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本书标签: 历史  中国历史  架空历史 

己巳之变 下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皇太极班师北上

皇太极从十月开始,攻破长城,直抵北京。然后又转战各地,先后征服了遵化、永平、迁安和滦州等地,最终决定班师北上。

于是皇太极下令,将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等贝勒,以及索尼、宁完我喀木图等文臣率领正白、镶红、正蓝三旗的留守士兵驻守永平府。而鲍承先、白格等文臣,则率领镶黄、镶蓝两旗的留守士兵驻守迁安县,因为滦州是前线,让固山额真图尔格和纳穆泰等人作为帅,与库尔缠、高鸿中等文臣一起,率领正黄、正红、镶白三旗的留守士兵驻守该地。同时,察哈喇也被任命为帅,与范文程等文臣一起,率领蒙古和八旗军的留守士兵驻守遵化。

皇太极驻扎滦河,并下令,驻守各地城市的八旗军将士,带着骆驼,抵达大本营,进行论功行赏。表现出勇敢立功的人将得到晋升,而虽然有功但不适合授予职位的人则不会被晋升,但仍会得到奖赏。而在战斗中退缩的人将被撤职并被惩罚。

皇太极宣布,明朝的臣民如果愿意归附后金,则是后金的臣民。皇太极要求诸贝勒大臣严厉管束将士,若杀害归降的人,凶手则鞭一百,刺耳,并罚钱给被杀之人的家庭。行窃者,勒令赔偿所窃之物,并鞭八十二,刺耳。抢掠者,亦按盗窃论罪。对于牛录额真、章京等官员,如果不了解犯罪情况的话,要按照失职的规定进行处理。如果知情而不举报,将与首犯一同受罚。

二月十六日,皇太极驻扎遵化,集结大军,过长城董家口,班师北上沈阳。

马世龙等明军将帅驻扎蓟州,打算趁机攻取遵化,并咨询孙承宗的相关意见。孙承宗表示,当后金军撤离经过董口、大安,不必阻拦。

后金军的大部队已经北上班师,车队载满了战利品和辎重物资。同时还留下了部分殿后的军队,而殿后的队伍则渴望得到更多的战利品,必然会努力战斗追求胜利和财富。孙承宗认为,遵化一带的边关,道路崎岖难行,明军很难补给,主客倒转,明军劳饥,后金军逸饱。明军如果出动一两万军队围攻遵化城,不可能像鹰隼一样快速破城。同时围城明军缺乏足够粮草供应兵马,围攻三天还不破城,明军就已经耗尽补给了。

明军内部有的将帅表示,遵化的后金军很少,可以一举攻破,立下大功劳。孙承宗批判了这种想法,认为刘策、刘之纶等人都战败于遵化,必须承认遵化防守严密。

他引用一句格言:“勿遏归路”,非放弃堵截,而是打击敌人的漏洞。孙承宗下令各个城市的明军都继续防守,可以派出少量队伍骚扰后金军,但明军不能出动大部队。孙承宗又表示,山海关的辽军很缺乏饷银和粮食,官兵对于饥饿的担忧,还超过了对敌人的担忧。官员和商民协定,官府贷入商民的金钱和粮食,勉强维持军队的补给,因此山海关大军很难出征。[246]

皇太极班师行军一路上经过了许多蒙古部落的地区。二十二日,遇到了一股明军,八旗军出动围剿,在山区斩杀了数十名明军。二月三十日,皇太极大军渡过辽河,抵达沈阳城外。

永平双望伏击战

山海关一带的明军因为缺乏粮饷,所以孙承宗只计划作短距离的出征范围,在永平城外打一次伏击战。城外有许多山冈地形可以埋伏,孙承宗计划以三个队伍分散埋伏在三个地点,在山岗上设置侦察兵,且以双望本土人作为向导。先利用一支轻骑兵作为诱饵,吸引后金军发起进攻,引入埋伏圈内,再让明军伏兵四面夹击。

三月上旬,山海关官吏准备粸炒干粮约二百石,且官府贷入民间白银数百两,赏赐给辽军内蒙古人官兵。

初十一,祖大寿集结各路骑兵队伍,以副总兵张弘谟、参将祖大乐、游击罗景荣、都守刁儿计、靳国臣等将领为伏击阵地的中路。刘应国率领四名将领,为伏击阵地的右翼。张存仁率领三名将领,为伏击阵地的左翼。三路伏兵各带二千骑兵,合计六千骑兵。祖大寿亲统副总兵何可纲、坐营都司吴襄、游击祖泽洪、都守孟继孔、梁邦弼等将领,作为大本营在后方准备接应。

