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诗词  古典诗词     

五律NO.32: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756年)

  

盛唐 · 李白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简括: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此诗深挚沉郁,词旨宏远,每句皆含丰富的意蕴。首两句写地理形势,实为诗人胸襟之抒发;次两句写慈亲之恋和报国之心,凝聚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后两句描绘自然,颇具禅意,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高尚品节的追求。全诗笔力雄健,情韵悠长,为世人称道。

  

  字词:

  “西江”和“东越”使用了具有强烈视觉感的地理名词,让读者感受到地理的广阔和壮丽,营造了一个宏大的背景。

  “天柱”和“海门”则以高远辽阔的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去割”使用了动词“去”,表达了诗人决绝的心态。

  “慈亲恋”和“报国心”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现,使用了富有象征性的词汇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好风”使用了形容词“好”,为风赋予了积极的意义,也让落日的景象更加生动。

  “流水”则以流水的永恒特性来象征时间的流逝。

  “引长吟”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时的内心情感,使用“吟”,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披裘者”使用了名词“裘”,暗指诗人自己。

  “不取金”则表达了诗人对金钱的淡泊态度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翻译:

  西江高耸如天柱,东海门户深远。

  

  离家割舍慈父母的恩情,踏上行军的忧思与报国的决心。

  

  美好的风儿吹拂着夕阳,流水引发长久的吟唱。

  

  五月时节穿着暖裘的人们,应该明白物质财富并非最重要的。

  

  评析: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具有强烈视觉感的意象。“西江”和“东越”两个地理位置的词语,使读者脑海中浮现出壮丽的地理景象。“天柱”和“海门”则以高远辽阔的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在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家庭和国家的深深忧虑和责任感。“去割”表达了诗人决绝的心态,“慈亲恋”和“报国心”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现。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这里,诗人以落日和流水的自然景象来象征时间的流逝,而“好风”则为这种流逝赋予了积极的意义。“长吟”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时的内心情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这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诗人对自身品行的期许。“披裘者”暗指诗人自己,“不取金”则表达了诗人对金钱的淡泊态度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国家的深深忧虑和责任感,以及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诗中自然景象的描绘与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丽而又感人的画面。

  

  历史诗评无,典故五月披裘

  

  五月披裘 披裘 负薪 负薪裘 负裘

相关人物披裘公

晋·皇甫谧《高士传》上卷

披裘公者,吴人也。延陵季子出游,见道中遗金,顾而睹之,与公曰:「取彼金。」公投鏕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而视之卑?吾披裘而负薪,岂取遗金者哉?」季子大惊,既谢而问其姓名,曰:「何足语姓名?」

简释

负薪裘:咏隐士。唐王昌龄《放歌行》:“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

上一章 五律NO.31:送张舍人江东 魔式笔记之李白诗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