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姒玥诧异的看向蹙着眉的莫绍,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表情特别纠结,不自觉的扒完了自己的饭,抬手挥了挥扰乱莫绍跑偏的思绪。
莫绍这件事很该让大姐夫知道,不然要出大乱子,按照大宋律法,子告父,可谓是取死之道。
夭夭有那么麻烦?在他有所行动之前把这件事公之于众不就好了吗。他到时只需要跟虞相老死不相往来,就还是个白璧无瑕的探花郎呀。
莫绍我看他未必肯,他必是想要代母告父。
‘关于子告父,春秋时期《论语·子路》中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攮养,而子证之’。
秦律则将其纳入法律当中: “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而行告,告者罪。”
汉宣帝也曾下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患,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这些都是对儒家所推崇的家族伦理纲常的一种维护,也意味着儒家所倡导的亲亲相隐的道德观念已被上升为一项法律制度。
而《唐律》甚至扩张至同财共居( 即同居) 者之间,亲亲相隐发展为同居相隐。
至于以后的各个朝代封建统治者基本上都沿用了唐朝关于此方面的规定,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
夭夭白白赔上自己罢了。纵使告下来有什么用,那虞相最多辞官归隐,不疼不痒的。除非他想让虞相去陪他亲娘,以死赎罪。那就更简单了,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人杀了就好。
莫绍扶着吃饱喝足的花姒玥起身,带着她往庭院里散步消食,这生生死死的事在他们那个世界只算寻常,在现在可不一样。
那杜仰熙只是想把虞相虚伪的一面公之于众,想让他身败名裂罢了。
加之这儒家培养出来的书生,亲亲相隐的理念根深蒂固,未必会有弑父的念头。
夭夭哎?若是虞相真的要招他为婿,那不是更加有违伦理纲常么?那个虞娘子可是他亲妹妹呢。
莫绍还是知会给大姐夫就好,让他们自己头疼去。总不会娘子又看上了那探花郎,想要接进府里?
酸溜溜的口吻当谁听不出来呢,花姒玥无语的翻了翻眼睛,她几时透露过看上那人的意思了?
再者,人家探花郎不是一直觉得郦家家风不好,辱没了他结义兄弟的门楣,频频在大姐夫那里挑拨离间么。
夭夭幸亏跟大姐姐有缘的是大姐夫,若是换成杜仰熙,这会儿子郦家可有的热闹瞧了。
“主人,门上有人递了拜帖。”天巧自院外进来奉上拜帖之后,进到厅里去收拾杯盘碗筷。
花姒玥捏着帖子倾斜角度看了一眼后,幽幽的叹了口气,才她还说有机会让他家官人见识一下这个世界的江湖呢,这才多久就让人找上门来。
帖子封面上只有一枚隐藏的标记,里面的内容更是简洁明了,‘听说你是师父的关门弟子,明日午后特来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