初十三,明军抵达永平城外的双望山林。祖大寿先发红旗守备丁思信、楚计功,领轻骑兵二百,至永平城下挑衅后金军队。

永平城很快发现了明军轻骑兵,于是后金军队出动,贝勒济尔哈朗、阿巴泰、萨哈廉、令图鲁什等,(各)率兵四十人出击。又派出巴都礼、屯布禄等,(各)带领一百士兵跟进。出城的后金军汇合,以图鲁什带队,合计大约数百士兵,一路追击明军轻骑兵,奔跑十余里直入山冈密林之内。

明军在半山腰出动,队伍弥漫下山,如同雪花云彩在空中飞舞,明军各路伏兵包围了后金军队。战斗时大风扬起沙尘,乡村的义勇也远远传播支援明军的呼声。

后金军的屯布禄队伍,携带军旗大纛先撤退,其余队伍且战且退。巴都礼队伍陷入苦战,其弟弟课约,战马被射中倒下。战斗从中午打到夜晚,图鲁什带队撤退至永平城下东门,明军中路副总兵张弘谟、参将祖大乐追杀至东门下。图鲁什又带队撤至北门,但刘应国右翼也直抵北门,张存仁也抵达南门,围堵图鲁什队伍。

永平城的后金将领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等,集结军队,出城反击明军,并接应城外图鲁什队伍。明军各路汇合,且战且退,收兵返回抚宁城。

战果结算,明军斩杀首级为二十三级,都是八旗精锐骑兵。明军对八旗将领亲兵,称作曰,伯言,或曰,摆彦,此专门负责战斗。明军击杀了一些八旗军官,其中有一名军官级别较高,所带马匹、盔甲、旗帜和鞭辔都是精良的,还有许多金银龙凤等装饰品。[250]据八旗军记录,此战损失包括一名正蓝旗军官,布尔机,阵亡了。

双方伤亡大约各数十。

马世龙攻大安口

崇祯三年四月上旬,马世龙率数千明军,会同总兵宋伟、副总兵谢尚政、曹文诏、金日观等将领,尝试了进攻大安口,初期奇袭成功并收复了大安口。当时大安口城内并无驻军,于是城内的汉人开启城门,迎接了明军。驻守在遵化的后金军总兵官乌纳格和参将察哈喇,立即率领八旗军反击大安口并胜利,缴获了明军许多马匹。马世龙明军失利并撤出了大安口。此战八旗军损失大约二百五十,明军损失大约八百。尽管明军打了败仗,兵部依然赏赐了参战将领。

明收复遵永四城

大战前夕

皇太极下令,让大贝勒阿敏、贝勒硕托,率领五千士兵。前往关内交接换班,代替贝勒阿巴泰等镇守关内遵永四城各地。孙承宗得知后金军队可能要交接换班,于是趁机让祖大寿带兵抵达滦州城,试探攻打。

夜晚,明军抵达滦州城南门,并继续攻击城西北角,但是城内并无内应给明军开门。于是祖大寿趁着夜色掩护,带队渡过河流撤退。阿巴泰,萨哈廉从永平率领三旗兵出发支援滦州,但到达滦河岸边时,明军已经撤退了,于是后金军返回永平。祖大寿率军驻扎抚宁城,继续以小队出击骚扰为主。

四月上旬,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和萨哈廉率领大军,班师北上。凯旋队伍带有大量俘虏人口、牲畜、金银财货等物品。[259]四月底,这批队伍抵达沈阳城外,皇太极询问这次俘获多少,他们回答说这次俘获了许多汉人。皇太极很高兴,认为金银财宝虽然多了也不足以喜悦,唯独多得人口才是值得欣喜的。金银财宝用得完了会消耗尽,但人口可以用之不尽。得到人口加入后金,他们所生的子孙,就属于八旗军自己人了。

而此时的关内后金军,则只有阿敏所率五千多士兵。大贝勒阿敏榜发声明,告诫众人,指责居民们遇到明军斥候却不告诉后金军。阿敏宣布,凡是有居民隐藏明军行踪,居民全家将被判处死刑,妻子作奴隶,而异居兄弟将免于罪。若有勇士能捕获明军首领,将奖赏十两银子并将战利品交给勇士。明军斥候经过乡村时,若民众无法抵挡,可立即报告后金军。若居民不报告,后金军将追查行踪,找到明军经过的村庄,将居民一律诛杀。

