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欢脱小娘子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作品  原创征文 

洗三

欢脱小娘子

现在沈宝出生已经两天了,明日就要办洗三礼,这两天沈宝使劲儿用自己的耳朵收集一切信息,终于打听到这里是大周朝,是一个历史上找不到的朝代,她这辈子的老爹是大周朝义勇侯爷,她这位便宜老爹一共有一妻五妾,沈宝内心吐槽老爹的女人可真多,但是,沈老爹不止女人多,儿女也多啊!他有十六个儿子和十三个女儿,一共是二十九个儿女,沈宝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都是被“震惊”两字填满了,正如之前所料,她真是陷入猪窝了。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惊叹的是沈宝的生母,大太太秦氏,在沈岳的二十九个儿女中,秦氏生了八子五女,都快生了沈岳一半的孩子,这生育能力让沈宝恨不得惊掉下巴。但是,沈宝后面听到的事让人不由觉得秦氏是被什么福运附身了一样。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沈宝细细道来。沈家的爵位是由沈宝的曾祖父太老爷打下来的,太老爷出身商人之家,当年太老爷的母亲也就是沈宝的高祖母接连生了五个女儿没有生下儿子,高祖父为了自己的家业有人继承就娶了个二房,那个二房刚过门就生下了一个儿子,之后二房又生了儿子,那二房生的貌美如花又接连生了几个儿子惹得高祖父差点宠妾灭妻,高祖母为了对付二房给高祖父纳了好几个小妾,哪知纳妾过后高祖母又怀孕了,这次高祖母终于生了儿子 这个儿子是沈宝曾祖父的胞兄,之后高祖母又接连生下两个儿子,而那二房在此期间又接连生下两子两女,曾祖父是高祖母生的第二个儿子,高祖母给高祖父纳的小妾也都各有一子。

在这个士农工商的古代,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再加上高祖父偏心二房生的四子两女,高祖母在家中受了不少二房的气,而曾祖父的胞兄要和二房生的庶长兄争夺族长的地位,胞弟又不争气,于是乎沈宝的曾祖父决定从军,和几个异母兄长商议过后就带着妻儿上战场去了,在军队中曾祖父以出色的战功博得了皇帝的赏识,在曾祖父的赫赫战功之下皇帝封曾祖父为义勇侯。

就这样沈宝的曾祖父不仅得了个侯爵,还给自己的母亲挣得二品诰命让母亲翻身做主人,还帮自己的胞兄夺得族长之位。

后来,沈宝的曾祖父在五十岁的时候把爵位传给了自己的嫡长子,也就是沈宝的祖父沈老太爷,如今沈宝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已经一百岁,两位老人依旧在世,在这个时代活到一百岁的没多少人,沈宝的曾祖父曾祖母算是长寿了。

沈宝的祖父沈老太爷年轻时娶了威远侯的女儿梁氏,并且还纳了四个小妾,这一妻四妾共为祖父生了八子八女,其中正妻梁氏生了三子四女,现任侯爷沈岳正是梁氏生的嫡长子,所以梁氏是沈宝的亲祖母,另外府上的三老爷和五老爷还有出嫁的大姑、三姑,五姑和七姑都梁氏所生,祖父的另外五子四女都是四个老姨娘生的,沈岳成亲过后,祖父就将爵位传给了他,自己和妻子梁氏颐养天年去了。

沈岳的妻子秦氏出身忠义伯府,秦氏的母亲是老忠义伯的正妻,她与沈岳年少相识,两人也是情投意合,再加上沈秦两家本就有意联姻,于是乎秦氏就顺理成章的嫁给了沈岳。前面谈婚论嫁如此顺利,秦氏本以为嫁过之后也会过得顺风顺水,哪成想在子嗣上秦氏就栽了跟头。

秦氏嫁进门十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沈岳到是不急,可秦氏和沈家其他人着急啊!要知道沈岳可是有爵位要传的,而当时沈岳的两个同胞弟弟中三老爷有一个儿子,五老爷有一个儿子,五老爷的嫡妻还在怀着身孕也不知是男是女,这也不能过继亲弟弟唯一的儿子吧!可是五老爷的庶长子才2岁,嫡子还没出生,能不能养大都是未知数,经沈秦两家商量让沈岳纳妾生子,一开始沈岳是不同意,但是经秦氏劝说了许久,沈岳终于同意了。

在秦氏和沈岳的正院设立在侯府正东方向,名唤正安堂,在正安堂以南的方向有一处大院子名为紫霞居,紫霞居是沈岳的五个小妾住处,在紫霞居里正东方有一个正厢房,正厢房南北两侧各有并立的两个小厢房,一共五间厢房。

沈岳纳的第一个妾室正是住在紫霞居正厢房的薛姨娘,薛姨娘是老平阳伯的庶女,只因老平阳伯过世,不得不为父守孝到18岁,出了孝期之后本应该嫁人为正室的,可继承爵位的嫡兄却贪图钱财打算将她卖给别人做妾,而刚巧碰到沈岳要纳妾,薛姨娘的嫡兄不知用了什么手段把她卖到沈府做妾了。

