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本书标签: 历史  中国历史  架空历史 

五代十国 下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科技

五代十国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大量文献的遗失以及科技与文明的衰败,使这一时期的科技发展不如唐朝,然而整体而言,在制瓷雕版、农业水利与火器方面仍有发展的地方。其中南方的科技发展较北方兴盛。随后的宋代成为中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之一,这其中五代时期的科技文献保护与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天文

因藩镇割据,中央集权下降,历书不能遍及全国,百姓纷纷采用民间历书。其中唐朝曹士蒍所编的《符天历》流行于唐朝后期、五代与北宋民间,有好几百年之久。《符天历》是以显庆五年为历元,以雨水为气首,以一万为基本天文数据的分母,从而大大减轻了计算工作。由于不是官方颁布的历书,被贬称为小历。

医学

在医学方面,五代出现了官方医官,后唐于清泰年间增设翰林医官之职。

后蜀的翰林学士、本草学家韩保升详察药品,深知药性,施药辄神效。在后蜀皇帝孟昶的支持下,他以唐朝《新修本草》为蓝本,重新编著成《蜀重广英公本草》,史称《蜀本草》,后散失。

印刷术

雕版印刷唐朝末年,雕版印刷比较发达的西蜀,印刷品主要是占卜书、字书等。后唐时,开始刻印“九经”。唐长兴三年(932年),唐明宗命国子监以西京的石经为根据,校正“九经”,抄写做注,雇雕字匠人刻版印卖。这项工程用了二十年时间,直到周广顺三年(953年)六月才刻印完毕。从此,刻本“九经”广为流传。后蜀也专门印制,导致“蜀中文学复盛”。后汉时,又将《周礼》等未刊的“四经”刻版印行。刻印“九经”促成儒学经典的普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民族

西北

东北方面,契丹和奚脱离了唐朝控制后,日益强大。五代十国之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契丹又先后征讨回鹘、党项、吐谷浑等部,攻灭渤海国。后晋时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契丹后南下灭晋,一度占领中原,改国号为辽,后被迫撤退。至五代末年,辽朝的疆域东至大海,西连西域,划分河北白沟河、山西内长城与中原王朝为界。

此外,西北党项割据的定难军在陕北夏州一带割据自立,吐蕃六谷部占据的凉州,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的回鹘归义军一度建立西汉金山国。

西南

南诏灭亡后,相继出现了郑氏长和国、赵氏天兴国、杨氏义宁国。937年,政权落入段氏(白族)手中,建立了大理国。

外交

自汉至五代一直属于中原王朝的交趾(今越南北部)摆脱南汉的控制。唐末动乱之际,静海军的曲承裕自立,在越南历史上被称为曲家,是交趾地区脱离中国的开端。曲承美时,曲家被南汉攻灭,但很快被曲氏旧将杨廷艺驱逐。杨廷艺自称节度使,继续对抗南汉。天福二年(937年),牙将矫公羡杀杨廷艺,并臣服南汉。次年,牙将吴权先杀矫公羡,然后在白藤江击破南汉军队。至此,吴权在越南北部地区称王,建立了被后世称为吴朝的地方政权。吴权死后,交趾陷入了“十二使君之乱”时期,直到北宋初年才由丁部领结束动乱,并与宋朝建立了宗藩关系。

社会

服饰

五代十国的官服仍大体沿袭唐制。男子一般穿着圆领衫子,腰系帛鱼,头戴幞头。其中幞头变化较显著,自晚唐以后,由软脚变为硬脚。五代时期,人们不再崇尚奢侈华丽,转而追求淡雅和清秀。女装基本同晚唐相似,以窄袖短襦和长裙为主。不同之处是女子襦裙的腰身下移,相比唐代的高束胸腰线,更便于穿着和行动。裙带加长,披帛也较晚唐狭长,约3、4米,上衣加半臂,交领或对襟。

灾害

据资料统计,五代十国时期,各类自然灾害总计发生137年次。其中,水灾和旱灾发生年次最多,其次是虫灾和地震。就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北方发生自然灾害远较南方地区为多。因为这时南北政权交替频繁,北方战事频仍,官府对灾害常无力顾及,表现出以祈涛禳灾为主的救灾方式。