当时祖大寿多次派遣间谍,前往后金军驻守的城市,搜集情报。阿敏第一次抓获明人间谍,写信并让他带给祖大寿。第二次则斩杀了明人间谍,曾帮助间谍的平民则被割掉耳鼻。阿敏又写信给祖大寿,若有帮助明人间谍的平民,都将会被诛杀。

阿敏交接班次之后,后金军在出城收集粮草时,多次遇到了明军小队的骚扰。其中一次遭遇祖大寿的精兵队伍,一名正白旗军官,卓尔纠,阵亡。

阿敏派出间谍前往各地。得知蓟州马世龙在集结军队。且得知山海关一带明军在集结数万士兵,以及数千人工匠队伍,正图谋进攻永平城、或滦州城。阿敏得知情报,给汉人间谍赏赐了白银,每人三两至十两白银。

滦州之战

明军于山海关一带打造攻城器具,计划在四月廿五日完成。孙承宗调兵遣将,集结各地军队,携带攻城器具和粮草,抵达前线。此外,还下令蓟州一带的明军,出兵遵化和永平,牵制一部分后金军队。山海关一带明军,计划于五月初四日集结誓师,以初六日出师。

明军将领周文郁,联络了滦州城外的乡绅,请乡绅集结各地难民组成义勇乡兵,并教授团练战法给乡绅。孙承宗大军出征滦州之时,郊野乡兵已经高达数万,自备干粮,以大棍棒作兵器,且为明军向导。

五月初四日,祖大寿举行了誓师仪式,牛酒祭天,士气高昂。朝廷宣布承诺论功行赏,奖励大量的战马和白银,于是士兵们都积极踊跃,愿意竭尽全力。

初六日凌晨,大军出发,经过四十里的抚宁,宿营于昌黎。次日行军八十里到达乐亭。乐亭知县李凤翥为大军继续打造攻城器具,并准备更多糇粮、火药、铅子,以典史张可礼督运。

孙承宗下令明军列阵,出征滦州城。

左翼先锋,为祖可法、祖泽润、孟道、蔡可贤。以及左胁营曹恭诚、韩大勲、孙定辽。

右翼先锋,为黄惟正、张存仁、郑一麟、于永绶为右哨。以及右胁营罗景荣、孟继孔、赵国志;

左翼中军,为钟宇、刘源清、张弘谟、刘天禄。以及左步营黄龙,

右翼中军,为刘应选、刘定邦、刘应国、李正蓁。以及右步营汪子静。

大本营后劲军,为祖大寿、祖泽洪、储定邦、于应选、杨汝梅。以及左夷营海参代,刘汉唐,吴襄,窦承武。

张春亦统门下官丁及匡永营黄诗,兵三千。乡兵都守邵思忠等,乡兵六七万余,携火炮、弓箭。邱禾嘉亦同满库等率马步官兵三千余。共同汇合孙承宗。

大军云集于滦州城外的汀流河。

初十,中午,大军抵滦城下。各位将领统帅整顿士兵火器,分配攻城的任务。祖大寿和二十多员辽军将领进攻南面城墙,丘禾嘉进攻东面城墙,张春进攻西面城墙,留北面为后金军逃生之路。

且明军发副参黄惟正、张存仁、孟道、祖可法、祖泽润、孙定辽、韩大勲、郑一麟、于永绶、曹恭诚、蔡可贤十一将领,统一万精锐骑兵,埋伏于滦州城以北的山地,截杀后金军逃兵。

黄龙队伍先以西洋炮射击城上垛口,而垛口多处坠落。后金军立即用木板门遮蔽城上,堵塞缺口。到下午,明军扎营休息。祖大寿亲自巡逻军营,命令立功的总兵窦承武保持警惕,以防止后金军的夜袭。

十一日,祖大寿督造攻城器具,士兵要每人准备一囊沙土和一束柳梢,而乡兵要用柳梢和沙土填平城外壕堑。孙承宗传令各队伍曰,用榆树和柳树来填壕堑,还需要沙土覆盖防止着火。

