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长白山文集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回忆性小散文 

曾祖父.传奇的一生!

长白山文集

曾祖父.传奇的一生!

儿时的我,总爱围坐在村里的老人们身旁,听他们讲述曾祖父年轻时的传奇故事。那些故事于我而言宛如天书中的瑰宝,每一次聆听都仿佛是一场全新的冒险,永远不知疲倦。曾祖父的名字,在镇里如星辰般闪耀,如雷贯耳!几乎无人不晓,无人不敬。起初,我以为人们对他的尊崇不过是阿谀奉承罢了,毕竟那时的他常常在闲暇时光与邻里们谈笑风生,那画面看起来是如此平易近人,以至于我一度怀疑那些辉煌是否被夸大了。然而,随着岁月流转,我渐渐明白,那些传奇并非虚言,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藏着真实的伟大,而曾祖父的形象也在我心中愈发高大起来。

那是一个五年级的暑假,我和同村的伙伴相约出游,在周边几个村落间尽情嬉戏、探索。就在那天,我们邂逅了好友的祖母。她满面慈祥地邀请我到家中做客,一番盛情难却之下,我便欣然前往,并在那里享用了午餐。午后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仿佛一片片金色的碎屑。饭后,我们围坐在一起,不经意间聊到了我的曾祖父。这时,好友的祖父眼中瞬间闪烁出钦佩的光芒,难以掩饰内心的崇敬之情;一旁的祖母也连连点头称是。随后,他的祖父缓缓开口,为我们讲述起那段关于我曾祖父的传奇故事。那一刻,小小的我仿若置身于一个充满奇迹与荣耀的世界,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我静静地倾听着他的讲述,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温饱问题困扰着无数家庭,贫困如同阴影般笼罩着大地。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曾祖父家却是一片与众不同的天地。即便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那个时代,偶尔能品尝到肉香,已是无比奢侈的幸福。雷庄镇的人们或许难以想象,这个小镇上竟孕育出了如此传奇的人物——我的曾祖父。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更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玻璃厂、皮鞋厂的创立,让他的名字成为了财富与智慧的象征。在村民们眼中,他的成就堪比今日人们对马斯克的惊叹。那时,能够成为国家工人,拥有“铁饭碗”,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这些正式工的身份,意味着稳定的生活和尊严,而曾祖父一家竟拥有五个这样的名额!最令人钦佩的是,曾祖父不仅智商超群,情商更是出类拔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凭借过人的口才和智慧,为目不识丁的曾祖母争取到了宝贵的正式工身份。在当时的雷庄镇,号称“黑说客”。更为难得的是,他还为五个子女中的其中三个子女创造了同样的机会。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一个家庭若能有一个正式工就足以让人羡慕不已,便可以让一个家庭衣食无忧。而曾祖父却让全家人都过上了体面的生活。这种成就,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这段历史,不仅是家族的荣耀,更是一个普通人在艰难岁月中创造非凡的故事。

这还不算什么,我曾祖父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出类拔萃。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大多数人尚且为温饱奔波,我曾祖父却早已识文断字,不仅能够教导子女。更对世界有着超乎常人的认知。他熟知多国领导人的轶事,政治与军事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仿佛一部活的历史典籍。即便是在岁月无情地侵蚀下,小脑萎缩症悄然降临,但直到生命最后的几年,他依旧保持着令人惊叹的清醒与睿智,远超同类患者。村里人常常私下议论,“前何寨村出了只金凤凰”,而这只“金凤凰”,便是对我曾祖父的赞誉。每一个知晓他故事的人,无不钦佩于他的传奇一生。

在往昔的岁月里,我曾以为曾祖父年轻时的辉煌已然是极致。他所积攒下的巨额财富,足以让他潇洒地金盆洗手,与曾祖母携手步入安详的老年生活。祖父和伯祖父也曾多次劝说他放下生意,享受天伦之乐。然而,曾祖父那股坚韧不拔的劲头仿佛是融入骨血中的烙印。即便到了古稀之年,他依然坚定地骑着摩托车穿梭于街巷之间,忙碌于贩卖石粉的营生。这份执着一直持续到2016年,曾祖母因肺癌溘然长逝。那一刻,曾祖父才真正决定告别商海,可他的内心深处却依旧觉得自己正值壮年,哪怕此时的他已经七十余岁,距离八十岁的门槛仅一步之遥,在如今这个时代也算得上是高寿之人了。但曾祖父对我说:“最近这心啊,痒痒得厉害。”曾祖母离去后,他仿佛失去了最后的牵绊,变得更加肆意洒脱。尽管他曾答应我们不再涉足生意场,可实际上只是减少了一些频率罢了。那种对事业的渴望如同暗流,在他心底涌动不止。

但这也并非不能理解,曾祖父一生中大半光阴皆挥洒于那名利交织的战场之上,为名声与利益马不停蹄地奔走、筹谋。这等拼搏得来的“江山”,又怎会轻易言弃?故而,我亦能深切地体谅曾祖父的心境。

