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万朝风云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现代皇帝  虚拟历史 

楚蜀之战

万朝风云

  话说楚王徐重甫因为轻敌导致泗合之战大败而归,军心涣散,而徐重甫也坐立不安.直到一个点子突然降临在他的脑袋里, 使得徐重甫哈哈大笑,而群臣疑惑不解,自己明明打了败仗,却似乎没有心事,大臣岑向阳率先发出质疑:"大王,此次泗合之战,我军溃败,本应是哀叹沉气,为何大王显得如此开心?"徐重甫道:"诸臣莫要生怪,孤兴之原因是孤找到了攻破蜀国的方法!'

听闻此事,大臣们面面相觑,岑向阳问道:"不知...是何方法?"

徐重甫大手一挥:"各位想必知道,蜀国与赵国关系并不好,在进及干入蜀后更加一等,孤想,既然我们无法攻破蜀国,何不与赵国联手,齐破蜀国!而赵王,想必也会从中知道我大楚之力,俯首称臣!各位,此计,可行!如若进攻成功,我将立刻立王后!"

大臣们听后,心中欢喜不已,徐重甫令人书写信封,交给赵王,共议灭蜀之事.

在赵国,赵骏浩病逝后,其子赵维继位,是为赵威王.威王继位初,赵国军心不稳,民众大多含有怨言,威王希望可以攻打他国,以来稳定王位,坚固赵国.正好此时楚国使者到赵,一位小官前去报告诸臣.诸臣听说楚国希望联合赵国攻打蜀国,感到不可思议,于是把这件事报告给了赵威王.威王听到后,心中愉悦至极:"此楚王懂孤心意也!"于是传令,拟了一份邀请楚王共议国事的书信,令楚使带回楚国,威王还怕楚王不答应,让大臣又给了使者黄金3块,让他献给楚王.

楚使回到楚国后,将回信和黄金交到了徐重甫的手上,徐重甫打开书信,上面写着:

回大楚王

贵国之使来我赵国,赵国欣慰至极,我国很愿意与楚国交往,更愿意与贵国共击蜀国,但两国初次交往,相互不识,我赵王希望与贵国楚王在3日后共去马岭湾连府谈论国事,共同商议攻蜀之事,不知如何?

大赵王

楚王看后,知道事情已成,决定前去赴约.他命大臣备齐酒肉,在2日后出发.

3日后,楚赵二王在湾连府会见,赵王说:"早听说王上身体健硕,年轻气盛,今日一见,正是如此啊!"

楚王笑道:"赵王夸奖太过了,我觉得王上才更是一位雄主!"

赵王回复:"不不不,楚王才是啊!不然,怎么会攻打蜀国呢?"

楚王见赵王话语正中,明说道:"那么王上,我们就来谈谈这攻蜀之事吧."

赵王点头道:"好!那么楚王先说,攻蜀,是为了什么?"

楚王听后,不禁咬紧了牙:"蜀国原属于蛮族,在这两百年里,却不断的开化,如今蜀国国土庞大,战力强盛,恐成大患!"

赵王听后,回答:"是啊!蜀人强大,会威胁到其它国的统治,我认为王上提出的攻蜀非常有必要,但我也有一条妙计,不知王上可愿一听?"

"洗耳恭听!"

赵王于是清了清嗓,道:"蜀国地处西南,有山作为屏蔽,若强攻,需耗费大批兵力,但据我国间者考察,在蜀国中,有5郡,分别是蜀郡,岭原郡,泗北郡,坎洼郡和黎塬郡,其中的黎塬郡与贵国相连,而那里,是唯一一个没有山阻挡的平原.我想,我们可以从黎塬郡长驱直入,攻打洽水,孔辉,三林,坝和,再攻破蜀黎,切断蜀国南北.在北方,另立蜀国,安稳民心.在南方,双方平分,楚王觉得怎么样?"

楚王大喜:"如此妙计真只能由王上想出来,好!就如此决定.七日后,攻打蜀国!"

于是楚赵二王起身,互相鞠躬,各归自国.

蜀国境内,进及干正陪着谢纠刊与陶思怜玩,由于陶清安被任命前往边境值守,而他的妻子又要去古开工作,于是让进及干帮忙照顾陶思怜.谢纠刊已经升入私学,开始念书作诗了,而陶思怜作为女孩,不能进入私学,这让追求人人平等的进及干十分恼火,但是这并不是他能改变的,就是蜀王也无法改变,所以进及干在每天工作不忙时都会教陶思怜一些诗词.一日,进及干像往常一样教着陶思怜学习,陶思怜看见书上的"君欲有何所为?"问进及干:"叔叔,这是什么意思?"

"额...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想要成为什么?对,陶思怜,你想成为什么?"

"嗯.....我想成为,成为那个,那个,像卫姐姐(蜀王之妻,即王后)那样的人!"

