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宋诗诗
外貌:黑长直,瘦高而略显单薄的身材,退役后才知道是有肌肉的。喜爱淡雅简约的打扮风格,气质温和恬静仿佛大家闺秀,长相真正意义上达到了明星级别,走在街上回头率都很高。
性格:①温婉柔和,日常生活里言行举止真诚,时刻关心着队友,是身边人心目中的治愈系,仿佛小太阳般温暖着大家。
②坚毅执着,作为军人的一面则坚决执行命令,有着天然的服从性,不怕苦不怕累,本能讨厌各种违反秩序的事。
③略微的自卑:在随和大方的外表下,内心最深处有着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自卑。总是尽可能把自己塑造成最符合普世价值观的模样,仍担心做得不够好。
④疲惫,实际上诗诗并不能真正适应职业军人需要的无情执行命令和坚毅。但她想到为了自己而死的战士遗言都是保家卫国,就无法放下责任。
实际上诗诗一直对网络直播很感兴趣,想要成为一个在各地旅行的旅游博主,可这个理想与原本的职业差距太大,所以至死也没告诉他人,只是偷偷收集了各地的明信片,希望以后有机会寄给朋友。
经历。①童年:01年生于棉兰老岛的三宝颜,父母是富裕的华商,很重视唯一的宝贝女儿,所以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诗诗五岁时就因为其出众的外貌,曾作为童星登上过广告,进行代言。
在父亲的坚持下,她保留了中国籍。
小时候的宋诗诗童真而善良,哪怕是帮母亲洗菜时发现毛毛虫都要偷偷将其放到树叶上,看着毛毛虫慢慢爬走,才能松一口气。
七岁时在一起当地大规模排华事件(虚构)中,他们家遭到袭击,不仅钱财被抢夺一空,家里的佣人和前来逃难躲避的华人也被打伤。
诗诗父母将其藏在家中的床下,两个大人向袭击者们求饶,却仍然遭到殴打。宋母当场去世,而父亲则拖着重伤的身躯,勉强将她送上了熟人的车。
父亲死在半路,死在了诗诗的眼前。终于驱车来到海边后,却发现这里也有当地的暴民阻拦,并开始打砸车窗,这些人实际就是浑水摸鱼,抢劫。
绝望之际,前来撤侨的华夏军舰与海警船出现在海岸线上,他们登陆后,英勇无畏的用防爆盾和橡皮弹驱赶了袭击者,并大批华侨撤上军舰。
其中有一个年轻的战士刘振华,为了保护跑得较慢的宋诗诗,遭到了敌人土枪的袭击而当场牺牲。
在死前,他还一直安慰诗诗,说回国就没事了。
在撤回来的数百侨民里,诗诗是唯一一个父母双亡且年龄最幼的,她被医生检测到有轻度的抑郁和神经紊乱,还无论如何不愿去孤儿院。
当时正好有大规模领养孤儿(08年四川地震)的事情,于是一个膝下无子的军区老首长,老司令员决定收养诗诗。(老司令同样姓宋,他曾经有过独子,但是死在了对越反击战中,抽屉里遗留了一等功勋章)
这位老首长退休前曾是某军区司令,在越战中有战功,德高望重。可他本人生活清贫,始终住在部队大院里,并且只有自己和老伴两人。
尽管背已经佝偻,可老司令挺直了腰板,每一步的跨度都相同,身上有着军人的特质,正是这样的特质让诗诗想起来为救自己牺牲的刘振华以及仿佛英雄般出现在海边的华夏海军,她倍感亲切,终于决定接受对方的收养。
被收养的宋诗诗便在军区大院的环境中长大。她天资聪颖情商又高,被老首长视若己出。那老首长也算是个极其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才,从小教她读各种中外经典名著,还练武功,学围棋象棋。
而老首长的妻子,也就是宋诗诗的奶奶是民国时军阀家大厨的后人,也有一手好厨艺,恰巧诗诗对烹饪很有兴趣,同时天赋极高,于是便倾囊相授。
在军队的大院中,宋诗诗勤快、伶俐,对人总是谦虚而温和,与那些战功卓著的大叔大伯们关系都好。
② 少年:从进入初中读书后,宋诗诗的成绩就始终名列前茅,受到大部分同学的欢迎,曾多次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进行演讲,为学校参加各种比赛也毫不怯场。(她很热心,甚至有些讨好型人格)
