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一神秘女子目睹了这一切,“将此事记录下来,递给母皇,那两首诗着重标记一下。”
站在身侧的女子连忙回应:“是,公主殿下。”
......
皇帝陛下正在与新任阁老,太女太傅,上官绾,一起下棋。
太监递了份文书。
皇帝想到些什么,婉婉一笑,“想必是小七的信,朕派她去蜀地历练,定是有什么收获了,绾儿与朕一起看看吧。”
上官绾行礼:“是,陛下。”
当上官绾取出信件,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两首诗。
两人相视一笑,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欣赏。
又看到后文写到,其中一位作者是女子,起步晚,十八开蒙,如今十八岁半。
等看完信件上所有内容后,两人眼中的欣赏依旧不减。
这苏氏女开蒙短短半年,便能写出如此精彩之诗。
这是什么妖孽!
饶是上官绾见多识广,才学惊人也被吓到了。
有了苏氏女这为切入点,那女子参加科举也不是那么难如登天了。
虽然大周统治者是女子,但旧观念难以消除,朝中女官寥寥无几,大多数女子依旧如前朝一样,不过只是地位没有之前那么低贱罢了。
次日。
吏部审核过张明案后,不出意外的,把两首诗一起,将折子递到了内阁。
午门之内,奉天门之东,文华殿之南,文渊阁。
上官绾坐在案前,颤颤巍巍打开一封折子。
翻阅过后。
她像是第一次看到那两首诗一样,颤抖着起身:“好诗!好诗!仅仅开蒙半年与一稚童,竟能写出如此振聋发聩的诗!可见我大周人才济济,天佑陛下,天佑大周啊!”
“等今日上朝,本官要将这首诗呈给陛下。”
什么!
听到这话。
其余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中书舍人们,都好奇的围过来,想一探究竟。
什么样的诗,引得上官绾如此称赞。
这可是素手称量天下士的上官绾......
这日早朝。
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上官绾呈给陛下两首诗。
太和殿中。
在群臣惊讶的注视下。
便看见一向不苟言笑的皇帝陛下,在看到那贴诗后,朗声大笑:“好文采!此诗竟是刚满十四的少年所作?好啊!果真少年出英雄啊!”
“还有这苏氏女开蒙仅仅半年便写出如此惊人之作!”
而后,皇帝让随朝女官,朗诵这两首诗。
百官群臣目露惊艳震撼。
一位官员站出来,大声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端坐在高位的皇帝轻笑一声,“你倒是说说看,朕何喜之有?”
那官员欣然道:“如此稚嫩的少年,竟能作出这般振聋发聩的诗!说是文曲星下凡也不为过啊!文曲星下凡辅佐襄助,说明陛下皇权天授,既寿永昌的真凤天女!天佑陛下,天佑大周!”
“还有这苏氏女,农户出生,开蒙半年作出这样流传千古的诗,说是当今第一才女也不为过啊!”
皇帝见目的达到,微微一笑:“爱卿夸张了,当今第一才女,这样说来京城贵女们,江南千金们,怕是不太服气啊!”
上官绾连忙上前:“陛下!微臣提议开创一次女子科举......”
争论注定是不可避免的,但女子科举乃大势所趋,顽固的大臣也改变不了,再加上当今皇帝是开国皇帝,虽说是和平政变,但该清除的都清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