡不安,朕该如何是好?”
燕临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大声道:“陛下,臣愿领兵出征,定当竭尽全力,保我边境安宁!”他抬头望向皇帝,眼神坚定,充满了决心。
皇帝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燕临,朕信你。此次出征,责任重大,切不可掉以轻心。”说罢,又看向谢危,“谢危,朝堂之事,便全权托付于你,你定要稳住局势,尽快查明真相。”
谢危也跪地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他的声音低沉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退朝后,谢危和燕临并肩走出宫门。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出两道长长的影子。
“燕临,此去保重。”谢危看着燕临,眼中满是关切。
“谢危,你在京城也要多加小心。朝堂复杂,各方势力定会趁机发难。”燕临回望着谢危,同样忧心忡忡。
两人相互叮嘱,片刻后,燕临翻身上马,扬鞭而去。谢危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久久伫立,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稳住京城局势,为燕临的出征保驾护航。
回到府邸,谢危又一头扎进了公务之中。他深知,燕临在外征战,自己在京城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们,定会趁着燕临出征、朝堂兵力空虚之际,蠢蠢欲动。他必须更加谨慎,识破每一个阴谋,守护住京城的安稳。
沈昭懿看着谢危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心疼。她轻轻走进书房,为谢危添上炭火,又倒了一杯热茶,柔声道:“别太累着自己,你和燕临都肩负着重任,我只盼你们都能平安归来。”
谢危抬起头,看着沈昭懿,眼中满是温柔与感激:“有你在,我便安心。我定会小心,待燕临凯旋,我们一同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窗外,夜色渐浓,寒风呼啸。整个京城在夜色的笼罩下,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谢危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必须鼓起十二分的精神,迎接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