刚进沈府的薛姨娘十分害怕,害怕自己被嫡兄嫁给了老头子,结果真正见到沈岳时她才放心了,那时的沈岳才刚年过三十,相貌堂堂,一见面就把薛姨娘迷住了,待得知是因为秦氏不能生育而让沈岳纳妾生子之后,薛姨娘的心里燃起了火光。

薛姨娘的肚子很争气,进门没多久就怀上了,当时侯府里所有人都以为薛姨娘会生下沈岳的长子,府里的下人更以为薛姨娘日后会母凭子贵,有不少人背地里都巴结她,可哪成想,十月怀胎一朝落地,薛姨娘生了个女儿,侯府里有人高兴有人失望,虽然薛姨娘生了个女儿,可那是沈岳的第一个孩子,对此也是很高兴的,而薛姨娘等人有些失望,薛姨娘本以为能生下沈岳的继承人,谁成想生了个女儿,而秦氏失望是自己未曾生育,原本期待薛姨娘能生个儿子给她养,结果生了个女儿,于是秦氏又开始盘算纳妾的事儿。

而在大姑娘出生几个月后秦氏居然被诊出有了身孕,这可轰动了整个侯府,秦氏嫁进门十年,吃了多少药看了多少大夫都未曾有孕过,这突然就怀了身子,可让全府上下全都沸腾,老太爷和老太太梁氏可满心期待秦氏这头胎能生下嫡长子,而沈岳夫妻两也是这么盼望的。待到瓜熟蒂落时秦氏也生了个女儿,老太爷和老太太虽然有些失望可到底也是高兴的,毕竟孙子可以以后再生,实在不行再让沈岳纳妾生子或者过继三老爷和五老爷的儿子。

沈岳夫妻两对二姑娘可谓如珠似宝的宠着,秦氏当年生二姑娘时已经二十九岁了,害怕沈岳以后没儿子又再纳了几个妾进门,本来生了二姑娘已经让沈岳夫妻两惊喜了,可在二姑娘一岁多的时候秦氏又怀了身孕,与此同时,紫霞居正厢房的薛姨娘也怀了二胎,两人月份几乎相同。

在二姑娘两岁半的时候秦氏生下沈岳的嫡长子。过了七天,薛姨娘也生下了沈岳的次子。秦氏和薛氏相继生下了儿子,但是由于秦氏比薛氏早几天发动,就这样秦氏生下嫡长子。

而沈岳在嫡长子洗三的时候就为其请封世子并给其取名沈祎清,现今沈祎清已经19岁了,目前还在京城郊外一个有名的学院天香书院读书,准备来年的大考。

秦氏在生下二姑娘和长子之后就如同打通任督二脉一般就一直生生生,生到最后居然生了八子五女,府上的大爷,三爷,五爷还有七,十,十三,十四和十五等八位小爷以及二三五八和十三这五位姑娘都是秦氏生的,沈宝正好是最小的十三姑娘,秦氏的这福气可谓让沈宝不得不惊叹。

紫霞居东厢房的那位薛姨娘比秦氏年轻几岁,也比秦氏早生育也不过是生了一子一女罢了,这一女一子分别是出嫁的大姑娘和二爷沈祎辛,二爷今年也是19岁,他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们在天香书院读书。

沈宝再打算说一说沈岳的另外几个姨娘,二姨娘肖氏出身商人之家,住在紫霞居第一间南厢房,她当年是秦氏做主纳进门的,一是为了传宗接代,二是为了钱。当年肖家在商场出现危机急需要人帮忙,刚巧沈家纳妾,肖家就把女儿送进府了。这位肖姨娘共为沈岳生了一子三女,分别是府上的16岁的四姑娘,12岁的六爷,7岁的七姑娘和2岁的十姑娘,值得一提的是上次戳沈宝的小姑娘就是肖姨娘生的七姑娘。

三姨娘邢氏出身穷苦人家,她住在紫霞居第一间北厢房,邢姨娘是年幼时被卖入府里,只因她生的还算漂亮,做丫鬟时又谨小慎微,秦氏见她如此便也抬她为妾,邢姨娘共生了两子两女,分别是11岁的六姑娘,7岁的十二爷和一对2岁的龙凤胎姐弟,这对龙凤胎分别是九姑娘和十六爷,六姑娘正是之前哄着沈宝安静下来的那个蓝衣女孩,沈宝还没有见过她的两个胞弟和胞妹。

四姨娘郑氏住在紫霞居第二间南厢房,她与邢氏是一样的出身,性格温和又比前三位姨娘貌美,年纪已经三十九依然身姿窈窕,柳眉笑目更让人可亲可敬。郑姨娘她生了三子两女分别是15岁的四爷,11岁的八爷,8岁十一爷还有一对1岁的双胞胎姐妹十一姑娘和十二姑娘

五姨娘韩氏是沈岳的同僚相赠,她住在紫霞居第二间北厢房,要说沈岳的所有妻妾中单数这韩姨娘生的最美,半老徐娘的年纪依然风韵犹存,一双远山眉携秋波眼,一张点红降的桃唇足以让男子为之倾倒,韩姨娘来到沈府十八年了只生了个儿子,也就是府上10岁的九爷。

因着兄弟们都还在书院读书尚未回家,大姑娘和二姑娘已经出嫁,沈宝未曾见过他们,另外府里的八姑娘,九姑娘和十姑娘都是才两岁的孩子还要奶娘精心照顾,三个小姑娘又正是调皮的时候,家里人怕她们会抓小婴儿故而暂时还没让三个小姑娘来看妹妹,至于郑姨娘所生的十一姑娘和十二姑娘才1岁,两人还在学走路呢!

