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崔秋浦三首 其三 (754年)
盛唐 · 李白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
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简括: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此詩用詞精鍊,意藴雋永。藉河陽、秋浦之景,詠歎賢良之治及山水之美。末以金門客、楚臣追思之調,更添其惻然之感。寥寥數十字,遣詞造境皆生動有致,堪稱古詩之佳作。
翻译:
河阳这个地方因为遍地开花而著名,秋浦河两岸的景色如玉般美丽。
这个地方因为名贤而更加美好,风气随着教化而变得和煦。
河水从天汉奔腾而下,山峰就像新画出来的画屏一样美丽。
我们应该怀念那些曾经在金门客中任职的人,他们为了治理好楚地,献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忠诚。
评析:
第一句“河阳花作县”:河阳是地名,即河阳县,在现在的河南孟州。此句中的“花”应是形容河阳的美丽,同时用“花作县”的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河阳的如花之美丽。
第二句“秋浦玉为人”:秋浦,即秋浦河,在现在的安徽贵池。这句中的“玉”可能是形容秋浦河的清澈,如玉一般的纯净。同时,“玉为人”的比喻手法,也赞美了崔秋浦的人格、品质和为人。
第三句“地逐名贤好”:这句话表达了地方因名贤而更加美好的意思。“地逐”可以理解为地方因为,“名贤”应是指崔秋浦,表达他是一位贤能的人。“好”是赞美之词。
第四句“风随惠化春”:这句话用到了比喻手法,“风随”可以理解为风气、习俗随着,“惠化”是指崔秋浦的仁政、教化,“春”则象征着春天的温暖、生机,表达崔秋浦的治理给地方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暖意。
第五句“水从天汉落”:这句话用到了夸张手法,“天汉”是指天河,这里比喻为高处,“落”是形容水从高处落下。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河水从高处奔腾而下的壮丽景象。
第六句“山逼画屏新”:这句话用了比喻手法,“山逼”形容山峰的险峻、逼人,“画屏新”则形容山峰如新画出的画屏一样美丽。这句话描绘了山峰的险峻和壮美。
第七句“应念金门客”:这句话用到了指代手法,“金门客”指代的是在金门任职的人,这里应该是指崔秋浦。“念”表达了诗人对崔秋浦的怀念之情。
第八句“投沙吊楚臣”:这句话用了典故,“投沙”是指东汉时期,苏武被困匈奴,被迫在北海牧羊,后来又流放到西域。“楚臣”是指楚国的忠臣。这里表达了崔秋浦在西域任职时,也像苏武一样忠诚于朝廷,尽职尽责。同时,“吊”表达了诗人对崔秋浦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夸张和典故等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河阳和秋浦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赞美了崔秋浦的贤能和忠诚。通过诗人的深情缅怀和敬仰,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国家治理的关注。
历史诗评:
《石园诗话》:
太白《赠崔秋浦》三首,又云:“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又云:“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想见崔公壮年俊伟。廉隅自爱,故太白深许之。
典故吏隐 大隐金门 待诏金门 东方避世 避世金门 避世金马门 金门客 金门遗世 金门隐 金马梦 金马客 金马朔 金马避世 陆沈
相关人物东方朔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205~
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閒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简释
吏隐:指人行为高洁又不隐遁山林。元袁桶《次韵抵平石》:“金门吏隐愧相如,岁月这巡翰墨疏。”
典故吊屈 吊屈原 吊楚臣 吊沉湘 吊长沙 吊灵均 奠楚魂 投湘赋 诗吊汨罗魂
相关人物贾谊
《史记》卷八十四《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韦昭云:『适,谴也。』」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
自屈原沈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简释
吊楚臣:指自伤身世。唐李白《赠崔秋浦》:“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典故栽花潘令栽花潘岳桃李一城春色桃李河阳河阳河阳一县花河阳令河阳满县花满城花满县花潘令在河阳潘令河阳潘令县中花潘令花潘安县潘岳县潘县花潘花种桃李种花满县花封贤令尹花情似河阳花成县花明潘子县花映河阳花满县花县要花满县相关人物潘岳《白氏六帖》卷二十一潘岳为河阳令,种桃李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八〈庾信·春赋〉宜春苑中春已归,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河阳一县并是花,金谷从来满园树。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九〈枯树赋〉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悽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简释河阳一县花:用作咏花之词,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唐李商隐《县中恼饮席》:“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