"什么?!这理想.....咳,算...算了,咱,咱们先来学习下一课,跟,跟我读:贤哲自有静谧........"

晚上,进及干回忆着陶思怜天真无邪的话语,"唉,或许,她真能成为.....吧.嗯,不想了.这么晚了,该休息了."说着,进及干上了床,睡上了觉.

半夜,蜀军军营,陶清安正就着油灯看着书,看到了一句:修身知行,则其解劳志兴.觉得说的十分正确,就将其分享给了其友焦志清,焦志清是一位史官,此次来边境是想知道边疆将士们真实的生活环境,并将其记录在史书当中,这本史书名叫《万史》是蜀王刘连要求编撰的,用来记录历史.

"焦志清,你还不睡?明天可是还要去巡逻呢."

"不着急,你先睡去吧.我要整理一下."

"行."

第二天清晨,陶清安率100人巡逻边境,但就在军营远处,陶清安看见了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并伴随着奇怪的声音.

"坏了!难道是!"

陶清安急忙绕了一圈,躲在岩石后看着远处.不错,是一队骑兵,黑色的军旗,还有蓝色的军旗!这是两国联兵,而其中一个,正是楚军军旗!陶清安大为震惊,急忙绕道回营,不料他们被敌军间者发现,现在敌军已包围陶清安,敌军将领不想损失如此好兵,便大喊:"出来吧,蜀儿!我们饶你一命,来我军中,我保你衣食无忧!"陶清安震怒:"让我投降???让我当儿子???呸!!!我就死在这,在这被禽兽啃食,也不会投降!因为你们,禽!兽!不!如!!!"敌军将领大怒,大喊:"弓手备箭,给我穿透他的心脏,让他尸骨无存!!!!"

咻~咻~一阵阵箭雨飞过,陶清安大喊:"大蜀为英武,吾女为仇!"万箭穿心,血流成河!大军呼啸而过,"敌将已亡,杀!!!!"千军压境,蜀国危矣!

进及干猛地抬头,楚王战败,定不会善罢甘休!边兵突然闯入,一封书信,染印着血,是军营之兵所写!"陶清安战死"赫然映入眼里,"不,不可能!"进及干失神一般.慌乱之时,蜀王又推门而入,"进及干,楚赵联军压境了!"进及干顿时清醒过来,蜀王慌乱的说:"命,命,命北亘军营将士全体出动,应战!"

  

在徐国内,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徐王陈申在与将士喝过酒后突然去世,而他只有一个儿子,那便是13岁的陈兴余,可他的年龄毕竟只有13岁,恐不能成大事。于是以毛去折为首的一帮大臣主张另立陈申的弟弟为王,但这个提议自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以李恰均为首的的一帮大臣提出了反对,争执持续了一天一夜,也没有解决。于是大家想到了陈申的皇后,那位太后自然也不好决断,但听到了小子不可敌万军这句话,她下定了决心,要另立陈申的弟弟为王。

公元前368年,陈申之弟陈哲即位,是为徐康王,康王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贬去李恰均等大臣,并驱赶陈兴余以及陈申的亲信,世人称为“陈康之变”。

陈兴余等人被驱赶出徐国后无处可去,只得流浪在各国境内,在路边拾路人掉落的食物吃,如果实在找不到,就会吃些树皮。直到他们流落到了蜀国,这时是陶清安被杀的第三天,楚赵联军正气势汹汹的赶来,陈兴余等人当然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几位大臣经过谈论,决定投奔蜀国。蜀国这时正在召集大军迎战,进及干被任命为大将军,这时,他正在边境巡查,陶清安战死的消息依然使他的心无法平静下来,看着面前的陶思怜,进及干感慨道:“看来,这女孩以后,只能在我身边了。。。”正想着,进及干突然看见了一群穿着破烂的人,“喂!你们是谁?”

陈兴余赶紧回答道:“您,您好,我叫陈兴余,我在。”

“啊?!陈兴余?徐王之子,这怎么会,你们快进来!”进及干惊讶打断了他的话。

进及干赶忙把他们带到屋子里。“我,我是徐王之子。。。”

“徐王之子啊。你为什么会在这里?”

“我的叔叔自己当了大王,将我赶出徐国。”

“原来如此。。。”不知为何,进及干看着这孩子的眼睛,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敬畏感,好似一只雄狮。这时,陶思怜闯入了屋子,由于陶思怜没有了亲人,所以只得由进及干带领。陶思怜一眼就看到了陈兴余,高兴的说:“叔叔,这个哥哥是谁啊?”