沈宝收集到这些信息的时候都惊呆了,老爹沈岳的生育能力真是强悍,当然,沈宝的娘秦氏也是个厉害的。

另外沈宝还从大人们只言片语中得知她的曾祖父曾祖母一年前跟着三叔回乡下老家了,前几天已经从老家动身要回来了,想来能赶上明天沈宝的洗三,而祖父祖母在两年前秦氏生了对龙凤胎的时候,由于龙凤胎中的弟弟身子骨太弱需要去南方找一位神医相助,两位老人立马动身带着孙子去了南方,走的时候还把秦氏生的十爷,十三爷和十四爷也带走了,因为秦氏那时刚生产又还要照顾龙凤胎中的姐姐,老太太梁氏就主动帮秦氏减轻负担,把家里最小的嫡孙带在身边,上个月来信说孙子的身子已经调理得差不多了,两位老人要带着孙子回家了。

此刻京城里正飘着雪。

秦氏的娘家忠义伯府内宅,在伯府正院里一位老妇人和一位中年美妇正在谈话,老妇捂着暖壶说道“也不知你二姐如今怎么样了?快一年了都没见她回来过,我们住的地方离京城也不远,要不是你哥哥说天气寒冷不让进城,我都想去看看你二姐了”,美妇正吃着果子说道“二姐就住在京城,离娘家也不远她要是什么事儿早就派人来告诉娘了,娘也不用太过操心”。

原来这老妇人正是秦氏的母亲忠义伯府的老太太,而那中年美妇是秦氏的嫡亲三妹,秦氏的这位妹妹生的鸭蛋脸,一双水杏眼显得娇俏可爱,一点也不像嫁了人的样子,老太太一脸担忧的说道“话虽如此,可是这么久没见难免心里有些想念,我这辈子就生了两子四女,你的两个兄弟是天天见着用不着担心,你大姐嫁的远些,一年就能回来一次,你五妹早年跟着你妹夫外放去了要过年才回来,唯独你和你二姐嫁的近时常来看娘,可娘现在都快十个月未见你二姐了,难免想着她是不是有什么事儿?”

一位身形微胖的女子从侧房出来,听到老太太这些话心中有些难过,这女子生的圆脸与老太太如出一辙,她正是秦氏嫡亲的大姐,秦大姐嫁的远 一年到头也不过偶尔回娘家一次,她不像两个妹妹一样能常伴父母左右,身为长姐却不能和两个妹妹一起为父母尽孝这让她心里觉得有些愧对父母和妹妹们,秦大姐走到老太太身边安慰“娘,二妹是有福之人想来不会有什么事的”。

一旁的秦三妹也宽慰着老太太,忽然,从大门外传来银铃般的声音“外祖母”,听到声音就知道是秦氏的女儿沈家五姑娘沈宝珠来了,老太太忙命人去接她,沈五姑娘穿着粉色背巾,内搭蓝色小袖,下着粉色长裙,身披白色狐皮披风,兴冲冲地蹦哒到外祖父家,到忠义伯府门口由大舅母萧氏来接她进去。

一进正院,就瞧见外祖母和大姨三姨都在,沈宝珠就先向老太太和两位姨母问好,老太太和两个姨母拉着她好一番问候。

老太太嗔怪道“你这小祖宗,怎么这么久都来看外祖母”。

“就是,你这小丫头片子,你娘这么久没来你和你姐也不知道来找外祖母说说话,话说回来你三姐怎么没来?”。秦三妹一边给沈五弹雪一边打趣她。

面对外祖母和姨母发难,沈五只好笑着解释“母亲说我今年11岁该学习针织女工和管家了,遂不让我出门,母亲还说三姐今年都16了也该说亲了,不能让她再像以前一样野,也就没让三姐出门,今年四月母亲又被诊出有了身子,母亲怕外祖母知道了会担心她就一直没来外祖母家,也不让我们来和您说,直到前天夜里母亲生了小妹,这才让我来跟外祖母说”。

屋里的几个女人听此消息不由得惊了一下,秦三妹惊道“二姐也太能生了,两年前生龙凤胎时候已经四十八了,如今年到五十了还能生个姑娘”。

想到女儿大龄生女,秦老太太有些担心女儿的身子急忙问“那你母亲现在怎么样了?”“是啊!你母亲现在如何了?”秦大姐和秦大太太也很担心秦氏。

沈五答道“我母亲好着呢!能吃能睡,外孙女这次来是想请外祖母和舅舅舅母,姨夫姨母明儿去看小妹洗三”。

闻言,秦老太太等人才放心,答应明日赴宴,“珠丫头,明日外祖母和舅母他们一定去你家看小妹妹,今日你就别回去了,在外祖母家跟你几个表姐还有几个侄女一起玩,赶明跟我们一起回去可好?”秦老太太搂着沈宝珠笑问,秦老太太多久未见外孙女想留她在这里住一晚。

