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诗词  古典诗词     

五律NO.8:赠崔秋浦三首 其一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

  赠崔秋浦三首 其一 (754年)

  

   盛唐 · 李白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

  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

  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简括: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这首诗是李白描述他对崔秋浦的深厚感情和未能忍心离去的惆怅之情。

  

  翻译:

  以我深爱着崔秋浦,他的风采宛如陶渊明的风度。

  家门前种植着五棵杨柳,井台上则长着两棵梧桐树。

  山鸟时时飞下厅堂,屋檐上的花朵时时飘落到酒杯中。

  我留恋着秋浦君不忍离去,心中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思念。

  

  评析:

1.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崔秋浦的热爱,并将其与陶渊明的风度进行了比较。"宛然"一词,传达出诗人对崔秋浦的赞赏,他的风度与陶渊明相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这两句诗以物象描绘的方式,生动地呈现了崔秋浦家门前五棵杨柳和井边两棵梧桐的景象。这些物象不仅具有生动的视觉效果,而且寓意着离别和留恋之情。

3.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崔秋浦的思念之情。"山鸟下厅事"暗示着诗人对崔秋浦的思念如山鸟般亲近自然,而"檐花落酒中"则以花落酒中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法与友人共饮的遗憾。

4. “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最后两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崔秋浦的怀念之情。诗人没有忍心离开,留下了无尽的惆怅和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感人的情感,通过物象描绘、象征手法和意境渲染等方式,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崔秋浦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怀念。整首诗简洁明快,节奏紧凑,用词精炼,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历史诗评:

  唐诗笺注》:

  诗境清绝。

  

  《李太白诗醇》:

  诗亦有陶令风。

  

  典故元亮 彭泽 彭泽令 彭泽宰 泉明 渊明 陶令 陶元亮 陶公 陶家 陶彭泽 陶渊明 陶潜 陶靖节 靖节 靖节先生

相关人物陶潜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

宋征士陶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昭明文选》卷五十七〈诔下哀上·诔下·陶徵士诔〉

有晋徵士寻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之议,追悟毛子捧檄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徵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谥典,无愆前志,故询诸友好,宜谥曰靖节征士。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义熙末,徵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上一章 五律NO.7: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五律NO.9:赠崔秋浦三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