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回白薇和莫千雯这边。
二人吃过饭后,从餐馆门口坐黄包车回去,因为经过帮派地盘的交界处,遇到了一个有意劫财又劫色的流氓团伙。出身于帮派家族的莫千雯认出他们是十全派的人。
在白薇和莫千雯看来,虽然她们俩加上两个黄包车司机,一共四个人,对上有五个人的流氓团伙,不见得有多么明显的人数劣势。但对方习惯了拦路打劫,分工合作,二话不说,就从不同的方向把二人包围了起来。这种默契度,哪里是临时组队同行的白薇一行人能比的?
何况,两名车夫和两名乘客之间,没有任何交情,有的只是萍水相逢带来的短暂交易。
所以,与其说这是“四对五”的局面,不如说是“一,一,二对五”的局面(意思是,两个车夫之间也不见得很熟)。
流氓们色眯眯地盯着二名女子看:一个是穿着端庄的淑女,一个是罕见地进行了中性化打扮的短发帅气少女。在那个年代,像她们这样经常穿着时髦的洋装的人,都是属于社会中的中上层。流氓们混迹江湖,自然一眼就看出来了。
既然这样,他们为什么还如此有恃无恐?那是因为本地的社会风气即使在洋人的影响下变得再开放,本地大部分居民仍然是纯正的东方人,骨子里认可大男子主义。对他们来说,女子的贞洁和名声可能比她们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更加重要!一旦女子受到非礼,身边人可能不但不会同情她,而且会落井下石,把错误归咎于她,以偷懒地降低动用公共资源维护正常文明秩序的成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是贵族女子受到非礼,也很难名正言顺地得到社会支持去为自己讨回公道。
这些该骟的流氓对这些情况心知肚明,笃定二人会像很多吃了亏的女人一样忍气吞声,所以即使看出二人可能身份体面,也有恃无恐。
说来也巧。如果莫千雯没有出去留洋几年,一直待在本地,说不定那些属于社会边缘人物的流氓还可能认出她是莫家千金,从而绕路走;但是,她留洋多年,除了本就熟悉她的人,本地一般居民哪里知道她的身份,晓得她长什么样呢?至于白薇,本就是面生的外地人,在本地几乎无依无靠。所以二人就算结伴而行,对这群流氓们来说,也没什么威慑力。
所幸,二人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便早有准备。只见白薇不动声色地把手伸进随身携带的小包里;而习惯性穿着洋装外套的莫千雯也把手伸进外套夹层里,似乎正要掏出什么东西……
随着一声枪响,一颗子弹擦着那流氓头目的的右肩飞过——这正是白薇的绝活:子弹擦边。
那流氓头目虽然没有中枪,仅仅是擦破了皮,但血还是立刻流出来,湿透了衣裳,而且让他受到的惊吓不亚于让他中枪,以至于他一时之间忘了动弹。连同被吓楞了的还有他的几个小弟,以及自认为见过了大风大浪的两名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