沈宝珠在家里憋了这么久自然不想这么快回家,也就答应了秦老太太。

现在沈宝出生已经两天了,明日就要办洗三礼,这两天沈宝使劲儿用自己的耳朵收集一切信息,终于打听到这里是大周朝,是一个历史上找不到的朝代,她这辈子的老爹是大周朝义勇侯爷,她这位便宜老爹一共有一妻五妾,沈宝内心吐槽老爹的女人可真多,但是,沈老爹不止女人多,儿女也多啊!他有十六个儿子和十三个女儿,一共是二十九个儿女,沈宝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都是被“震惊”两字填满了,正如之前所料,她真是陷入猪窝了。

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惊叹的是沈宝的生母,大太太秦氏,在沈岳的二十九个儿女中,秦氏生了八子五女,都快生了沈岳一半的孩子,这生育能力让沈宝恨不得惊掉下巴。但是,沈宝后面听到的事让人不由觉得秦氏是被什么福运附身了一样。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沈宝细细道来。沈家的爵位是由沈宝的曾祖父太老爷打下来的,太老爷出身商人之家,当年太老爷的母亲也就是沈宝的高祖母接连生了五个女儿没有生下儿子,高祖父为了自己的家业有人继承就娶了个二房,那个二房刚过门就生下了一个儿子,之后二房又生了儿子,那二房生的貌美如花又接连生了几个儿子惹得高祖父差点宠妾灭妻,高祖母为了对付二房给高祖父纳了好几个小妾,哪知纳妾过后高祖母又怀孕了,这次高祖母终于生了儿子这个儿子是沈宝曾祖父的胞兄,之后高祖母又接连生下两个儿子,而那二房在此期间又接连生下两子两女,曾祖父是高祖母生的第二个儿子,高祖母给高祖父纳的小妾也都各有一子。

在这个士农工商的古代,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再加上高祖父偏心二房生的四子两女,高祖母在家中受了不少二房的气,而曾祖父的胞兄要和二房生的庶长兄争夺族长的地位,胞弟又不争气,于是乎沈宝的曾祖父决定从军,与几位异母兄长商议过后就带着妻妾上战场去了,在军队中曾祖父以出色的战功博得了皇帝的赏识,在曾祖父的赫赫战功之下皇帝封曾祖父为义勇侯,并且还给其发妻和生母赐诰命。

就这样沈宝琳的曾祖父不仅得了爵位,最后还给自己的母亲挣得二品诰命让母亲翻身做主人,还帮自己的胞兄夺得族长之位。

后来,沈宝的曾祖父在五十岁的时候把爵位传给了自己的嫡长子,也就是沈宝的祖父沈老太爷,如今沈宝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已经九十多岁,两位老人依旧在世,在这个时代活到九十多岁的没多少人,沈宝的曾祖父曾祖母算是长寿了。

沈宝的祖父沈老太爷年轻时娶了威远侯的女儿梁氏,并且还纳了四个小妾,这一妻四妾共为祖父生了八子八女,其中正妻梁氏生了三子四女,现任侯爷沈岳正是梁氏生的嫡长子,所以梁氏是沈宝的亲祖母,另外府上的三老爷和五老爷还有出嫁的大姑、三姑,五姑和七姑都梁氏所生,祖父的另外五子四女都是四个老姨娘生的,沈岳成亲过后,祖父就将爵位传给了他,自己和妻子梁氏颐养天年去了。

沈岳的妻子秦氏出身忠义伯府,秦氏的母亲是老忠义伯的正妻,她与沈岳年少相识,两人也是情投意合,再加上沈秦两家本就有意联姻,于是乎秦氏就顺理成章的嫁给了沈岳。前面谈婚论嫁如此顺利,秦氏本以为嫁过之后也会过得顺风顺水,哪成想在子嗣上秦氏就栽了跟头。

秦氏嫁进门十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沈岳到是不急,可秦氏和沈家其他人着急啊!要知道沈岳可是有爵位要传的,而当时沈岳的两个同胞弟弟中三老爷有一个儿子,五老爷有一个儿子,五老爷的嫡妻还在怀着身孕也不知是男是女,这也不能过继亲弟弟唯一的儿子吧!可是五老爷的庶长子才2岁,嫡子还没出生,能不能养大都是未知数,经沈秦两家商量让沈岳纳妾生子,一开始沈岳是不同意,但是经秦氏劝说了许久,沈岳终于同意了。

在秦氏和沈岳的正院设立在侯府正东方向,名唤正安堂,在正安堂以南的方向有一处大院子名为紫霞居,紫霞居是沈岳的五个小妾住处,在紫霞居里正东方有一个正厢房,正厢房南北两侧各有并立的两个小厢房,一共五间厢房。

