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下凡历劫,便越是觉得荒唐,十分的荒唐。
以前自己对同袍的心软,让许多的无辜遭难,甚至……包括对颜淡的爱,也是不该有的。
母亲订下不许神仙情爱规矩,是有道理的,以前的他何其荒唐。
看到叶姑娘的遭遇,这才明白,神若有情,天下不宁。
实在是惭愧,如今的他,还不懂得如何为神……
那么,转世为人,他便好好学如何做人。
在为叶姑娘挑选了一户好人家后,应渊选都没选,便随意投到了一户人家中。
**
扬州一户姓李的人家,出了个最年轻的状元年仅十六,三元及第成了首魁状元举国扬名。
状元郎姓李名相显,字谛听。
其六岁童生,九岁秀才,十二举人,十六进士。
可谓是前无古人,后人也叹啊。
要给状元郎说亲的媒婆,那更是能从东街排到西街,可惜都被状元郎一一拒绝了。
连中三元的李状元,向当今陛下索取了个扬州知州做做,最年轻的知州,正五品。
至于为什么陛下会同意状元郎的请求,小老百姓自是不得而知。
可以津津乐道的是,这个状元郎从小就是个奇人。
六岁考上童生之后,就以召书童的名义,召了一百个书童在身边伺候,每人一日各十文工钱……
为什么是名义上呢?谁家能用一百个书童伺候啊!
六岁的李少爷,实际上就是召些不通文墨、泥腿子出身的半大小子读书识字,将来好讨生活。
教的好不好先不说,去读书识字还能有工钱领,李少爷当年可是被称为‘送财童子’的。
起初,谁人都不看好,说起更是哈哈大笑,当了好一阵饭后余谈。
谁知李少爷就是教了一批又一批,居然不比送去给私塾先生教的差,更有甚者,家境落魄的寒门得知后,瞒了身份去当了李少爷的书童,后面更是考上了秀才……
到了九岁那年,李少爷他考中秀才之后,更是在李府方圆三百里之内,不太繁华的地段买了块地,创立了一个江湖门派,叫听民堂。
专门收留无父无母的乞儿,教导他们读书写字,学上个一技之长,后来更是被称为江湖人的学堂。
听民堂,顾名思义,就是听名堂,对,听民唠嗑嘛。
他们这个门派,主要就是管闲事的,专门管一些官府不管的小事。
听民堂知道后能解决就给解决了,不能解决的就记下来留着,挂在听民堂大门口贴个悬赏,请路过的江湖人士解决。
其次,才是个学堂,教人读书识字、眀理。
渐渐地,李家所在的李府周围,那可谓是寸土寸金啊。
谁不想跟李府做邻居?
当了邻居,可不就有理由三天两头寻个由头,带着自家小儿前去讨教讨教学问。
一来二去的,这条街有了个新的名字,秀才街。
李少爷十二岁考上举人后,不久,有一伙鬼鬼祟祟的江湖人到李府准备行刺,他们得手了嘛?
那当然没有啊,先不说那些慕名而来、自愿留在听民堂的江湖好手。
单单周围那些,非富即贵的邻居护院也不是吃干饭的。
那伙来历不明的江湖人,折戟沉沙,被抓后死活问不出来历,那李少爷就送他们去见阎王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