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传闻,大学里的讲师教授就很有可能是你能接触到的社会顶层
肖忆欢深有同感
她的新闻史老师在学校是万千讲师里的一员,在外却是赫赫有名的《青年报》的主编
*****************************
****************************************************************
罢工的起源源于一个决议,即全国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了40多天后,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形成的《知识青年工作四十条》
这个《四十条》明确规定,今后农场或兵团的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
正是这一条,彻底破灭了滞留边疆的200万兵团知青的愿望。他们不仅为边疆建设贡献了整整十年的青春岁月,最后却连回城的权利都给剥夺了
****************************
*************************
郑书扬得到消息后,凭借着他对新闻的敏锐性,他可以在断定不久的将来,这一定是个足以轰动全国的大新闻
郑书扬所以,我想邀请两位同学作我的助手,一起去云南进行实地采访,有谁愿意去的吗?
云南,那不是肖春生的新兵训练营所在地吗,这是肖忆欢的第一反应
其他人想的是拜托,那可是《中国青年报》的主编,跟着他前途无量
几乎是所有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举手了
最后,公平点,选了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第一跟第二的两名同学
……
肖忆欢一回家就把要去云南的消息跟艳秋姐说了
这不提前说还好,一说可把艳秋姐忙坏了
又是翻箱倒柜地找衣服,又是把家里专供肖爸的红薯干翻出来
肖艳秋刚好,现在天气冷了,你带两件厚点的毛衣过去给春生
肖艳秋红薯干也多带点,春生爱吃
先不说云南那边四季如春,根本用不上棉衣,再者春生他每天都得穿军装,衣服都是统一的,就算把衣服带过去他也穿不了
这些话肖忆欢当然没说出来,她心里知道就行,没必要去破坏艳秋姐想念春生,想为他做点什么的心情
肖忆欢好好好,姐姐,你想带什么都准备好,我保证送到春生手上
话是这么说,能不能见到春生还是个未知数
……
从北京到云南要坐整整两天的火车
肖忆欢还在火车上的时候,肖春生已经收到了她提前寄出的信
“我将于12月29日抵达云南昆明”
原本平静的肖春生看到这句话一时没忍住内心的激动,捶着桌子叫了起来
声音虽不大,但在安静的宿舍里格外清晰
这种时候怎么少的了八卦鼻祖钱阿毛,他趁着肖春生不注意,过去偷瞄了一眼
钱阿毛哎呦,我去,你女朋友要来看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