帝王世系

五代

后梁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时间与使用年号

肃祖

宣元皇帝

朱黯

——

敬祖

光献皇帝

朱茂琳

——

宪祖

昭武皇帝

朱信

——

烈祖

文穆皇帝

朱诚

——

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

朱温(852-912)

开平(907-911)

乾化(911-912)

——

——

朱友珪(?-913)

乾化(912-913)

凤历(913)

——

——

朱友贞(888-923)

乾化(913-915)

贞明(915-921)

龙德(921-923)

后唐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时间与使用年号

懿祖

昭烈皇帝

朱邪执宜

——

献祖

文景皇帝

朱邪赤心(即李国昌,?-887)

——

太祖

武皇帝

李克用(856-908)

——

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

李存勖(885-926)

同光(923-926)

惠祖

孝恭皇帝

李聿

——

毅祖

孝质皇帝

李教

——

烈祖

孝靖皇帝

李琰

——

德祖

孝成皇帝

李霓

——

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李嗣源(867-933)

天成(926-930)

长兴(930-933)

——

闵皇帝(一作愍皇帝)

李从厚(914-934)

长兴(933)

应顺(934)

——

——

李从珂(885-936)

清泰(934-936)

后晋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时间与使用年号

靖祖

孝安皇帝

石璟

——

肃祖

孝简皇帝

石彬

——

睿祖

孝平皇帝

石昱

——

献祖(一作宪祖)

孝元皇帝

石绍雍

——

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敬瑭(892-942)

天福(936-942)

——

——

石重贵(914-974)

天福(942-944)

开运(944-946)

后汉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时间与使用年号

文祖

明元皇帝

刘湍

——

德祖

恭僖皇帝

刘昂

——

翼祖

昭宪皇帝

刘僎

——

显祖

章圣皇帝

刘琠

——

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刘知远(895-948)

天福(947)

乾祐(948)

——

隐皇帝

刘承祐(931-950)

乾祐(948-950)

后周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时间与使用年号

信祖

睿和皇帝

郭璟

——

僖祖

明宪皇帝

郭谌

——

义祖

翼顺皇帝

郭蕴

——

庆祖

章肃皇帝

郭简(?-906)

——

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郭威(904-954)

广顺(951-953)

显德(954)

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

柴荣(921-959)

显德(954-959)

——

恭皇帝

柴宗训(953-973)

显德(959-960)

十国

十国的排序,参考了《新五代史·吴世家》的序列。

南吴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执政时间与相关年号

太祖

武皇帝

杨行密(852-905)

天复(沿用唐)

天祐(沿用唐)

烈祖

景皇帝

杨渥(886-908)

天佑(沿用唐)

高祖

宣皇帝(一作惠皇帝)

杨隆演(897-920)

天祐(沿用唐)

武义(919-920)

——

睿皇帝

杨溥

武义(920-921)

顺义(921-927)

乾贞(927-929)

大和(929-935)

天祚(935-937)

南唐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时间与相关年号

定宗

孝静皇帝

李恪(?-821)

——

成宗

孝平皇帝

李超

——

惠宗

孝安皇帝

李志

——

庆宗

孝德皇帝

李荣

——

义祖

武皇帝

徐温(862-927)

——

烈祖

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李昪(888-943)

升元(937-943)

元宗

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李璟(916-961)

保大(943-957)

中兴(958)

交泰(958)

显德(958-960,沿用后周)

建隆(960-961,沿用北宋)

——

——

李煜(937-978)

建隆、乾德、开宝(961-975,沿用北宋)

前蜀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时间与使用年号

高祖

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

王建(847-918)

武成(908-910)

永平(911-915)

通正(916)

天汉(917)

光天(918)

——

——

王衍(899-926)

光天(918)

乾德(919-924)

咸康(925)

后蜀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时间与使用年号

太祖

孝元皇帝

孟佚

——

世祖

孝景皇帝

孟察

——

显宗

孝武皇帝

孟道

——

高祖

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孟知祥(874-934)

