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央离开靖安王府后,并未返回娘家,而是带着多年积攒的私房与亲信,在京城外一处依山傍水的小镇定居下来。
她褪去了华贵的王妃服饰,换上了一身素雅的粗布衣裙,将“柳央”之名暂抛脑后,对外只称“苏娘”,在镇上开了一家小小的书斋,取名“清风斋”。
书斋不大,却被她打理得雅致清幽。屋内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窗边设着一张案几,案上放着笔墨纸砚,供往来的文人墨客在此品茗读书。
柳央每日晨起洒扫庭院,午后便坐在窗边,或研磨写字,或为邻里孩童讲授诗书,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
镇上的人只知这位“苏娘”气质不凡,学识渊博,却不知她曾是堂堂靖安王妃。他们喜欢来清风斋,不仅因为这里有好书,更因为“苏娘”待人温和,总能在他们遇到难处时,给出恰当的建议。
有农户因地租纠纷愁眉不展,柳央便以“邻里和睦”为引,耐心开导,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有书生因科举落榜心灰意冷,柳央便以“宝剑锋从磨砺出”相劝,鼓励他再接再厉。
闲暇时,柳央会带着侍女青禾,到附近的山间散步。春日里,看漫山遍野的野花绽放;秋日里,采撷枝头的野果;冬日里,赏山间的皑皑白雪。
远离了京城的尔虞我诈,远离了王府的勾心斗角,她的脸上渐渐有了久违的笑容,眼中也重新焕发出光彩。
这日,柳央正在书斋中整理书籍,忽闻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她抬头望去,只见姜婉婧一身素衣,笑意盈盈地站在门口:“苏娘,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柳央心中一喜,连忙起身相迎:“婉婧,你怎么来了?”
姜婉婧走进书斋,环顾四周,赞叹道:“这地方真是个好所在,难怪你不愿再回京城。”
两人相对而坐,青禾端上刚沏好的茶。姜婉婧抿了一口茶,轻声道:“王岩司已被判处终身监禁,他的党羽也已尽数清除。如今朝堂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多亏了你。”
柳央摇摇头,眼中带着一丝淡然:“我所做的,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如今这样的日子,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姜婉婧看着她,眼中满是敬佩:“你能放下过往,开始新的生活,真好。以后,我若有闲暇,便常来看你。”
柳央微微一笑:“我随时欢迎。”
此后,姜婉婧便时常来清风斋探望柳央。有时,两人一同在山间漫步,畅谈人生;有时,两人在书斋中品茗读书,探讨诗书。柳央也会从姜婉婧口中,得知京城的消息,得知昭雪堂又为多少百姓昭雪了冤屈。
日子一天天过去,柳央渐渐融入了小镇的生活。她不再是那个活在仇恨中的王妃,而是一个简单、快乐的“苏娘”。
她明白,过往的伤痛虽难以磨灭,却也让她学会了成长。如今的她,终于挣脱了过往的枷锁,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崭新人生。
而清风斋外的清风,正徐徐吹拂,带着她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