当时,曾祖父名下尚有偌大的产业。在那个家家户户大多仅拥有一处栖身之所的年代,他一人便坐拥五处房产。其中一套更是位于镇里的“职工宿舍”,那是正式工的福利分房。然而,由于某些缘由,那套房子我不仅未曾得见,连我的母亲也无缘一见,唯有伯母曾有幸去过,并在那里居住过一段时间。这些房产于曾祖父而言,就像一份沉甸甸的馈赠给予膝下的两子三女。仿佛是为他们铺就了一条通往美满姻缘的道路,让他们能与心爱之人相伴一生。在那个质朴纯净的年代里,村民们面对曾祖父如此丰厚的家产,非但没有流露出嫉妒与愤恨的情绪,反而满是敬佩之意。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曾祖父用他的智慧和努力为我们这个家族所创造的宝贵财富。

在那个家家户户都为温饱发愁的年代,曾祖母却拥有一些首饰和珠宝。这些珍贵之物,在当时几乎是奢望中的奢望,每一件都仿佛诉说着往昔不为人知的故事,也更加凸显出它们存在的不可思议。

但是,曾祖父备受争议的一点在于,长期的生意往来使得他养成了明显的偏爱之态。他对人或事的态度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极为喜爱,要么完全提不起兴趣。我们家似乎就处在了那不幸的一端,成为了曾祖父毫无兴趣的对象。这种状况从父亲的童年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而后愈发严重。只是这背后的原因我们始终不得而知。或许是因为我的祖父并非是曾祖父的长子罢!毕竟在家族情感的传承上,祖父也更偏爱我一些,而非我的胞弟。当夜深人静之时,父亲常常会对着昏黄的灯光陷入沉思。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如同老电影般一帧帧闪过他的脑海。他想起小时候自己多么渴望得到曾祖父的一个赞许的眼神,哪怕只是一个温和的笑容。然而,曾祖父每次看到他时,那冷淡的目光就像一把冰刀,刺得他心底发凉。这种隔阂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散,反而像一道深深的沟壑横亘在家族成员之间。而如今,这种微妙的情感差异又在我和胞弟身上延续着,仿佛是一种无形的家族烙印,让人既无奈又感慨。

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犹如一道无形的高墙,横亘在家族之中。即便是在伯母和母亲生育之时,这道高墙也未曾倒下。按理说,在老一辈的心中,男孩才是家族的希望,可是在我的家族里,却有着不一样的情况。曾祖父和曾祖母对堂姐和堂妹格外偏爱,这并非是他们思想开明,而是由于大伯的缘故。大伯在家族中的地位特殊,他虽未诞下男丁,但曾祖父心中对大伯那份深沉的父爱,毫无保留地转移到了大伯的女儿们身上。而我呢?我所能得到的,只是曾祖父那如寒冬腊月里的微弱暖阳般的爱意,稀薄且带着几分疏离。可是,他是我的曾祖父啊,无论他如何对待我,我都不能有丝毫僭越之举。作为晚辈,礼数孝道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所以我从未对他说过一句不敬的话语,也未曾因这份不公而心生怪罪之意。

村里的老人们常常这般评说我家的几代人。他们言道,我的曾祖父恰似朱棣,刚正且果断,智勇双全又有所作为;祖父如同朱高煦(尽管这是朱棣次子,而我的祖父也是曾祖父的次子),虽不及父亲那般出色,却也颇具分量,不容小觑;至于父亲,则像极了朱瞻基,在紧要关头总能独当一面。老人们偶尔还会半开玩笑地说,只盼我莫要成为朱祁镇那般的人物。那时我对历史知之甚少,只知道那是一位皇帝,便时常心生疑惑向老人们发问,他们则告诉我,待到日后学习了历史,自然就会明白缘由了。

曾祖父于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因突发胃疾而与世长辞。他所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份物质遗产,更是一种无形却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这份精神遗产并未得到广泛传扬,反而像是被分割成几份的小蛋糕,看似平等地分给了每一位子女。其实,这些分散的“蛋糕片”只有重新拼合在一起,才能恢复原本完整的模样,发挥出最大的力量。正如同一只拳头,五指唯有紧紧相握,方能凝聚成坚不可摧的整体;倘若任由五指各自为战,那便难以抵御外界施加的巨大压力,在风雨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这种分散不仅削弱了家族凝聚力,也让曾祖父所期望传承下去的力量大打折扣。

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下,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携手并肩,共同抵御那来自外界排山倒海般的压力。窗外肆虐的暴风雨仿佛是命运对我们的考验,然而我坚信,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就如同在狂风巨浪中紧紧相依的一叶扁舟,定能乘风破浪,驶向希望的彼岸。

