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一定,去京都的,去江南的,去北方的,都有。
大多数人这一辈子几乎都没出过门,眼里只有家里这一亩三分地,对外面也没有什么了解,一般都是听在外读书做工的人,或者像我这样经常在外面的人回来说的,基本也就是,江南富庶,北方粮食多,京都更安全,基本都是类似于这样的想法。
老百姓的想法根深蒂固,有的人从头到尾都只坚持自己的想法,但是有的人不是,他自己本来可能会有一个想法,但是听别人说呢,又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如果很多人都这么说,那他就立马推翻了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觉得别人的才是正确的。
故土难离,但是一旦到了不得不离的时候,之前固执的那些想法,其实就都不重要了,他们关心的不是去哪儿,而是活下去的那条路,他们想要确定出去之后能活下来。
都是一辈子没出过门的人,哪有什么主意,都是随大流,这种年景,不管往哪儿走,都是为了活命,老百姓也都不傻。
他们没啥大能耐,但是跟着人多的方向走,总有机会的。
有一些没出去的,多数都是老人多,一个是确实是出去了衣食住行都不方便,再一个,就是老人不想走,都说落叶归根,外面的情况也不一定就比家里好,其实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很多人就更不想折腾了,守家待地的,这附近山也多,没准儿还能寻一条活路呢。”
“老人的想法都是差不多的,林家寨那边也是,老弱妇孺倒是没出去,送出去的都是青壮年,你看看我爹娘,我大弟出去了,留下老两口,弟媳妇儿,侄子,和小弟弟,一大家子都留在家里,他一个人出去找出路,找不着得着出路另说,就说以后,世道这么乱,是不是就没有重逢的时候了?
我弟妹那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呢,这世道啊!”
说到逃荒的人,陈琼若无其事的提起了陈家人,
“前面的兄弟传回来的消息,说是陈家村遇到了下山的土匪,好几个村子都被打的七零八落,陈家村剩下不到一半人,陈家,据说只剩下陈富两口子,和几个孩子。”
突然跳到陈家,林锦“啊”了一声,后知后觉,难道陈琼对陈家,还有感情?
她悄咪咪的看过去,陈琼的表情实在是很平淡,看不出喜怒,她想了想,选了一个比较安全的环节,
“那你知道他们,是往哪个方向走的?”
这次陈琼倒是很干脆,
“那我没问,但是那条路应该都是往京都方向去的,这是前两天传回来的,那边的旱情比这边,更严重,都是一马平川,想找个山都找不着,整天的都在日头底下晒着,别说水了,就是带点绿色的草都难,后半截路,不容易啊!”
“诶?京都不是也有往外走的吗?这一来一往的,不是正走个碰头吗?”
“是,”
陈琼脸上带了点儿轻笑,
“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都觉得自己这是最惨的,都想去其他地方寻出路,其实,若是能坚持走到北方倒是还好,那边今年的雨水倒是不缺,收成也差不到哪儿去。”
“从京都往北方去还行,这益州,离京都本就不近,再绕到北方,那不得到冬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