明军大炮开始射击城上后金军,同时明军在城下前进,使用废屋的砖石、瓦坯、土囊,以及枝梢来建造通道,抵达城下,挖掘墙壁,开出洞口,作剜城战术。

至中午时分,总理镇马世龙、宁夏镇尤世禄、延绥镇吴自勉、三屯镇杨肇基、固原镇杨麒、临洮镇王承恩相继抵达滦城外。

马世龙率领标下的副总兵曹文诏,指挥参游王承胤、石柱国、郑一亨等二百二十五名军官到达。尤世禄督统宁绥官兵,副总兵高鹏游,都来胤昌、李梦旸等五十九名军官到达。杨麒督统将领陈边务、李鸿嗣等八十五名军官到达。王承恩督统都司马燮等七十二名军官到达。吴自勉督统都司高普见等九十二名军官到达。杨肇基督统中军参将刘泽清等九十三名军官到达。这批援军总共六个镇,合计骑兵上万。

而总督张凤翼、巡抚许如兰、蓟镇贾克忠、监军御史吴阿衡、四川监军道刘可训指挥总兵宋伟、副总兵谢尚政、邓玘等将领攻击遵化,以牵制后金军。

此时明朝军队簇拥在城外郊野,如同白雪覆盖河岸,云层笼罩山脉。孙承宗的山海关大军、六镇援军、和八九万的义勇乡兵,排列在滦河沿岸,更是犹如聚集的蚁群和蜂巢,显得白云、山脉、草木都到处充满士兵。就伙夫也觉得明军强盛可靠,人人欢呼。即使后金军射击箭如雨下,明军却几乎没有人感到恐惧。

这天明军暂停进攻,回营休息,由乡兵出动填补壕堑。孙承宗约定各军,次日全体攻城。以祖大寿,丘禾嘉队伍攻击东面城墙,堵截追杀北门后金军;杨肇基和杨麒攻击东南角,吴自勉和尤世禄攻击西南角。张春,王承恩与郑一亨,攻击南面城墙。

后金军守城将领,为固山额真纳穆泰、图尔格、汤古代等,各自设立据点备战。阿敏、硕托、听闻明军围攻滦州,派出图赖、阿山、吴拜、邦素、伊勒木等将领率护军,相机偷袭明军阵营。又遣大臣巴都礼,率兵数百人,往援滦州。巴都礼等以深夜作掩护,于初十二凌晨进入滦州,参与决战。

十二日,黎明。马世龙、尤世禄各布誓词于军,以三百两白银,招募先登之士。当时军中有退缩的千总和三名士兵,祖大寿立刻斩杀了退缩的官兵。马世龙也斩杀了一名逃跑的千总。各大将帅都亲自上战场督战。

战斗开始,明军使用炮火和箭矢射击城上,随后布置梯子向城墙进攻。后金军防守充足,使用滚木和火药罐防御打击明军。明军攀登梯子的士兵会坠落,但后续的士兵会继续攀登;前面的明军死亡,后面的士兵仍然勇往直前。

明军使用西洋大炮,射击城上垛口,使后金军无法投掷火药罐。同时明军还用锹鐝铲子,挖掘城墙下方,并成功挖开了一段缺口。然后明军将大炮放入墙壁缺口,从城下进行炮击,还使用西洋炮从中射击,每一次炮击后都能听到建筑倒塌或人的惨叫声。

后金军从东门突击,意图破坏城下明军火炮。祖大寿已经严阵以待,明军摆却月阵型,万弩齐发,后金军撤回城内。祖大寿将城下火炮转移,布置在高阜丘陵和屋顶脊上,以便用更好的射击角度攻打城墙。

中午,明军火炮弹药不足,乐亭的运输队到达,令明军士气大增,而后金军的弹药箭矢则几乎消耗光了。明军成功登上城墙,后金军顽强地殊死抵抗。于是明军发动决战进攻,大量士兵攀爬云梯,登上城墙。云梯中掉落的明军士兵尤如连贯的珠子,而没掉落的士兵则和队友继续在城上战斗。

大将亲自上场督战,距离城墙只有五六十步,箭矢射中肩膀和马匹,或飞过头顶,都没退缩怯懦。

还有许多明军在填补壕沟,利用囊袋装满沙土,或拖拽着柴禾,投入壕沟,有成千上万的士兵云集一起。而附近乡村的男丁都在帮助明军,在村庄里搜集物资,取饮用水,取门板作成盾牌,寻觅钁铲和梯子各色道具,供应给攻城的明军阵营。