沈岳纳的第一个妾室正是住在紫霞居正厢房的薛姨娘,薛姨娘是老平阳伯的庶女,只因老平阳伯过世,不得不为父守孝到18岁,出了孝期之后本应该嫁人为正室的,可继承爵位的嫡兄却贪图钱财打算将她卖给别人做妾,而刚巧碰到沈岳要纳妾,薛姨娘的嫡兄不知用了什么手段把她卖到沈府做妾了。

刚进沈府的薛姨娘十分害怕,害怕自己被嫡兄嫁给了老头子,结果真正见到沈岳时她才放心了,那时的沈岳才刚年过三十,相貌堂堂,一见面就把薛姨娘迷住了,待得知是因为秦氏不能生育而让沈岳纳妾生子之后,薛姨娘的心里燃起了火光。

薛姨娘的肚子很争气,进门没多久就怀上了,当时侯府里所有人都以为薛姨娘会生下沈岳的长子,府里的下人更以为薛姨娘日后会母凭子贵,有不少人背地里都巴结她,可哪成想,十月怀胎一朝落地,薛姨娘生了个女儿,侯府里有人高兴有人失望,虽然薛姨娘生了个女儿,可那是沈岳的第一个孩子,对此也是很高兴的,而薛姨娘等人有些失望,薛姨娘本以为能生下沈岳的继承人,谁成想生了个女儿,而秦氏失望是自己未曾生育,原本期待薛姨娘能生个儿子给她养,结果生了个女儿,于是秦氏又开始盘算纳妾的事儿。

而在大姑娘出生几个月后秦氏居然被诊出有了身孕,这可轰动了整个侯府,秦氏嫁进门十年,吃了多少药看了多少大夫都未曾有孕过,这突然就怀了身子,可让全府上下全都沸腾,老太爷和老太太梁氏可满心期待秦氏这头胎能生下嫡长子,而沈岳夫妻两也是这么盼望的。待到瓜熟蒂落时秦氏也生了个女儿,老太爷和老太太虽然有些失望可到底也是高兴的,毕竟孙子可以以后再生,实在不行再让沈岳纳妾生子或者过继三老爷和五老爷的儿子。

沈岳夫妻两对二姑娘可谓如珠似宝的宠着,秦氏当年生二姑娘时已经二十九岁了,害怕沈岳以后没儿子又再纳了几个妾进门,本来生了二姑娘已经让沈岳夫妻两惊喜了,可在二姑娘一岁多的时候秦氏又怀了身孕,与此同时,紫霞居东厢房的薛姨娘也怀了二胎,两人月份几乎相同。

在二姑娘两岁半的时候秦氏生下沈岳的嫡长子。过了七天,薛姨娘也生下了沈岳的次子。秦氏和薛氏相继生下了儿子,但是由于秦氏比薛氏早几天发动,就这样秦氏生下嫡长子。

而沈岳在嫡长子洗三的时候就为其请封世子并给其取名沈祎清,现今沈祎清已经19岁了,目前还在京城郊外一个有名的学院天香书院读书,准备来年的大考。

秦氏在生下二姑娘和长子之后就如同打通任督二脉一般就一直生生生,生到最后居然生了八子五女,府上的大爷,三爷,五爷还有七,十,十三,十四和十五八位小爷以及二三五八和十三这五位姑娘都是秦氏生的,沈宝正好是最小的十三姑娘,秦氏的这福气可谓让沈宝不得不惊叹。

紫霞居正厢房的那位薛姨娘比秦氏年轻几岁,也比秦氏早生育也不过是生了一子一女罢了,这一女一子分别是出嫁的大姑娘和二爷沈祎辛,二爷今年也是19岁,他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们在天香书院读书。

沈宝再打算说一说沈岳的另外几个姨娘,二姨娘肖氏出身商人之家,住在紫霞居第一间南厢房,她当年是秦氏做主纳进门的,一是为了传宗接代,二是为了钱。当年肖家在商场出现危机急需要人帮忙,刚巧沈家纳妾,肖家就把女儿送进府了。这位肖姨娘共为沈岳生了一子三女,分别是府上的16岁的四姑娘,12岁的六爷,7岁的七姑娘和2岁的十姑娘,值得一提的是上次戳沈宝的小姑娘就是肖姨娘生的七姑娘。

三姨娘邢氏出身穷苦人家,她住在紫霞居第一间北厢房,邢姨娘是年幼时被卖入府里,只因她生的还算漂亮,做丫鬟时又谨小慎微,秦氏见她如此便也抬她为妾,邢姨娘共生了两子两女,分别是11岁的六姑娘,7岁的十二爷和一对2岁的龙凤胎姐弟,这对龙凤胎分别是九姑娘和十六爷,六姑娘正是之前哄着沈宝安静下来的那个蓝衣女孩,沈宝还没有见过她的三个同胞弟妹。

四姨娘郑氏住在紫霞居第二间南厢房,她与邢氏是一样的出身,性格温和又比前三位姨娘貌美,年纪已经四十三了依然身姿窈窕,柳眉笑目更让人可亲可敬。郑姨娘她生了三子两女分别是15岁的四爷,11岁的八爷,8岁十一爷还有一对1岁的双胞胎姐妹十一姑娘和十二姑娘。

