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赌鬼县令》
李某是浙江缙云县令,因赌博被参丢了官,回到家中一病不起。
他生性好赌,直到病危时,李某还拍着床,吆五喝六地喊着赌博号子。
妻子哭着劝他:“你这样气喘劳神,何苦呢?”
李某说:“床前有几位赌友陪我掷骰子呢,你们看不见罢了。”说完就断了气。
过了一会儿,李某又醒过来,伸出手对家人说:“快烧些纸元宝来,替我还阴间的赌债。”
“你又在跟谁赌钱呢?”妻子问。
“原来冥府有一位赌神名叫迷龙,门下有几千个赌鬼受他驱使。赌鬼们一旦打听到有人要投胎转世,就请迷龙签个名,再将签好名的纸塞进托生人的天灵盖里。
这种人一出生就是个赌徒,即便有严父管教、贤妻劝解,也改不了好赌的恶习。
《汉书·公卿表》还记载过有十几位侯爷因赌博失去爵位,可见赌神迷龙在古代就有了。
有些人一心贪赌,无论多美味的食物都让给他人吃,就连美貌的妻妾也陪他人睡,这些都是迷龙在作怪。
不过,阴间的赌钱方法与阳间不同,十几个赌鬼聚在一起,轮番掷十三颗骰子,谁投中五彩金花的骰子,谁就赢了。
赌鬼们赢得了纸元宝,会全部献给赌神,赌神迷龙从中抽成,大发横财。而那些输光钱的赌鬼,就会跑到人间去传播瘟疫,骗人们祭祀的酒食。
不说了,你们快给我烧一万纸钱,这样赌神就可以放我还阳了。”
家人听信他的话赶紧烧了纸钱,可李某还是死了。
有人说,李某骗得一大笔赌本后,在阴间赌得不亦乐乎,当然不愿意还阳了。
故事二《侍卫牛四郎》
据传说,在禹州山南村的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一个非凡的人物牛四郎,他据说能够飞檐走壁,一跃而起可达五六人之高。当地的乡邻们都对他赞叹不已,并经常谈论着他做过的一件传奇之事。
事实上,牛四郎并不来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牛天成是一个农夫,一直以务农为生。牛四郎的母亲陈小梅在35岁时生下了他。牛四郎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牛四郎的大哥牛大郎在20岁时跟随他人上山打猎时被一只恶虎夺走了生命。而二哥牛二郎在19岁时娶了陈娟,一个来自邻村卖豆腐的女孩,然而三年后他因病去世,两人没有孩子。之后陈娟又嫁给了另一个村子里的鳏夫。牛四郎的三姐牛梅梅嫁给了本村农户唐万山的儿子,然而唐万山家庭并不富裕,甚至比牛天成家还要困难一些。
两个哥哥相继去世给牛天成夫妇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特别是陈小梅每次想起两个儿子都感到痛苦不已。然而,牛四郎非常孝顺,勤奋努力,这安慰了老夫妻的心。
牛四郎出生时体重达到了8斤4两,年少时他的身高就比同龄人高出许多。到了16岁时,他已经达到了八尺高,相当于现在说的一米八几的个子。然而,牛四郎却很瘦,这可能与他长期营养不良有关。
在牛四郎十岁时,他曾和大哥牛大郎一起学习打猎。当时的他奔跑的速度非常快,在树林中像一只兔子般飞驰。牛大郎去世后,牛四郎多年没有再上山,直到牛二郎因病去世,家里的重担完全压在了十八岁的牛四郎身上。在忙碌的农时,他与父亲一起下地干活;而在空闲时,他拿着弓箭和捕兽夹上山,捕捉一些小动物来补贴家用。
牛四郎的神奇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据传说,他曾在一次上山打猎的过程中,偶然遇到了一位云游四方的道士。这位道士看出了牛四郎天赋异禀,便传授给他一些内家心法和轻功的技巧。经过多年的修炼,牛四郎终于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和飞檐走壁的本领。
有一天,村里突然出现了一只凶猛的恶虎,吓得村民们纷纷躲在家中。牛四郎闻讯后,毫不犹豫地决定要为民除害。他运用自己练就的轻功和武艺,成功地将恶虎制服。村民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走出家门,对牛四郎表示敬意和感激。
除了恶虎之外,牛四郎还曾多次帮助村民们解决其他难题。他不仅是一位英勇的战士,还是一位热心的助人者。他的故事传遍了整个唐朝,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随着时间的推移,牛四郎的名声越来越大。皇帝得知他的事迹后,派人邀请他进宫担任侍卫。虽然牛四郎很感激皇帝的邀请,但他还是婉言谢绝了。他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在民间,为百姓们排忧解难。
岁月不饶人,牛四郎也渐渐变老了。他的身体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健壮,但他的心却依然保持着那份英勇和善良。最终,牛四郎在家中安详地离开了人世,留下了无数传颂他的故事。
故事三《坏和尚》
