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诗词  古典诗词     

别中都明府兄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

别中都明府兄(746年)

盛唐 · 李白

  

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

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

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

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简括: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这首诗是赞美陶渊明的,总体来说,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字词、形象的艺术手法和渲染意境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对兄弟情谊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翻译:

我的兄长研习诗词,酒瘾与陶渊明一样,曾在中都担任官职,才华横溢,天下闻名。

  

我们兄弟欢聚一堂,东楼喜庆之时,我心中充满喜悦。

然而在南陌分别时,我为落叶飘零而忧愁,兄弟情深,难以分离。

  

城隅边清澈的绿水在秋日的照耀下闪耀着光芒,海上青山被傍晚的云雾阻隔。

  

我们在夜晚的月光下取醉,留连忘返,大雁飞行被中断,我们兄弟离别时依依不舍。

  评析:

  

  “吾兄诗酒继陶君”: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和追随,用“吾兄”指代自己,表达了自己与陶渊明之间的亲密关系。“诗酒”是陶渊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继陶君”则强调了自己和陶渊明之间的联系。

  “试宰中都天下闻”:这句诗描述了陶渊明在中都任职时,因其清廉和才华而名扬天下。“试宰”指陶渊明曾经担任过中都的地方官,“中都”是当时的地方政权,“天下闻”则说明陶渊明的影响力之大。

  “东楼喜奉连枝会”: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兄弟情谊的赞美,同时用“东楼”为意象,描绘了一幅欢聚的场景。“连枝会”则形象地表现了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

  “南陌愁为落叶分”:这句诗以“南陌”和“落叶”为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同时表达了离别的忧愁。“愁为落叶分”将作者心中对离别的忧愁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

  “城隅渌水明秋日”:这句诗以“城隅”、“渌水”和“秋日”为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的秋景图。“渌水明秋日”用鲜明的色彩表现出秋天的明朗。

  “海上青山隔暮云”:这句诗以“海上”、“青山”和“暮云”为意象,描绘了一幅空旷辽阔的海景图,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世的向往。“隔暮云”用简洁的词语形象地表现了山与云之间的距离。

  “取醉不辞留夜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酒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取醉”指作者沉醉于酒,“不辞”表现了他对酒的热爱,“留夜月”则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夜晚的月光下畅饮的情景。

  “雁行中断惜离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兄弟情谊的珍惜以及对离别的遗憾。“雁行中断”形象地表现了兄弟们因为各种原因而分散各地,不再聚首的情景,“惜离群”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遗憾的情感。

  

  历史诗评:

《批点唐诗正声》:

太白天才豪放,譬之飞龙游鳞不可羁𩉜,故诗中放言雄论极为浩瀚。而律诗独步,盖贵在写真,若争葩斗巧,非所事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周珽曰:诗酒能继渊明,此兄亦非俗品矣。然有会不能无别,非取醉何以慰离群之感?亦兄弟依依惜别无聊之语。尾句凄怆可玩。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连枝”、“落叶”如对不对,有意无意,故妙。如后人特地为之,即拙矣(“东楼喜逢”二句下)。

  

《唐七律隽》:

青莲七律,前六句似不经意,而结句甚有力。尝读陆放翁《剑南》、《渭南》集,中联对仗,靡不工妙,而落句无足取者。前人谓好联易得,好结难得,正谓此也,然自元和、长庆以下,结句得力者鲜,何况宋人? “取醉不须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去向帝城飞”、“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三结俱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真可与杜陵抗衡也。

  

 典故连枝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诗四首〉~354~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上一章 寄崔侍御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最新章节 下一章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