而她也算背景特殊,却从来没有利用过这些关系,极少数同样有关系的同学知道她的家世以后,都充满了讨好和谄媚,她对此不假辞色。
因为颜值出众经常被表白,她往往这样幽默的回应:谢谢,但七尺之躯已经许国再难许卿,匈奴不灭何以为家,请君自重。(化用了蔡锷以及霍去病的名言)
她很喜欢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因为知道了老司令的儿子(理论上自己的养父)是牺牲在了两山轮战中。养父被老司令送上战场,却没有享受到二代的待遇,而是主动举着炸药包去炸碉堡而死。
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的经历,诗诗心中充满了对军人的佩服,也把这个列入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可另一方面来说,她很喜欢看CCTV的航拍中国,也喜欢读三毛的书,发觉自己憧憬着去往世界各地旅行和游历,可这个理想却不知道对不对。
而老首长为她安排好了军队的路,原本是计划读完大学后就进入军队文职或当技术官僚,在老司令人脉的影响下,可以预见她的前途一片光明。
在18年的高考中,不出意料考取了某所中流985的理工科热门专业。
可此时情况已经与先前不同,大批觉醒者出现,而宋诗诗却并非其中之一。她从爷爷那了解到,此时超凡者在武装力量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而各种传统军队则开始被削弱和淘汰。
老司令对此有些黯然神伤。
宋诗诗最终决定成为首批改造实验者,通过与遗迹中发掘出的星核结合,获得超凡力量。(改造者只能强化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不能获得真正的异能)
这个实验本质上来说是很安全的,也没有什么后遗症,所以老司令才同意了。
在前往小队报道前,宋老司令亲自为孙女整理好了军服,拍了拍她的肩却没说话。
"老首长,我保证完成任务!"诗诗第一次用了这个称呼,并行个标准的军礼。
"宋诗诗同志,组织相信你的能力。"老司令也回以军礼。
宋诗诗看着熟悉的军区大院,她心中默念道:有个道理不用讲,当兵就要上战场。
她的适应性良好,融合后,她主动请缨,希望战斗在第一线,于是被编入了江泉(主角)小队,这里面除了队长以外,其他都是一样的改造者,她作后勤规划。
③青年:原本江泉误以为诗诗是前来镀金的二代,同时依靠她的背景来给小队提供庇护。可到实际接触后,才发现宋诗诗算是队伍中最为可靠的一员,比另外几个性格上更有些问题的队员靠谱多了。
她仿佛粘合剂般将性格各异的队员凝聚到一起,而且在小队独立的别墅中,外卖十分不方便,经常需要自己做饭。
在小队里,只有宋诗诗精通厨艺,同时热衷奉献,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能够用极快的时间将房子打理得一尘不染,有时还要兼职叫人起床、提醒吃药之类的杂活,她却因为被需要而感到满足。
而宋诗诗本人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她认为这种劳动就是自己价值的体现。而且不时调和队友间的矛盾,也让她很有成就感,认为这个小队没了自己就得散。
在任务行动中,宋诗诗谨慎小心,对所有细节都抠的很死,从来没有过任何疏忽。而武力方面,她战斗风格规矩而标准,综合实力不容小觑。
她其实早就规划好了,想要在30岁退伍,然后实现自己的旅游博主梦想,可这梦想却不敢跟别人分享,哪怕是30岁退伍这个目标,她也只是给自己一些希望,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做好决定。
唯独在组乐团(某次潜入任务)的时候,宋诗诗也没有什么特长,甚至选曲的歌曲出现过小问题(唱的是自己手机铃声的《我们走在大道上》),给了队友们帮助她的机会,彼此间关系也更加融洽。
人物关系:对于队伍中的成员都视作亲人。①但其中性格直爽开朗的许亭林是英雄村支书的遗孤,她来自贵州贫苦的山村,希望能够像自己父亲一样,为人民做些事,同时也希望在外面获得金钱,实现乡村振兴。