五姨娘韩氏是沈岳的同僚相赠,她住在紫霞居第二间北厢房,要说沈岳的所有妻妾中单数这韩姨娘生的最美,半老徐娘的年纪依然风韵犹存,一双远山眉携柳叶目,一张点红降的桃唇足以让男子为之倾倒,韩姨娘来到沈府十八年了只生了个儿子,也就是府上10岁的九爷。

因着兄弟们都还在书院读书尚未回家,大姑娘和二姑娘已经出嫁,沈宝未曾见过他们,另外府里的八姑娘,九姑娘和十姑娘都是才两岁的孩子还要奶娘精心照顾,三个小姑娘又正是调皮的时候,家里人怕她们会抓小婴儿故而暂时还没让三个小姑娘来看妹妹,至于郑姨娘所生的十一姑娘和十二姑娘才1岁,两人还在学走路呢!

沈宝收集到这些信息的时候都惊呆了,老爹沈岳的生育能力真是强悍,当然,沈宝的娘秦氏也是个厉害的。

另外沈宝还从大人们只言片语中得知她的曾祖父曾祖母一年前跟着三叔回乡下老家了,前几天已经从老家动身要回来了,想来能赶上明天沈宝的洗三,而祖父祖母在两年前秦氏生了对龙凤胎的时候,由于龙凤胎中的弟弟身子骨太弱需要去南方找一位神医相助,两位老人立马动身带着孙子去了南方,走的时候还把秦氏生的十爷,十三爷和十四爷也带走了,因为秦氏那时刚生产又还要照顾龙凤胎中的姐姐,老太太梁氏就主动帮秦氏减轻负担,把家里最小的嫡孙带在身边,上个月来信说孙子的身子已经调理得差不多了,两位老人要带着孙子回家了。

此刻京城里正飘着雪。

秦氏的娘家忠义伯府内宅,在伯府正院里一位老妇人和一位中年美妇正在谈话,老妇捂着暖壶说道“也不知你二姐如今怎么样了?快一年了都没见她回来过,我们住的地方离京城也不远,要不是你哥哥说天气寒冷不让进城,我都想去看看你二姐了”,美妇正吃着果子说道“二姐就住在京城,离娘家也不远她要是什么事儿早就派人来告诉娘了,娘也不用太过操心”。

原来这老妇人正是秦氏的母亲诚意伯府的老太太,而那中年美妇是秦氏的嫡亲三妹,秦氏的这位妹妹生的鸭蛋脸,一双水杏眼显得娇俏可爱,一点也不像嫁了人的样子,老太太一脸担忧的说道“话虽如此,可是这么久没见难免心里有些想念,我这辈子就生了两子四女,你的两个兄弟是天天见着用不着担心,你大姐嫁的远些,一年就能回来一次,你五妹早年跟着你妹夫外放去了要过年才回来,唯独你和你二姐嫁的近时常来看娘,可娘现在都快十个月未见你二姐了,难免想着她是不是有什么事儿?”

一位身形微胖的女子从侧房出来,听到老太太这些话心中有些难过,这女子生的圆脸与老太太如出一辙,她正是秦氏嫡亲的大姐,秦大姐嫁的远 一年到头也不过偶尔回娘家一次,她不像两个妹妹一样能常伴父母左右,身为长姐却不能和两个妹妹一起为父母尽孝这让她心里觉得有些愧对父母和妹妹们,秦大姐走到老太太身边安慰“娘,二妹是有福之人想来不会有什么事的”。

一旁的秦三妹也宽慰着老太太,忽然,从大门外传来银铃般的声音“外祖母”,听到声音就知道是秦氏的女儿沈家五姑娘沈宝珠来了,老太太忙命人去接她,沈五姑娘穿着粉色背巾,内搭蓝色小袖,下着粉色长裙,身披白色狐皮披风,兴冲冲地蹦哒到外祖父家,到诚意伯府门口由大舅母萧氏来接她进去。

一进正院,就瞧见外祖母诚意伯老太太和大姨三姨都在,沈宝珠就先向老太太和两位姨母问好,老太太和两个姨母拉着她好一番问候。

老太太嗔怪道“你这小祖宗,怎么这么久都来看外祖母”。

“就是,你这小丫头片子,你娘这么久没来你和你姐也不知道来找外祖母说说话,话说回来你三姐怎么没来?”。秦三妹一边给沈五弹雪一边打趣她。

面对外祖母和姨母发难,沈五只好笑着解释“母亲说我今年11岁该学习针织女工和管家了,遂不让我出门,母亲还说三姐今年都16了也该说亲了,不能让她再像以前一样野,也就没让三姐出门,今年四月母亲又被诊出有了身子,母亲怕外祖母知道了会担心她就一直没来外祖母家,也不让我们来和您说,直到前天夜里母亲生了小妹,这才让我来跟外祖母说”。