但如今的局面却令人忧心。曾祖父的五大特征被均分给了他的五个子女,而老姑婆似乎得到了更多一些。伯祖父曾罹患脑疾,自那之后,智力便有所衰退。然而,这反倒成了他占小便宜的绝佳掩护。伯祖父常常为自己谋取些微不足道的利益,即便被人责怪,也会以智力衰退为借口推脱。实际上,伯祖父心里明镜似的,什么都清楚得很,只是在装疯卖傻罢了。他心中藏着颇深的心机,这或许是上天在他给予脑疾之时的一种别样补偿罢!可正是这样的人,行事愈发难以捉摸,那深邃莫测的心思里仿佛隐藏着无尽的暗流,让人从心底生出一股寒意,觉得他格外恐怖。这倒也是曾祖父的一大特点,被我的伯祖父完美继承了下来。

大姑婆是个极为强势的人,恰似那随风倒的“墙头草”,谁的力量强大便倒向哪方。她继承了曾祖父那号称“黑说客”的伶牙俐齿,说起话来总是不留情面。儿时的我,因年幼不懂事,常犯些小错,父亲也因此对我多有责备。每当此时,大姑婆总会前来我家串门,与祖母闲聊着村里的家长里短。有时,她会在晚饭时分不期而至,恰好撞见父亲下班后对我严厉的训导。那些指责的话语一旦入了她的耳,她非但不会劝解,反而会添油加醋,火上浇油。即便我用愤恨的目光瞪向她,她也毫不在意,还要硬生生地抛出一句“我是为你好”。对于她的话,我内心充满了不屑。她说话的方式在我看来是那样的奸诈、狡猾,总能找到各种借口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大姑婆还经常来我家搭乘祖母的“顺风车”。在我的《往事重现·再思昔日》一文中,我曾提到自己特别喜欢同祖母一起去镇上的集市,尤其是那个设在集市口的小书摊,那是我儿时为数不多的乐趣。可只要大姑婆一出现,她便会以东西太多、车上空间不够的理由将我赶下车。祖母碍于她的面子,只能让我留在家中等待,答应给我带回一些集市上售卖的零食。我只能带着满心的不甘离去,而仇恨的种子也在心底悄然种下,并且在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的过程中,这颗种子渐渐发芽了。

二姑婆是个极和蔼的人,她继承了曾祖父那洞悉人心的敏锐直觉。与她相处时,我常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片澄澈的水域之下,所有心思都无所遁形。那双温和的眼眸似乎藏着无尽的深意,只要轻轻一瞥,便能将人内心最深处的秘密尽数看透,不仅是我,在他人面前,这双眼眸同样有着令人难以捉摸的穿透力。

我的祖父是一位刚正不阿且诚实守信之人,他身上流淌着曾祖父那刚正果断的血液。往昔岁月里,但凡祖父应允之事,定会携我一同前往,从不会在“是”与“非”之间徘徊犹豫。他的决断,恰似斩钉截铁般干脆利落。然而,祖父却有一个令人忧心的嗜好——饮酒。他曾无数次沉醉于酒香之中,直至烂醉如泥,甚至偶尔会陷入生死攸关的险境。那一幕幕场景,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转折发生在那个不经意的瞬间。祖母敏锐地察觉到祖父对我的溺爱之情,便巧妙地利用这一点来警示祖父。她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若祖父再因酗酒而烂醉如泥,生命将面临无法挽回的危险。这番话犹如一道惊雷,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炸响,让我胆战心惊。于是,在那段时日里,我如同一位忠诚的小卫士,时刻守护在祖父身边,小心翼翼地劝阻他远离酒杯。祖父虽偶有不舍,却也渐渐减少了饮酒的频率。如今想来,那段时间对他而言或许确实有些难熬,但也正是这份努力,让祖父逐渐摆脱了酒精的束缚,重归健康的生活轨道。

曾祖父的优秀基因在老姑婆身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传承。老姑婆继承了曾祖父那超凡的情商,凭借着这份天赋,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将家族事业一步步推向辉煌。她所创造的商业版图,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超越了曾祖父当年的成就。而她对后代的教育也堪称一绝,将自己的独子培养成了一位地位显赫的公务员,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为难得的是,还为儿子觅得一位空姐为妻,如今,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贺之事。母亲和祖母常常给我讲述老姑婆的辉煌岁月,对于年少的我而言,这几乎是我最爱听的故事之一。不过,若是论排序,它只能屈居第二,因为在我心中,最令人神往的是曾祖父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峥嵘岁月。

往昔的记忆随着不断流去的时光逐渐淡去了,往昔岁月如烟尘,只是时光不等人。曾祖父所留下的后代不断开枝散叶,似乎一切事情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只不过他已经没有荣幸再去一睹后代的英姿了。因曾祖父已经逝去多日。但是他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在今天仍然有极强的影响力。也为家族的同气连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我想说的是,曾祖父留下的财富,物质上和精神上,但论最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金钱与房产,因为物质上的金钱和房产都是次要的,这些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而我认为,曾祖父所留下的精神财产才是更加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我们的家族才算是真正进步了。我们应该时刻保留他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产。让他在我们的子嗣中开花散叶,带领我们的家族再次辉煌。但如果精神上都遭到了重创,甚至变得一蹶不振。那么到那时,等待我们的,将只会有灭亡,别无他路。

上一章 爱情与人生的多元启示 长白山文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