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回说道,待到汴京大大小小的词社到齐后,文会也就开始了。
本次文会以昨日夜晚的雨为主题,在宣和画院公布后,留给众词社和众位文人半个时辰作诗填词。
得知此次主题后,庭园内佳人才子们一时间也纷纷讨论起来,李清照也微皱柳眉。
狄复“这次文会的主题有点意思,看样子会刷掉不少人。”
狄复在得知这个主题后也撑着脸说着。
李迒“对啊,谁会想到会以昨日雨夜为题呐,复哥儿,端哥儿,我估计是没什么希望了,还是得看你俩啊。”
李迒点着头叫苦到,说完后又拍了拍狄复和赵佶的肩膀。可他并不知道的是,这次主题的改变是因为赵佶刚刚趁两人不注意临时派人传达改变主题的信息。
赵佶“诶,此话差矣,李迒小兄弟也写一篇上去吧,来了好歹也有个经历嘛。”
赵佶摇着扇子笑着对李迒说,随后又朝狄复示意到,
赵佶“对于修远兄,我和李迒小兄弟的意见是一样的,修远兄应当拿出好作品来,一展才华。我可听说李迒小兄弟的姐姐李清照素来便有冰雪聪明之名,想必也是对那文学创作精通的才子感兴趣吧。”
赵佶的这句话可给狄复提了一个醒,可是随即狄复那恍然大悟的神情就转变为羞愤。
同时,李迒也撑着脑袋看着狄复的笑话。
狄复挠了挠头说到:
狄复“你们俩,莫要再拿此事开玩笑,我们快些把诗词作品来上交吧。”
二人见状也就不再在一旁看笑话了,也纷纷开始着手写诗。
……
思索一会后,狄复心中已经有了大概,这时他抬头看了看李迒与王端二人。
之间李迒还略微浮躁,毕竟才十五岁的年纪,也倒可以理解,而一旁的王端则是早已经静下心来,一副儒雅端庄的样子,还时不时地在纸张上写写画画,旁边还有一个印放着。
狄复又转头看向了李清照,此时她已经从柳眉微皱的思索神情转变为面带笑意。
到了规定时间后,狄复三人也呼出来了一口气,并转手将写好的诗词上交。
李迒“复哥儿,端哥儿,你们两个写的怎么样啊?”
李迒兴冲冲地向二人问到。
赵佶“我写的还行,修远兄怎么样?”
赵佶笑着把摇着的扇子轻轻合拢后说到,并把压力给到了狄复这一方来。
狄复“嗯呢,还算是不错,找到了感觉。”
狄复这时也点着头笑着说话,随后又略带深意地看向在一旁嬉笑着的李迒,
狄复“先别说我,李迒先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狄复说罢后,赵佶也点了点头表示支持。
现在压力给到李迒身上,李迒脸上的笑意立马消失,哭丧着脸说到:
李迒“唉,我昨天睡得早,今天起来的晚,如果不是我爹和我姐提到了,我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场雨啊。”
话音刚落,就响起来了狄复与赵佶两人爽朗的笑声。
而另外一边的李清照也将诗词上交,看其的神态也是胸有成竹。
原因无他,李清照在昨晚虽然醉着酒,但是仍然对昨日夜晚的雨难以忘怀。
(或许看到这儿已经有书友知道是哪首词了)
待众诗社和文人们都提交完诗词后,便进入了等待。
而在另外一边,宣和画院的学士文人们也相互分析讨论了起来。
学士1“好词好词啊!此词一出,便可碾压全场,名动汴京呐!这般才华不可谓不少见啊!”
这时一位学士大喝一声后又拍了下桌子说到。随即其他学士也过去观看,并发出赞美。
不久后,又有一位学士摸着胡须向众人招呼着说到:
学士2“这首词也填的好,前几日确实像夏日一般炎热,写的贴切,本次文会此等佳作必在前十之内,想必所作之人定是才华横溢之辈!”
此人言罢其他的学士也围过来,同时也把两个诗词对比起来。
最终,所有的学士们认为,两首词都写的好,但是这第一首更具情感,无疑,那便是本次文会的第一,另外一首虽然差了些,但也是好作品,自然是第二。
至于其他的作品与二者相比倒是有些平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