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仿佛驶入了两条相邻的轨道,夏念希和伊诺在各自的世界里加速,奔向未知的前方,而轨道之下,地基正在微妙地震动。
夏念希:竞赛漩涡与符号之谜
物理竞赛的选拔像一道滤网,迅速将普通爱好者和具备潜力的竞争者区分开来。夏念希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她不再是那个仅凭小聪明和课本知识应付学习的学生,伊诺烙印下的思维模式成了她最强大的武器。
面对复杂的物理场景,她本能地先进行变量分析、建立理想模型,再寻找核心定律的应用点,最后才是数学推导。这种高度结构化的解题方式,让她在众多仍停留在“题海战术”阶段的同学中脱颖而出。辅导老师对她的评价从“认真”变成了“极具物理思维潜力”。
然而,竞赛的强度远超她的想象。高强度的脑力消耗、激烈的同伴竞争,以及对自己不断提高的要求,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深夜,她对着一道刁钻的电磁学综合题苦思冥想,疲惫和挫败感几乎要将她淹没。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目光无意中扫过桌角那枚被小心放置的袖扣。
冰凉的铂金在台灯下泛着幽光,那几个微小的符号依旧神秘。她伸出手指轻轻触摸着那凹凸的刻痕,心中忽然升起一股奇异的平静。这枚袖扣背后代表的那个人,所面对的世界、所承受的压力,恐怕是她此刻的千万倍。那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冷静、步步为营的姿态,无形中给了她力量。
“不能放弃。”她对自己说,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笔。这不是为了伊诺,而是为了证明自己,证明那段非凡的经历确实让她变得更强。她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解题的思路竟豁然开朗。
同时,她对袖扣符号的好奇心与日俱增。她尝试用手机微距镜头拍摄,但符号太小,成像模糊。她不敢轻易找人询问,只能将这个秘密深藏心底,等待合适的时机。这个小小的谜团,像一颗种子,在她心中悄然发芽,连接着那个她曾短暂触及又迅速远离的世界。
伊诺:数据深挖与“巧合”的评估
伊氏集团内部,伊诺对那组异常数据的调查在绝对保密中进行。她调动了最信任的技术团队,绕过常规流程,从多个维度进行交叉验证。初步结果显示,这并非统计误差,而是确实存在人为干预的痕迹,手法极其高明,几乎完美地融入了正常业务数据流。
“目标很明确,是针对特定原材料的储备和流动。”技术负责人低声汇报,“对方非常谨慎,目前还无法追溯到具体源头,但可以确定,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在特定时间点影响供应链,或者……进行某种不为人知的储备。”
伊诺眼神冰冷。这验证了她的猜测。邢家,或者隐藏在暗处的其他对手,已经开始行动,而且方式更加隐蔽和技术化。她下令继续深入监控,并不动声色地调整了相关供应链的备用方案,做好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另一方面,宋子逸将修订完善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助力计划”方案呈交上来。伊诺快速浏览,目光在试点学校名单上稍作停留,看到了夏念希所在的高中。她的指尖在纸面上轻轻点了一下,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评估报告显示,这三所试点学校在基础科学教育和技术创新氛围上各有优势。”宋子逸适时补充,语气专业,不带任何个人倾向,“尤其是育才高中,近年来在省级物理、信息学竞赛中表现活跃,有不错的培育土壤。”
伊诺“嗯”了一声,将方案合上:“按计划推进。第一期投入规模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重点看实际产出和影响力评估。”她的批准冷静而公事公办,仿佛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战略决策,与任何个人因素无关。
但宋子逸敏锐地捕捉到,小姐没有对名单提出任何异议,也没有要求更换“表现活跃”的学校。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他心中了然,这个计划未来的资源倾斜和关注度,可能会发生一些微妙的调整。
一周后,夏念希所在的学校公告栏贴出了一则激动人心的通知:伊氏集团旗下的科技教育基金会,将启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助力计划”,本校荣幸成为首批试点学校之一。计划内容包括提供前沿科技讲座、开放部分实验室资源,并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有价值的学生项目。最终优秀项目的团队,将有机会前往伊氏集团研发中心参观学习。
消息在学生中引起了不小轰动。尤其是“前往伊氏集团研发中心”这一条,对许多怀揣科技梦想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奖励。
夏念希站在公告栏前,看着“伊氏集团”那几个醒目的字,心跳不由自主地漏了一拍。她想起伊诺冷静的脸庞,想起那间可以俯瞰全城的办公室,想起那枚刻着神秘符号的袖扣。这个世界,正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向她靠近。
是纯粹的巧合,还是……某种她无法理解的必然?
她握紧了手中的物理竞赛复习资料。竞赛的校内选拔即将举行,而这个新公布的“创新计划”,无疑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广阔的舞台。两条路径,似乎隐隐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夏念希不知道的是,在伊氏集团顶层,关于这个计划的第一批潜在合作项目清单,已经摆上了伊诺的案头。而名单中,有一个关于“低成本高精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的初步构想,其思路,与夏念希某次在竞赛小组讨论中随口提及的一个想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轨道之下的震动愈发明显。下一次的交汇,或许不再需要突兀的拜访,而是会在这场看似公平、公开的科技竞技中,自然而然地发生。两位少女,即将在各自选择的赛道上,迎来一次全新的、不可避免的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