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们都做得差不多,几人商量着该选出哪一个,巧意率先挑出了巧慧做的。手心触及着表面,上面的花纹是玄鸟,正好符合太后身份,在一众香囊中一枝独秀,连巧意自己都觉得若不是巧慧无意在这座皇宫,那她们中,该是巧慧最为合适做太子妃,她们是竞争者,也是一脉相知的同姓人,她懂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我看这个就很好,巧慧妹妹,你觉得呢?”巧意在她们做事的时候都注意着另外三人的举动,之所以选巧慧,似乎就是觉得她没有威胁,一个对任何事情都淡淡的,用起来也很放心。
巧念和巧思纷纷看向巧慧,又都想到了自己的手艺不如人,“姐姐觉得可以,那就送去给太后。”巧慧回道。
另几位附和道。却在谁去送香囊犯了难,最后,几人都想要露脸给太后,巧意觉得四人一起去也不是不可以。
第二日一早,她们便提前去了长信宫,禀明来意,宫人带着她们进去。这次,她们有了第一次的经历,心态上有了一个调整,相对而言礼仪上有了大的改变。
这个时段,皇太后已经醒来,刚好用完膳,当宫人收拾用完的碗筷,四人跪在薄姬面前“拜见太后娘娘,娘娘圣安。”
“嗯,抬起头来说。”薄姬细细打量着她们,询问地说:你们几个孩子,来我这里有何事呢?
巧念、巧思纷纷用余光瞧着巧意,而巧慧则早就做好是个陪衬,她已经看出,上一世,要不是她有心上进,当太子妃的该是巧意。
“回太后的话,我们几人做了香囊,特意给太后送来。”巧意双手奉上香囊,薄姬远远一看,抬头让身边的宫人去拿,宫人捧给薄姬,薄姬一只手摆弄一看,“你们有心了,青荞,把皇后前几日送来的步摇给她们。”
青荞会意后,立即去把放好的步摇端来,又问着:太后,这,这步摇不同,可是让她们自己挑?
“让她们自己选,选好选坏,也都是我给的。”薄姬道。
就在几人在选步摇时,太子刘启进了长信宫。
“奶奶。孙儿来了。”刘启怎么也是最大的孩子,更是皇后窦氏的孩子,薄姬刚还浮于表面的笑容,现在是由内而外的笑出褶子,“启儿,快来,到奶奶身边,让我仔细看看你。”人老了,年纪也上来,眼神也有些不好,她因眼疾的事喝了好了好几日的药,心里想的怕是好不了,最多是维持现在的状况。
刘启略过几个人,径直坐到了薄姬的身边,薄姬一手拉着刘启的手,“瘦了,也大了,武儿呢?”
皇后窦氏多宠爱刘武,她是知道的,却并没有多加提醒,索性启儿是太子,以后是皇帝,刘武只会是个王,到了十几岁便会去往封地,如同当年她带着儿子刘恒去代地。
“弟弟在母后那儿,孙儿刚从母后那里请安过来。”
“下次记得带武儿来,我在长信宫待着,无趣很多。来,启儿,你看看,我手里的香囊如何。”薄姬本打算寻个由头让皇后来看看这几个丫头,现在启儿一来,就让他挑一挑。
这时候,刘启才注意到巧意几人。巧意在刘启一来,便猜出他的身份,内心的紧张、忐忑,也在太后让看香囊达到顶峰。
这时候,她们也有了伤心自己长得不够貌美,害怕太子会不喜。
刘启随奶奶的话,盯着香囊,从奶奶的手里拿过,“奶奶,孙儿觉得此人手艺高超,是个蕙质兰心的人。”
听到高评价,薄姬把目光放到巧慧几人,“香囊是谁做的。”
“回太后,是巧慧所做。”薄巧慧回道。
刘启先是看了巧慧,再粗略的看了巧慧后面的三人。长相各有千秋。
自那日后,巧念、巧思被送了回去,留下了巧意、巧慧。
离别的时候,巧慧把一些太后赏的东西托她们送回家中,巧意也跟着这么做。
在一个午后,她们二人被召到长信宫,殿内皇太后、皇后俱在,二人隐约猜测着,一人觉得回家的机会到了,一人又觉得巧慧会不会跟自己争,荣华富贵真的可以抛在耳后吗?她做不到。
最后,巧意留在皇宫,巧慧选择了离开,这次,如偿所愿的巧意真诚地送巧慧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