明德(934)

——

恭孝王(宋太祖追谥)

孟昶(919-965)

明德(934-937)

广政(938-965)

南汉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时间与使用年号

太祖

文帝

刘安仁

——

代祖

圣武皇帝

刘谦(?-894)

——

烈宗

襄皇帝

刘隐(874-911)

——

高祖

天皇大帝

刘䶮(889-942)

乾亨(917-925)

白龙(925-928)

大有(928-942)

——

殇皇帝

刘玢(920-943)

光天(942-943)

中宗

文武光圣明孝皇帝

刘晟(920-958)

应乾(943)

乾和(943-958)

——

——

刘鋹(942-980)

大宝(958-971)

南楚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执政时间与相关年号

文肃王

马筠

——

庄穆王

马祯

——

景庄王

马元

——

武穆王

马殷(852-930)

开平、乾化、贞明、龙德(907-923,沿用后梁)

同光、天成、长兴(923-930,沿用后唐)

——

马希声(898-932)

长兴(930-932,沿用后唐)

文昭王

马希范(899-947)

长兴、应顺、清泰(932-937.1,沿用后唐)

天福、开运(937.1-947,沿用后晋、后汉)

——

马希广(?-951.1)

天福、乾祐(947-951.1,沿用后汉)

恭孝王(南唐追谥)

马希萼(900-953)

广顺(951,沿用后周)

——

马希崇

广顺(951,沿用后周)

吴越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执政时间与相关年号

——

洪胜王(弘圣王)

钱沛

——

——

建初王

钱宙

——

——

英显王

钱宽(835-895)

——

太祖

武肃王

钱镠(852-932)

天祐(904-907,沿用唐)

开平(907-908,沿用后梁)

天宝(908-912)

乾化、贞明、龙德(912-923,沿用后梁)

宝大(924-925)

宝正(926-931)

长兴(931-932,沿用后唐)

世宗

文穆王

钱元瓘(887-941)

长兴、应顺、清泰(932-937.1,沿用后唐)

天福(937.1-941,沿用后晋)

成宗

忠献王

钱弘佐(928-947)

天福、开运(941-947,沿用后晋、后汉)

——

忠逊王

钱弘倧(929-975)

天福、乾祐(947-948.2,沿用后汉)

——

忠懿王

钱弘俶(929-988)

乾祐(948.2-950,沿用后汉)

广顺、显德(951-960,沿用后周)

建隆、乾德、开宝、太平兴国(961-978,沿用北宋)

闽国(含殷国)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执政时间与相关年号

太祖

昭武孝皇帝

王审知(862-925)

开平、乾化、贞明、龙德(909-923,沿用后梁)

同光(923-925,沿用后唐)

——

——

王延翰(?-927)

同光、天成(925-927,沿用后唐)

太宗(一作惠宗)

惠皇帝(一作齐肃明孝皇帝)

王延钧(?-935)

天成、长兴(927-933,沿用后唐)

龙启(933-934)

永和(935)

康宗

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

王继鹏(?-939)

永和(935-936)

通文(936-939)

景宗

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

王延羲(?-944)

永隆(939-944)

——

——

朱文进(?-945)

开运(944-945,沿用后晋)

——

恭懿王

王延政(?-951)

天德(945起),执政至951年

南平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执政时间(南平始终采用五代年号)

武信王

高季兴(858-929)

924-929

文献王

高从诲(891-948)

929-948

贞懿王

高保融(920-960)

948-960

——

高保勖(924-962)

960-962

——

高继冲(943-973)

962-963

北汉

庙号

谥号

姓名及生卒年

在位时间与相关年号

世祖

神武皇帝

刘旻(895-954)

乾祐(951-954,沿用后汉)

睿宗

孝和皇帝

刘钧(926-968)

乾祐(954-957)

天会(957-968)

——

——

刘继恩(935-968)

天会(968)

——

——

刘继元(?-992)

天会(968-973)

广运(974-979)

上一章 五代十国 上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大周刑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