在登州的管辖范围内,有一个名叫石头镇的地方。这个小镇有三千户人家,大约有一万多人居住在这里。这里有一条宽阔的河流,为了方便取水,人们都选择在河两岸居住。他们所建的房屋类似于吊脚楼,底层用柱子支撑着,用来养猪养羊,而二楼以上才供人居住。
在镇的东边,住着一位长者,名叫崔老爷。崔老爷已经四十多岁了,他娶了妻子张氏,并且有一个十八岁的儿子名叫崔行善。崔老爷的祖先几代人都从事商业,因此家里相当富裕,是这个镇上的首富。
崔老爷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在这个地方,他看到任何需要帮助的事情,无论是修建桥梁铺路还是提供资助,他都会出手相助。自从崔老爷成为家族的主人之后,他为善事所花的钱总共达到了五千两银子。
起初,当地的人们对崔老爷心存感激,但不知何故,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人们慢慢变了,他们对崔老爷不再心存感激,甚至开始怨恨他。
举个例子,就拿邻村的郭二郎来说吧。以前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他无法找到媳妇。他竭尽全力,最后只差五两银子了。五两银子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能需要三年才能赚到。他别无选择,只好求助于崔老爷。崔老爷毫不犹豫地给了郭二郎五两银子,而且还没有让他写欠条。
可是,当郭二郎拿着这五两银子,却转身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媳妇,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从那以后,郭二郎就变了,他开始觉得,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都是崔老爷欠他的。而其他人,也因为郭二郎的这种想法,开始对崔老爷产生了怨恨。他们认为,崔老爷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剥削了他们这些穷人。他们甚至开始联合起来,向崔老爷讨债。
在这个过程中,崔行善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以前一直以为父亲是一个善良的人,但现在他开始怀疑这一切。他看到父亲为善事所花的钱越来越多,而人们却越来越不满。他觉得父亲可能做错了什么,但又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有一天,崔行善在河边散步时,听到一位老者在讲述崔老爷祖先的故事。据说,崔老爷的祖先曾经在这个地方做过很多善事,但是当他们成功之后,就开始忘记了自己的出身,开始剥削当地的人们。而当地的人们因为感恩,仍然把他们当作恩人对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不满起来,觉得他们被剥削得太厉害了。于是,当地的人们开始联合起来反抗,最终把那些祖先们都赶走了。
听到这个故事,崔行善突然明白了什么。他觉得,父亲可能也是因为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后来忘记了初心,开始剥削当地的人们。而当地的人们因为感激父亲的帮助,一直没有表达出来。但是现在,他们终于忍不住了。
崔行善决定和父亲好好谈一谈。他告诉父亲,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做错了什么。父亲听后很震惊,他问儿子:“我做错了什么?”崔行善回答说:“您一直在为善事花钱,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后来您可能觉得这是您应得的回报,所以开始剥削我们这些穷人。您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您这样做已经引起了当地人们的反感。”
崔老爷听后沉默了很久。他意识到儿子说的是对的。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做法。他开始更加关注当地人们的需求和感受,更加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同时,他也开始更加谨慎地使用自己的财富。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地给钱、铺路、修桥了。而是更加注重如何用这笔财富帮助更多的人,如何让当地的人们真正受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当地的人们终于重新认可了崔老爷的善举。他们开始感激他的帮助和支持。而崔老爷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处在哪里并及时进行了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