在东门,祖大寿队伍先摧毁了三座城角楼,三座角腰台,和数十个城上垛口,曹文诏使用喷筒纵火焚烧城楼。其中一些骑兵步行,与黄龙一同登上城墙,竖起一面旗帜,使用长矛抵挡箭矢,虽然受伤但不退缩,并击杀城上后金兵,为万人所喝彩。

东南角,固原队伍与祖大寿队伍一起,摧毁了角楼。

南门,由临洮队伍镇守,确保后金军无法突围。

西南角,固原队伍又同宁延队伍一起,摧毁角楼,和附近楼台。

在西门,宁延队伍也摧毁了城楼,和七八十临个垛口。

当时明军以喷筒乘着风势纵火,焚毁城墙悬楼。然而,后金军也破坏悬楼木材、并用纵火焚烧尸体等手段,以阻止明军的进攻。

突然大雨犹如倾盆而下,明军暂时撤退,祖大寿挑选战力保存较好的队伍集结,并命令士兵安静地出发往城北山麓,下令埋伏的十一名将领检查兵器,准备战斗。马世龙、曹文诏等将领也参与了伏击战。明军伏击队等待了相当长的时间,士兵们也感到疲惫不堪。突然间大雨洒落,如同洗涤了士兵们的疲惫和困顿,让精神焕发出百倍的力量。

深夜,后金军趁着大雨北逃,抵达山麓。此时明军埋伏的士兵四面齐起,甲马的声音与风雨声混杂在一起,使得山谷震撼。其中一名后金兵举起长枪突击,但黄惟正应声射杀此后金兵。后金军队大乱,惊慌失措,胆魄跌落,四处乱窜转辔,被击杀的尸体互相堆积在一起,后金军一路崩溃逃入永平城。而明军一路追杀,直到永平城外才停止了追击。

后金军队的士兵,有的小队二十人,或小队三十人,互相结成小队突围逃跑。由于士兵中有疾病或受伤,以及缺乏马匹,大约有四百余人阵亡于逃亡途中,部分士兵逃到了永平城内。期间包括一名正白旗军官,滕应元,阵亡了。

孙承宗派遣官员犒劳将士,祭祀阵亡忠勇。此战,祖大寿的队伍伤亡很多。

战后纪录功绩,祖大寿队伍斩获七百五十三首级,擒获东夷十一伪官、六面旗甲、马匹一千三百多。而弓刀不计其数。马世龙总理镇下斩获二百三级,器甲马匹五百有奇,而有伪龙饰旗甲;固原镇斩获一百三十九级;临洮镇斩获七十一级;延绥镇斩获八十三级;宁夏镇斩获二百十二级;永平道斩获九级,擒活夷四。

各个队伍缴获的战利品,都由本队自行分配。

孙承宗传令,除首叛外,不允许随意杀害人,面目不清的尸体不算战绩,以遏制贪杀剃头汉人的行为。四门开放,军队严明纪律,安抚还存活的城市居民,立即修复倒塌的城垣,以便进行驻防。

迁安之战

阿敏得知滦州危险,下令控制迁安县的居民,并带入永平府,且准备从永平离开。

五月初四,朱梅挑选汉夷亲兵,又调中前游击朱国柱,及右部副将,王应晖健丁、奇武营都司张文善官丁、石门路副将张国振骑兵,汇合孙承宗标下骁骑营,以游击靳国臣、招练营都司冷允登,作为统领。各队伍在山海关准备骡驼和粸炒干粮,集结出征迁安,以夺回城池为功绩。

另外,朱梅派遣驻建昌的刘邦域统领步兵,叶时新的步兵,以坐营游击王良臣统领,星夜前往燕河,镇守建昌城。

初八,王维城、马明英、刘邦域、孙承业和靳国臣等将领集结在建昌城,以轻骑兵巡逻城东郊外,斩杀后金军军的斥候,以切断交流绝其耳目。

初九,大军扎营于城外蟒山,深夜时分抵达城下,尝试了围攻试探。后金军表现出不愿大战的态势,于是明军停止了攻城。建昌队伍派出轻骑哨丁,在城东不断靠近城下骚扰,以逼迫后金军主动撤离。

