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陆元君上了大四,两个人见面的机会就少了,一方面是因为孟宴臣要接管公司,虽然说有不少人支持他但是也有人在暗中使绊子,所以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很多,另一方面陆元君也很忙,或者说她一直都很忙,大二,大三的时候忙着捐书计划,号召学校的同学向山区捐书,毕业季的时候,想办法处理大四同学遗留下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数是有用的,只是因为毕业了东西太多带不走,所以要么丢弃要么便宜卖出。
一直以来,大四和将要到学校的准大一都存在着一个信息差,大四同学必须要丢弃的东西正好是大一所需求的,只是他们之间隔着一个时间差,所以供需都得不到满足。
陆元君在上大一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她向学校递交了计划书,她觉得大四和大一的同学之间只需要一个中间商,而学校可以很好的充当这个角色,与其让钱被外面的商贩赚走,不如让学校赚上一笔,学校其实有不少空余的场地,这些场地规划好了完全可以用来堆放东西,到了新生开学的时候,学校就可以开启跳蚤市场,让大家来选购这些物品,学校便宜从大四同学的手中购买这些物品然后再卖给大一的新生,其中的利润是可观的,但学校也不是什么东西都收,必须要是七成新及其以上这样才会有人要。
这个计划书一交上去,老师们看了觉得可行,但其中的风险无法控制,所以就进行了小规模的试点,在陆元君大二的时候,只在金融系开展了这项活动,大体的框架都是根据陆元君的想法来的,具体的是一是老师和同学商量出来的结果,最终的效果还算不错,在校园里也算是小火了一把,于是大三的时候决定全方面的开展。
有人看到了商机,甚至提出做了一个软件,让大一的新生线上购买,开学了之后再直接来拿,而雇佣的工人们当然是阳光开朗的大学生啦!毕竟便宜的劳动力不要白不要嘛。
这件事情陆元君出了很多的力气,学校甚至说要给她发奖状,陆元君本人并不在意这些,只是提出建议可以将所得的一部分收益捐给贫困山区。
学校觉得这个建议不错,本来就是意料之外的收益,捐一部分也没什么,也可以提高他们学校的名气。
其实这个想法并不是没人想到,只是不是所有人都像陆元君一样有想法又有干劲,当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很多人从这个时候就开始说,陆元君一定是干大事的人。
但是对于陆元君而言,做什么样的事情算是干大事呢?她只是想尽一份力帮助曾经如她一样在贫困山区的那些孩子们,因为她曾经走过那条路,所以他忘不掉那条路有多么的艰辛,她走出来了,但心还落在那里,她想要更多的人像他一样走出来。
他们都说她是破茧的蝴蝶,因为她的父母本身就是蝴蝶,而并非蚯蚓。
陆元君曾经想过反驳,可后来当她的路越走越顺,她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实话总是刺痛人心的,她享受了这份隐形的福利,就再也说不出理直气壮的话。
可是……她还是希望春风能够吹进大山里,那些坚强刻苦的孩子能够面带笑容的走出来,她一直在为此努力着。
哪怕无数人说她虚伪,伪善的面具戴久了就会变成血肉刻进骨子里。
于是她申请了去山区支教,拒绝了本硕连读,这个世界并不缺缺乏一个优秀的硕士,但这个世界很缺一个山区的老师,她并非是生而高尚,她从大山而来,走出大山之后见识了世界的繁华,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一定要站在最高处俯瞰这个世间,她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只是在上大学的前夕,她偶然间又梦到了从前,她梦到了被困在大山里爷爷奶奶,她梦到了她失去她们的时候抱头痛哭的样子,那大约是她最狼狈的时候,孟宴臣总说她情绪稳定的可怕,基本没有生气的时候,但那一天她失态了。
梦里面,她们似乎在说,
“要回来看看呀。”那是她离开大山时她们说的最后一句话,但后来她再也没有回去看过。
于是现在她决定回去看看。
作者本质上每个世界的女主都是投射和元君融合体,其实按照原本世界的发展,陆元君应该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政客,她绝对是向前走,不会回忆过去的类型。有那种宁叫我负人,不叫人负我的气势,但是因为元君心怀沧生刻进了骨子里,所以很好的综合了她性格里的一些偏激的东西,但是元君本身是要比陆元君更加冷漠的,陆元君的情绪没有元君那么稳定,其实是元君的占比更大一点,世界意识会有意识的去抹掉元君做任务时的违和感,包括让元君忘记自己是任务者,而任务会变成一种执念去引导元君就这样做,不过就是元君这个时候还不是很强大,后面受到的影响就小了,那么元君这个世界为什么想要去改变山区的状况呢?因为潜意识她认为任务可能完不成,幸福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并不能确保完成,但她又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所以才有意的留下了这个执念,而世界意识帮忙补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