进及干回答道:“他啊,是徐国的一位王子,但却被赶出徐国。”

“啊?太可怜了吧。”

陈兴余此时也看到了陶思怜,他笑着说:“哎哟,哈哈,我不可怜啊,我只是被赶走了,我还是会回去的啊。”

“是嘛,那太好了!”陶思怜又蹦又跳的说。

进及干突然感到了一种暖意,他觉得:看来这两个孩子可以聊的来,那也可以互相帮助了。”于是,他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屋子,向着军队走去

一天后,赵维已经与徐重甫率领联军赶到了蜀国边境。这时,进及干所率领的军队也已经赶到战场。两军对峙,进及干不断地为军队鼓舞士气,可将士们依然无精打采。此时,徐重甫大喊一声:杀!!!!!“便展开了攻击,进及干匆忙迎战,可对方的骑兵过于强悍,蜀国的徒兵完全无法抵抗,皆不能伤联军分毫."弓兵!!!起箭!"赵维大喊一声,联军中又冒出来一群弓兵,唰一声,百箭齐放,尽数落在蜀军身上.进及干此时慌了神,他没有想到,蜀国引以为傲的所谓"神兵"竟如此不堪,而蜀国派来的8000士兵此时只剩50个人,进及干慌忙宣布:"全体,撤!"50人抱头逃窜,哪里顾得上什么面子....

赵维看到此情此景,冷笑一声道:"堂堂大蜀之兵,竟如此不堪,怪不得无法称霸一方."

徐重甫道:"是啊,如今蜀国军心涣散,不如趁热打铁,一举拿下蜀国.孤可是要回去与美人成婚."

"哈哈!楚王太有趣了,等到蜀国灭了之后别说什么皇后了,就是后宫美人都会有几千个,还愁什么不尽兴!"

"哈!赵王说笑了,当今重任应是攻破蜀国啊!"

"嗯,不错,楚王之言很有用啊.来人!传令,即刻启程,准备与蜀国拼个你死我活."

此时,进及干已带领残兵逃到了洽水,"唔!这,怎么会!军统(统计军队数量的职位)!我军还剩多少人?"

"回大将军,只剩....30人."

"什么?不可能吧!是不是统计错了???"

"回大将军,军营外就是整个蜀国仅剩的500兵,其中就有30人是我们的...."

"这!.....传,传令!命所有将士即刻出发,退守蜀黎,守卫都城!"

"不好了大将军!"一个使者匆忙跑来.

"怎,怎么了?!"

联军已经入洽水城了,现在他们离我们只有百步之遥!!!"

"啊?!什么?!跑,跑不了了吗?"

"大将军,蜀王在你临行前写了封密信,请您过目."

进及干颤抖的掏出密信,上面写着:

"孤之忠臣进及干,你这次出征,孤深感担忧.毕竟烈穆(陶清安的谥号)就是这样战死的.但孤觉得,此次出征,仍是凶多吉少,楚赵联合出兵,大蜀之兵恐不能敌.所以,孤命令你,若与联军交战失败,不要殉国!不要死战!退回蜀黎,保护百姓,保护蜀黎!"

进及干读完后,长叹一口气道:"好,传令,无论能不能成功,都向蜀黎撤退."

公元前367年1月,进及干率300残兵退回蜀黎,使得洽水,孔辉,坝和,兴国等地接连失守.

进及干退回蜀黎后,就被蜀王召见.蜀王有气无力的说:"没想到联军如此强大,可...已经没有兵了.进及干,该怎么办?"

眼下的形势,使进及干也不好判断,他沉默不语,蜀王见状只得缓缓转过身去.夕阳已落,新日何时再升!残光照在进及干的身上,显得如此枯落.....

坝和城外,赵维正和徐重甫商量下一步的做法,他们很快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明日进攻蜀黎.随即,他们放肆的大笑起来,一阵风吹过,笑声传至天上...

第二日,联军启程攻击蜀黎,史称"蜀黎之战"没过一会,大军就来到了蜀黎城外.一声大喊,联军突破城门,跨入城内.蜀王急忙派遣500残兵应战,可是联军的弓手突发毒箭,500残兵尽数被歼灭,联军长驱直入,来到了蜀王宫前.徐重甫与赵维决定,由他们进宫,其他人跟后.

砰!一声巨响惊动宫内的人,蜀王道:"终于还是来了....进及干!"

"臣在!"

"带领孤的王子,从南宫门逃走!"

"这,这怎么能行!您,您怎么办?"

"放心,这是为了蜀国."蜀王缓缓拿出了一把宝剑---志宏剑."我倒要看看,他们有什么能耐,快走吧!我没有事."

进及干流下了眼泪,终究是这一刻吗?他抹去眼泪,抱起王子,向着后门跑去.....

进及干顺利躲过了联军,可回头看时,似乎蜀王宫已历经百年,墙上,似乎沾着所有人的鲜血,又是夕阳,夕阳余辉映在面前的小路上,越来越暗,越来越黑.挥之不去的阴影,将会永远笼罩在进及干身上,希望是有的,可惜不在他们身上,面前出现了分岔路,他们选错了吗?不,是希望没有映在他们身上吧......

残阳余辉,眼却不见故人回首倒影.

上一章 泗合之战 万朝风云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南北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