十三日,再次围攻城池,以一支队伍拦截道路,另一支部队堵住各个城门。午后大雨,后金军趁大雨掩护,闯出南门,快速奔逃而不交战。明军拦截了人口俘虏和牲畜,但由于雨夜和山林的遮蔽,无法追击。靳国臣带队入城,遵循命令,不随意杀人,不随意搜刮民间财物,而迁安城中没有人丧生。但有一些迁安居民已经被带往永平,并死在了永平城。

永平之战

五月初七,中军将领何可纲,领握奇营中军刘抚民、山海路将申其佑、孙承宗标下将备岳维忠、牛允中、李平东等将领,率大军前往永平,抵达城外双望,分布驻扎鞍山各地,同时乡兵也四散屯驻,形成攻城的态势。

何可纲本部有四百骑兵,并收集各类可用的坐骑马匹,且乡民也提供了一部分马匹给明军,合计一千余马匹。有骑兵以及大批乡兵辅助,声威壮阔,甚至连后金军侦察兵都不敢靠近明军阵营了。

一旦明军靠近城市,后金军侦察兵就会通过炮击发出信号,同时永平城也会以炮火回应信号。然而由于明军逼近,后金军越来越频繁猜疑,就连乡兵靠近城市也有炮击信号。

十四日凌晨,何可纲带队追击后金军侦察兵,抵达城下。后金军有一部分驻扎在城外东部阵地。何可纲等人击破此阵地,一路追击向北,斩二十首级,明军突破城门进入城内。城南也有一处后金军阵地,黄惟正带队进攻,斩首级五十九,生擒二,并缴获了大旗、弓刀、甲马等大量物资。

阿敏将永平城内的归降汉官者全部处决,包括巡抚白养粹、知府张养初、太仆寺卿陈王庭、行人司崔及第、主事白养元、知县白珩、掌印官陈清华、王业弘、陈延美、参将罗墀、都司高攀桂等人,一概杀戮。同时,他们屠杀了城中的百姓,并搜刮其财物。然后趁夜色掩护,放弃了永平城,北上长城冷口,班师沈阳。

此时,邱禾嘉、张春、马世龙、祖大寿等将领也一同进入永平。随后,祖大寿派遣精锐骑兵,追击后金军,而马世龙也出兵追击。一路追击到达冷口,斩杀了许多后金军。

孙承宗猜测,白养粹和崔及第等叛徒之所以被处死,是因此明军多次派间谍在他们的身边。尽管白养粹等叛徒坚决处死了明人间谍,但是依然引起了怀疑。后金军将领怀疑白养粹只是在伪装忠于后金,实际上要和明军里应外合抓住后金军,最终猜疑变成了杀戮白养粹等叛徒。

十六日,孙承宗抵达永平,旨在恢复秩序、平息纷争。许多归顺后金的汉人官员被杀害了,因为后金军怀疑是汉人官员勾结明军大举进攻滦州城。他们家族还有一些人存活,以妇女居多。白养粹的妻妾都被绞杀在屋梁上,崔及第的母亲、张养初的妻子和女儿则还存活,而原任太仆卿陈王庭虽然剃发但未归顺后金也全家存活。

孙承宗宣布安抚难民,各自安居,禁止互相攻击和追责,禁止士兵掠夺妇女。

遵化之战

五月初十,张凤翼、吴阿衡并同顺天巡抚许如兰,以宋伟同关外副将谢尚政、川湖副将邓玘等将领,前往遵化。

十四,抵达遵化城下扎营。后金军曾有队伍从潘家口和洪山口出发,支援遵化,但被明军击退。

十六,攻城开始,谢尚政麾下守备,向葵,率先登上城墙。随后三十多名士兵蜂拥而上,打开城门。

镇守遵化的察哈喇等将领,放弃遵化,率领后金军队从北门逃离,成功突围北上。[274]

战后记录功劳,宋伟队伍斩获三百五十四首级,生擒叛逆一、活夷一;谢尚政队伍斩获四百一十四首级,生擒叛逆一;邓玘队伍斩获五百三十五首级,生擒叛逆十三;中协副总兵李秉春队伍于潘关、龙井、洪山等处,亦有斩获,并收复了这些关卡。