屋里的几个女人听此消息不由得惊了一下,秦三妹惊道“二姐也太能生了,两年前生龙凤胎时候已经四十八了,如今年到五十了还能生个姑娘”。

想到女儿大龄生女,秦老太太有些担心女儿的身子急忙问“那你母亲现在怎么样了?”“是啊!你母亲现在如何了?”秦大姐和秦大太太也很担心秦氏。

沈五答道“我母亲好着呢!能吃能睡,外孙女这次来是想请外祖母和舅舅舅母,姨夫姨母明儿去看小妹洗三”。

闻言,秦老太太等人才放心,答应明日赴宴,“珠丫头,明日外祖母和舅母他们一定去你家看小妹妹,今日你就别回去了,在外祖母家跟你几个表姐还有几个侄女一起玩,赶明跟我们一起回去可好?”秦老太太搂着沈宝珠笑问,秦老太太多久未见外孙女想留她在这里住一晚。

沈宝珠在家里憋了这么久自然不想这么快回家,也就答应了秦老太太。

与此同时,几辆马车停在义勇侯府外宅门前面,沈岳带着几名家眷站在府门外迎接马车。为首的马车里下来两位老人并牵着十岁女孩并一个两三岁的男童。见到两位老人下车,沈岳立马迎上去“父亲母亲这一路来辛苦了”,这两位正是沈府的老太爷和老太太,老太爷胡子细长,国字脸和沈岳如出一辙,老太太一身富贵,如今年过古稀,老太太的丹凤眼依然炯炯有神,眼角的细纹不多。两人带着几个小孙子孙女刚从南方回来,两位老人家年过古稀却身子骨依然硬朗。

沈岳看着老太爷手里牵着的男童,想到这是他离开家两年的小儿子,看着身子单薄的小儿子脸上尽是陌生,沈岳心里有些愧对小儿子,两年前他出身的时候实在太弱,刚过了洗三礼就跟着祖父祖母去了南方调养,相比较之下与他一同出生的姐姐就身体好得很。

后面一辆马车下来四个男童,大一点似乎有七八岁了,三个小的大约五六岁,其中两个小男孩长得一模一样,应该是对双胞胎,那个大一点的男孩一见到沈岳就兴冲冲地跑过来喊了一声父亲,他是沈岳的第十子,名唤沈祎扬,今年8岁,两年前跟着祖父祖母离开的时候他已经6岁了,自然记得沈岳,沈祎扬长着大眼细眉,一张小圆脸胖乎乎的,两个双胞胎男孩是沈岳的十三子祎德和十四子祎璋,今年5岁,两年前离开家的时候才三岁,这对双胞胎长得比哥哥还圆滚滚,对沈岳只有模糊地印象,只是见自家哥哥喊父亲也跟着哥哥喊,而方才随老太太下车的女孩是三老爷的嫡幼女沈宝茵,最后一个男孩是她的嫡亲弟弟沈祎才,姐弟两个恭恭敬敬地喊了声“大伯父”。

沈岳看着四个儿子都长大了,长得白白胖胖的,心里高兴。

沈岳让人帮忙把行李搬下来,自己带着父母和儿子进府。沈老太爷老太太一进府就瞧见有人在准备红鸡蛋,还有在做…,似乎府里有什么大喜事儿,想到还有几天才到大年三十,要是在准备过年的东西未免有些早了。

沈老太太正准备问儿子,还没问出口沈岳就提前说了“父亲母亲,这次回来可赶巧了,前天夜里贞娘又给您生了个小孙女”,贞娘是秦氏的乳名。

老太爷夫妻一听说大儿媳又生了个孙一时大喜,沈老太太喜道“这贞娘就是有福啊!早年未曾生一男半女,哪成想十年后一生就是一连串,快,待我和你父亲先去荣寿堂换个衣裳,老大,你等会儿来接我去瞧瞧小孙女去”。

“是,母亲”

“何必等会去,现在就直接去看看孩子”老太爷是个急性子的人。

沈老太太瞪了他一眼“你这老糊涂,越活越回去了,咱们刚回来一身的风尘,孙女才生下来几天呐!身娇肉贵的,万一染了孩子,那可如何是好”,“更何况一路奔波,扬小爷们几个也累了,让他们先去洗洗澡,精神精神,好让他们先去看看自己的亲娘”。

老太爷被老妻说的羞愧难当。

“是是是,是老夫考虑不周了”。

临近内院

“老大,你先回去吧!我和你父亲带着几个小爷们回屋收拾”沈老太太道。

“是,那儿子先告退”,沈岳作揖离开。

不一会儿,沈老太爷等人跨过了外院,在外院和内院之间隔着一个小院子,小院子右面是祠堂,左面是一个拱门拱门里还有一个院子,沈老太爷夫妻两住在内院正房,还要再走几步路,沈老太爷夫妻两带着孙子们跨进内院的小圆门,门对面正是内宅正院—荣寿堂,荣寿堂门外站着一群女眷,几位身着锦绣华衣的女子一见到两位老人就急忙迎上前,这几位女子中走在首位的是侯府的三太太小梁氏,小梁氏生的和沈老太太有些相似,一双丹凤眼显得娇俏又精神,眉毛微挑,面貌精明,虽然眼角添了几分细纹却也掩盖不住小梁氏的美。

