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额考主要分为三大块”
“笔试,实战,面试”
“第一轮笔试,即卷面考,在要求正确答案的情况下也需要过程。”
“简单来说,没有选择填空判断的侥幸,所有题目都需要书写过程。”
“除此以外,不同解式也将作为额外加分项出现”
“即卷面满分150,但最高分不止150”
金黎音落那一刻,现场满是探头探脑。
其中一个同学质疑规则:“金老师,解式有限制吗?”
“一道题最高能拿几分?”
“如果是上不封顶的话,会不会存在凭借本身所学答完所有题的人,考的不如只写了一半的人?”
面对质疑,金黎只是勾了勾唇“上不封顶。”
场面一阵喧哗。
显然有些人对这个规则产生不满,包括着负责监考的其他老师。
因为考试是金黎临时组织的,所以很多东西基本上都是金黎在弄,大部分甚至都没有看过考题。
当然,最主要的恐怕还是他们大概基本都认为最终被选择的五位是。
马嘉祺,范丞丞,江雨,姜黎,丁程鑫。
这五人不管是哪门科目,都是学校里断层的存在。
前四者,除了这次的联考以外,对外的考试基本上都是他们出战。
只有撞考了或是有其他事耽误,才会替换成其他其他班级的偏科大神出战。
丁程鑫则是在青藤的时候,就是联考榜首的热议人选,自是不用多说。
不过,这样的认知,在新一届学生入校开始产生了些许疑问。
宋亚轩。
新一届学生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
人们常把他与马嘉祺做对比。
都是同届中省联考断层第一,都是除主观语文作文题接近满分的天才型选手。
唯一不同的大概是,前者低调似透明,后者拜入物理大拿门下,自小便是人尽皆知的天才。
所以他们大多对此次比赛唯一的疑问点就压在了第五个究竟会是,姜黎,江雨还是—宋亚轩。
至于考试内容,实在是。
“金老师,不应该是以知道一个东西的细而否定广面划吧?”
听到其他老师的质疑,金黎只是微勾勒,刚要回答,台下丁程鑫便是了然的替她做了回答。
“这是帝都一中的选拔标准”
帝都一中,全国最出名也最是严苛的学校。
从诞生初始便因为教育水平,教学成果,教学环境被誉为众校之首。
直到后面联考不断,其他四大高中接连冒头,众校之首的美名渐渐被五大高校之首给取代。
但你不管是在哪问“最好的高中是哪个?”
答案必定是帝都一中,所以区别不大。
毕竟能进入的基本上都是全国乃至世界顶尖的天才。
而“天才”这个称呼只是他们的入场券。
“所以,金老师,后面应该还有条件吧?”
听到帝都一中熄火的在场其他人目光由丁程鑫转向了金黎。
“当然”金黎开口。
目光扫过坐在其中最是淡定的四人,而后接言。
“成年人的职场上,从来不会因为一个项目做的多完美,而忽略甚至是无所谓到规定时间没有做完的项目”
“所以,本次笔试,答对加题面分,答错或未答都将减去提面分。”
“简易来说,A题你做对,B题你没做或做错,不只是挂零将以负分数的形式出现”
!!!!
音落场面再次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