孙承宗又下令,祖大寿队伍发刘天禄、韩大勋和孙定辽等三个营的兵马出关,前往红螺山进行埋伏和袭击。刘天禄等将领刚出征追击后金军,斩获首级十八颗。

战果结算

孙承宗上奏书,崇祯三年五月以来,滦州、永平、遵化和迁安相继收复。根据总兵官祖大寿等人的报告,明军追杀转战了三百多里,合计四城斩杀三千余,其中包括伪知府张养初首级一颗,生擒东夷𤠇𤠇(犭革)木等二十一名,又生擒其伪都堂马思恭、伪兵道贾维钥、伪知州扬熠、伪都督李际春、伪守备吕及第、伪备御张世禄、张克明、石国鼎、勾(虏)叛首柴通,勾结后金为内应的朱运泰、卜文璜,献俘给皇帝陛下。臣由衷地欢欣庆贺,谨向陛下顿首致敬。臣衷心祝愿陛下万年长治,威震历代。臣深信陛下聪慧睿智,文武圣神。

朝廷得知遵永四城大捷,即刻发白银十万两,犒赏大军。

战争结果

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二月一日,崇祯帝逮捕袁崇焕,祖大寿在旁见此情景,战栗失措,立刻逃回锦州。袁崇焕下狱,辽东兵溃,皇太极所率后金兵继续得以在京师附近攻掠。他们见北京不可下,便西趋良乡,克固安,然后返回,过北京近郊时得到消息,原来攻下的十余城皆叛。

1630年(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正月,皇太极亲自指挥后金兵攻下永平,迁安不战而降,滦州也降。二月皇太极率军北返,所得永平、迁安、滦州、遵化皆令贝勒大臣率满洲、蒙古八旗驻守。在这四个多月的入口作战中,皇太极对明朝地方官民发布了很多招降的“谕令”,并不断派遣使者要求与明朝政府议和。这里既表现出他对已夺取的土地不肯放弃,也对未得到的地方心向往之。

皇太极得知五月间遵永之战结果,下令严格盘查逃回后金的八旗军。凡是放弃永平、迁安、滦州而逃回的贝勒大臣,所带的牲畜和行李,都要没收入官库。对于逃回的八旗军士兵,则对行李进行搜查,金银、丝绸、绸缎和各类奢侈品都要没收。至于毛青布衣服,士兵可以保留。

皇太极对结果极为愤怒,召集各贝勒大臣训斥曰,贝勒阿敏、台吉硕托和其他大臣们,天赐予后金城池和土地,却选择放弃它们而回来。滦州城被攻陷时,滦州的军官是否带着全体士兵们回来了?而驻守永平的贝勒阿敏、台吉硕托和其他大臣,是否守城抵抗过后才失去了永平城?你们就匆忙地返回,没有收拢军队的尾部,结果被明朝袭击。你们珍视明朝的金银、华丽绸缎、蟒缎和缠足的残疾女人,却对我们的士兵不屑一顾,抛弃他们。随后阿敏贝勒自认罪过,其他军官们也无话可说。于是皇太极下令,逃回者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其中有职务的军官都逮捕了。

当时明朝天下各地纷纷派遣援军勤王,包括关内、宁、蓟州、昌平等地的军队,总数可达三十万人。经过七个月的战斗和防守,先后夺回约四座大城市、四十座关卡堡垒。宣布先后累计斩杀后金军九千余人,成功守住了许多阵地,在关内有千里范围,辽东则有四百里防线,坚守住了大城市有二十座,堡垒共有六十座。明朝文武功勋,共有七千九百余人表现出色,有功劳的士兵达到二万余人。崇祯皇帝对孙承宗说,卿作为纶阁元臣,展现了卓越的功绩,朕心悦诚服,舆论都期待着卿的带领,切勿推辞。

大战结束,而多数战功属于袁崇焕所训练的辽东军队,当时一些大臣和辽军祖大寿为袁崇焕求情。

1630年(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八月,崇祯帝凌迟处死袁崇焕。《明史》评价“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战争后续

袁崇焕下狱

在广渠门之战前后,袁崇焕率领的关宁军多次要求入城休整,均未获得允许而满桂勤王军却能入城休整。袁崇焕率辽军在北京城门下多次战斗,击退了后金军。这时袁崇焕急不可待地要入城“议饷”。袁崇焕来到北京城下。北京这时是九门戒严,城门禁闭。城上用绳子吊一个筐子下来,袁崇焕就坐在筐子里被提到城上。袁崇焕到了平台之后,崇祯皇帝严肃地坐在那里,没有议军饷,而是下令将袁崇焕逮捕。这件事情,学者张岱在他的《石匮书后集》里面有记载,《崇祯长编》也记载,说:“逮督师袁崇焕于狱。”就是逮捕袁崇焕下狱。计六奇的《明季北略》记述较详:“著锦衣卫拏(ná)掷殿下。校尉十人,褫(chǐ)其朝服,杻(chǒu)押西长安门外锦衣卫大堂,发南镇抚司监候。”袁崇焕被剥掉官服,身受刑具,押送到锦衣卫大狱。

