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麦子已经硬了,几乎是咀嚼不动的,可是这个老伯把几粒麦子放进嘴里,那就像吃到了饴糖的孩子。
弘历也学着吃了,果然麦香充盈了味蕾。
弘历站起来看着金黄的麦田,“师父果然是个厉害人物。有了这种种子,百姓再也不用挨饿了。”
这年,雍正把户部的一个官员指派给了苏启调遣。北方不只是可以种植玉米和麦子。
另外一个秘密的地方,苏启的三季稻已经成熟了。
为了提高效率,苏启尝试了多种不同的种子,不得不说苏启的运气好极了。
这些种子在广袤的平原地区全部成活,八成的种子都是抗倒伏的。
麦子的亩产量达到了260斤。玉米亩产两提升到了400斤,稻谷的亩产量也到了400多斤。
虽然跟苏启所在的世界,亩产量一千斤想不相差甚远,可是这个地方毕竟没有农药和化肥。能在到这里的第一年就选出来优良品种,让所都农作物的产量翻倍已经震惊了朝野 。
户部都要仰着头走路了,因为他们的试验田成功。
虽然麦子一年只有一季,可是玉米和稻谷在秋天会有第二波收获!!
户部尚书万之民是个话很少的中年男子,他正在跟其他的大臣们争执一件事情。
核心讨论正是苏启,可惜了,这个时候的苏启正在郊外的演武场研究大炮,不在朝堂之上。
胤禛始终皱着眉头,看着威严的像个随时会吃人的老虎。
八爷说话从来不急不躁,“万尚书,我看你是糊涂了,一个女子怎么可能入朝为官?”
万之民仰着头看着八爷,“八爷,虽然我大清没有过女子入朝为官的前例,可是大唐盛世时期也正是女子地位最高的时候,那个时候女子跟男子一样是可以入朝为官的。只要能实力,能为江山社稷奉献聪慧,为何女子就不行呢?迂腐。”
九爷的脾气上来了,“要不是看着你是户部尚书,我踢死你!!竟然拿我大清跟唐朝比!!!难道我大清千秋万代还比不上唐朝?”
其实明白人自然知道,大唐时期万国来朝的鼎盛期已经过了,大清怎么能跟大唐的盛世比?
不过谁敢说出来呢?
没有人敢接九爷的话,此时,一个长相丑的男子站了出来,他兜着手,完全没有了一年前的畏畏缩缩。
此人正是检察院监察御史孙嘉诚,他上前一步,“九爷此话差矣,历史上女子为官的朝代又不只是唐朝一个?只不过是到了唐朝达到顶峰而已。臣也觉得有才便好,,至于性别不要卡的太死。再说,苏启是一般的女子吗?八爷九爷如此拦着苏启入朝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目的?”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现在恐怕也只有这个有权利监察百官的检察院御史敢这么跟九爷和八爷说话了.
十爷嘴巴笨,但是手快,上前就要去争执,“你什么个东西!!敢这么说我八爷 和九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