两人是好闺蜜,经常一起出去逛街,结伴一起上厕所之类,无话不说。
在牺牲前夜,诗诗似乎有些预感,专门叫来许,告诉她自己规划好了一个旅游路线,如果有天退伍了,很想带着亭林与艾温一起去。还告诉许,以后多照顾艾,因为另外两个人不一定能看过好那小家伙。
②慵懒闲适的老二次元艾温被诗诗看做需要照顾的妹妹或是女儿(?)疼爱有加,而艾温属于是受原生家庭创伤,父母重男轻女几乎是卖女儿让她被迫参加改造,诗诗一直在帮她规划,例如说建立存储计划以及想办法让她远离危险,过自己的生活。
③对于江泉(主角,天然异能者,革命派)宋诗诗认可她的一些理念,却否定其所采取的手段,认为这有悖自己的道德准则,所以两个人相互尊重和无条件信任,却难以做到无话不提,关系局限于战友。
④精干理智而有些冷酷的韩歆,她父亲是秘密部队的干部,死在一次任务中,可殉职的真相却被掩埋,甚至抚恤金被贪墨,韩歆主动接受改造就是为了获得功勋,尽可能的往上爬,去查明真相以及实施报复,为此,她前期甚至可以牺牲队友和屡次冒险。
宋诗诗有些厌恶她过强的功利心,觉得这不是军人该有的心态,故敬而远之。
两人关系算是普通朋友,但实际上来说,韩歆很羡慕诗诗的意志力,她同样出生在体制内,家庭何尝不想当个纯粹的军人呢?在后期她已经很重视诗诗了,有点单箭头。
结局:在某次解救人质的任务结束后,众人已经收队撤离,可诗诗却意外感受到了废墟下仍有求救声传来,可她是独自负责扫尾的,因为她最为细心可靠,无数次完美完成这样不怎么危险但耗费时间的任务。
原本稳妥起见,应该按规章制度行事,可诗诗突然想到年幼时搂住自己帮她挡枪的刘振华,如果那位将士也"按规章制度行事",她恐怕早就死于非命了,何来今天?
情急之下,她发完报告后,没等到支援就孤身前往,却意外落入了残余敌人布置的陷阱。诗诗本身实力占据优势,却因为顾及人质的性命而束手束脚。
作为军人的铁血,她应该不顾一切的进攻,可回想起自己幼年时的经历,诗诗又犹豫不决,害怕伤到孩子。
最终,她勉强将人质送出了废墟,自己却没能逃出敌人的自爆范围,重伤难治外加星能耗尽,让她只能孤独的在困敌法阵等死。
死前意识模糊,诗诗仍想着行动前自己专门做的蛋糕放在冰箱深处,没有提醒队友们回去吃,她们会不会忘了,浪费就可惜了。
在最后,宋诗诗眼前似乎浮现了爷爷的身影,那位老人穿着整齐的六五式军装向她伸出手。
"爷爷,我有资格做您的孙女吗?"
而隐隐约约回答的,是高山下的花环里面的台词:烈士陵园见。
在诗诗牺牲后,韩歆崩溃的抓住江泉的领口,低声质问:"我们的战术都是需要所有人配合的,她在最后多想见我们啊,为什么你那么急着撤?"
江泉无奈的偏开头:"下一个任务已经发过来了,你又不是没看见:市区被布置了炸弹,我们难道不应该去吗?"
在确认完牺牲后,按照本人的遗书,她身披国旗躺在棺中,追悼会只是小办,放的音乐是自己嘱托的《祖国不会忘记》。真正的"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在结束后,将骨灰从长江入海口洒入海中。
从追悼会上回到小队的专属公寓后,她们刚巧发现了冰箱里的蛋糕,尽管已经不太新鲜,但剩下四人却不发一词的分食了,只有艾温低声的抽泣打破寂静。
而老司令知道后,实际上泪流满面,但是在接过送来的一等功勋章的时候,他只是点了点头:"当兵是这样的,那战争来了就不能怕死啊。"
其实按照宋老司令的想法,他自己战功赫赫,又让独子死在了战场上,所以其实他是希望孙女能够自由选择职业,也就是说,如果宋诗诗早些告诉爷爷,自己想当旅游博主离开军队,老司令会答应的。(实际上,她明明知道老司令的性格根本不迂腐)
可军人家庭出身的人,总有自己的坚守,也总觉得有些话不必说,意会即可。
抽屉中,隔着几十年的三枚一等功勋章被绒布包裹并肩存储,旁边是三代人的八一勋章,最老的已经布满锈蚀,最新的崭新明亮,却没有了主人。
你看看我闺蜜写的这个人设能够符合"早逝的白月光"么,尽可能详细的评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