1630年(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八月十六日(9月22日),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清兵入塞

己巳之变之后,后金军曾先后五度入长城,其中两次打到北京城,最远的一次侵犯到山东济南,皆大举劫掠而归。例如1634年(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五月,皇太极第二次攻入长城,遍蹂京畿,历时四个多月。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军第三次入塞,历时四个多月,清军纵兵驰骋京畿地区,大小五十余战全部告捷,俘获大批人畜,明军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击之力。明军完全失去优势,日益走向崩溃。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清军第四次入塞,卢象升拼死奋战,最后阵亡。崇祯年间明廷始终和战不定,在清军与流寇之间陷入两面作战之困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三月,洪承畴在松山之役战败被清军俘获。

战争评价

李氏朝鲜《仁祖实录·卷二十二》:“袁军门(袁崇焕)、祖总兵(祖大寿)等,自午至酉,鏖战十数合,至于中箭,幸而得捷,贼(后金军)退兵三十里。贼之得不攻陷京城者,盖因两将力战之功也。”

《明史·袁崇焕传》:“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阳九述略》:又贼臣杨镐、袁崇焕前后卖国,继丧辽阳、广宁,滋蔓难图。

战争影响

第一,庙社震惊,根本动摇。皇太极率军进攻北京,标志着崇祯帝中兴之梦的破灭。明朝京畿地区的防御体系遭到重创或破坏,失去(阵亡或被俘)总兵赵率教、满桂、孙祖寿、麻登云、黑云龙、朱国彦六员,兵部尚书王洽、工部尚书张凤翔、蓟辽督师袁崇焕、遵化巡抚王元雅、总理蓟辽保军务刘策等或死或下狱。明朝受到巨大震动,元气大伤。

第二,阉党余孽,掌控阁部。后金军撤退之后,明廷没有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而是借机倾轧,进行党争。崇祯帝没有从全局分析北京己巳之役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而是以杀袁崇焕出气、泄愤。阉党余孽借机翻逆案,打击东林党。东林党内阁大学士韩爌、钱龙锡、成基命、李标等去职,而代之以周延儒、温体仁等佞臣入主内阁。六部九卿也相应变更。这标志着崇祯新政的结束。

第三,京师城防,守备虚懈。在此战之前,北京人过了180年的和平生活,战争突然降临,没有任何实际准备。守城官兵既不知道火器的名称,也不知道火器的使用。北京城险些丧于皇太极之手。这次战役在明清易代史上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从宏观上来说,它标志着双方战略形势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明朝的堡垒推进、经济封锁和外交联盟政策都在此役后逐渐瓦解,永久性地失去了战略主动。

第四,财富被掠,生民涂炭。京畿、京东地区遭到后金军的大肆掳掠。占领永平的后金贝勒阿敏撤退时,进行屠城。总之,后金军队殃及的地区,生民涂炭,百业凋零。这些都加剧了明朝的社会矛盾,加速明朝灭亡。

己巳之变又称后金攻明京畿之战,是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至1630年(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正月,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后金大汗皇太极率军突袭北京以及明军阻击后金军的历史事件。

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皇太极率军号称10余万,避开宁远、锦州,分兵三路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攻占遵化(今属河北),直逼京师(今北京)。明廷急令各地兵马驰援。督师袁崇焕统领诸路援军,阻后金军于广渠、德胜等门外。皇太极进攻受挫,遂施反间计,中伤袁崇焕。援军军心动摇,总兵祖大寿还师宁远。皇太极乘机夜袭卢沟桥,斩明军副总兵申甫以下约7000人,继而击败明援军4万于永定门外,明总兵满桂,孙祖寿战死。1630年(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初,皇太极东进,连克数城,分兵驻守遵化、滦州(今河北滦县)、永平(今河北卢龙)、迁安(今属河北),自率主力返回都城沈阳。

上一章 己巳之变 中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清兵入塞 丙子之变 戊寅之变 松锦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