小梁氏身后跟着的是侯府的两位太太和几位奶奶们以及老太爷的几位侍妾。

小梁氏一见到老太太就急忙上前扶着,一脸笑道“老太爷,老太太,这一路上辛苦了,呦,这是几位小爷们吧?都这般大了,小小年纪就这样俊朗,真是越来越像他父亲了”。

这几句话夸的沈祎扬兄弟有些害羞,梁氏又转眼看向自己的一对小儿女,这不看还好一看吓一跳,她差点认不出自己的儿女,以前小女儿身材纤细,这才两年时间就变成胖女孩了,小儿子以前瘦瘦小小的现在也变成小胖墩,梁氏楞了一下才回过神来直说老太太会养人。

老太太听儿媳夸自己孙子好,心里如同泡在水里一般舒坦。“老三媳妇真是越来越会油嘴滑舌了”。

小梁氏“哎呦,儿媳妇说的可是实话,老太太就是比咱们会养孩子,才哥儿以前小小的,去了江南才两年就圆润了,老太爷,老太太咱先进屋吧!里面暖和”。

老太太夫妻应了一声,让大家一齐进了荣寿堂,三太太梁氏连忙招呼下人帮忙搬行李。另外两位太太和几位奶奶们都跟着进了屋子,另两位太太和小梁氏不一样,小梁氏是老太太的娘家侄女又是老太太亲儿子的妻子,而她们的丈夫不过是庶出子,方才哪里有她们说话的份儿。

老太爷的几位老姨娘搀扶着老太爷,几个小爷们的奶妈子各自领着孩子跟进屋。

荣寿堂正院上挂着一块牌匾,提名“荣寿堂”。牌匾下是一张八仙桌,正院里面有一个厢房,是用来平日休憩的,老太太一行人进了厢房,里面靠窗的位置有一张檀木做的炕,一张四角卓位于中间,几张花椅。老太太和老太爷坐于炕上,几个儿媳妇和老姨娘给两位老人行礼问安。

老太太又让几个孙子孙女去见过各位婶子,一番嘘寒问暖之后小梁氏去准备热水供老太爷,老太太和几个小爷们洗漱。

老太太本想问一问秦氏的情况,还未开口小梁氏就先说了,“老太爷,老太太这次回来可真是赶巧了,前天大嫂又生了个漂亮的姐儿,正巧我家老爷说了今日祖父祖母也要回来了,想必等会儿就到,明日赶上姐儿洗三,大家伙一起热闹热闹”。

去年三老爷陪着两位老祖宗回老家时给老太爷捎去了一封信,老太爷夫妻两当时也很担心两位老祖宗,毕竟老祖宗年纪大了,长途跋涉恐有不适,但是又想着两位老祖宗离开家乡多年心中挂念也是常事,所以,老太爷也只好给儿子写信嘱托儿子照顾好两位老祖宗。

如今两位老祖宗也要回来了,家里又添丁进口,一时间沈家喜事连连,老太爷夫妻两也是难以抑制住心中的喜悦。

老太爷抚着长长的胡须笑道“今年咱们沈家真是喜事连连啊!老祖宗要回家,康小爷们也快痊愈了,老大媳妇又生了个小孙女,真是老天眷顾沈家”。

老太太也顺着丈夫的话说道“咱们沈家就是有福气”。

一旁小梁氏忙附和着两位老人的话,而站在一边的几个庶出媳妇只能陪着笑,原先在老太太身边坐着的四个小男孩早就被奶娘带下去洗漱了,方才一个婆子来说已准备好了热水,老太太就让奶娘们把几个孙子带去先洗漱一番,老太太还嘱咐了奶娘让孩子们洗漱好之后就不必过来了,带着几个孩子先去看看坐月子的秦氏,毕竟他们母子几个也有两年未见了。

小梁氏陪着两位老人说了一会儿话,一个婆子走进荣寿堂大堂,并未见到小梁氏等人,只看到小梁氏身边的房妈妈站在厢房外,那婆子笑着和房妈妈说了几句话便离开了。

房妈妈听完婆子的话就走进了厢房悄悄走到小梁氏身边耳语了几句,小梁氏听完只说了一句知道了,便让房妈妈先行离开。

沈老太太看到房妈妈和小梁氏耳语忙问道“老三媳妇,这是怎么了?”

小梁氏陪笑道“回老太爷老太太,两位老祖宗已经快到大门外了”。

两位老人家忙起身准备带着家眷去迎接老祖宗,老太爷说了一句“真是咱们前脚刚到,父亲母亲后脚也赶到了,前几日我又得了老五的信,信上说过几日他们一家也要回来了,看来咱们这小孙女的到来是把全家人聚在了一块儿啊!”

老太太笑道“可不是嘛!说不定这小孙女就是个小福星专门把一家子聚起来,老爷子,咱们也快去接父亲母亲”。

说完,两位老人家带着几个家眷离开了荣寿堂,一群人浩浩汤汤地去迎接老祖宗们。

上一章 穿越 欢脱小娘子最新章节 下一章 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