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学习公平吗?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公平,他们认为即使学习很难,但学习考察的能力是一样的,所付出的努力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学习是选拔人才的最优选
敖隐可学习真的是如同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吗?我的观点是不尽然吧,那是一种错误的观念,现在让我们用学生的视角去分析一下学习为什么无法公平公正,以及为什么我认为学习上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
作者不要问我为什么,不是以老师的视角或者以家长的视角,因为我只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所以我的观点可能是有些片面,甚至是比较悲观的
敖隐首先,从小学开始,之前许多国家长就提前为孩子找好了培训班,并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时,每个孩子知识储量就不同,每个人为取得优异成绩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不同。当孩子们想要弥补这份差距,这份差距是因为培训,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就需要付出代价,而这份代价,一使努力了很久,取得的成效很小,大部分的成果也是不被老师和家长甚至是社会和学校认同的
瑶而这些能用来否定你努力所取得的成果的理由很简单,无非就是你还不够努力,你学习方法不对,你学习不够专注,上课没有认真听讲,你记住知识点掌握不牢,可这些真的是根本的原因吗?
作者如果人的身体的思维和身体没有关系,人的记忆力与基因没有关系,人的兴趣爱好与我们自身没有关系,那么我是不信的,如果没有关系的话,那么植物人也可以记忆背诵,并且理解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现实很残酷,植物人除非痊愈,否则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思考
瑶而从那时近乎格式化的回答中,我们孩子们似乎只是一堆数据组合成的独立集合体,只不过每个集合体的特殊情况不一样,所需要所处的话语不一样,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只能就自己的印象对其给出自己的原因和建议,很少有人会引导学生引让我们从小开始摸清自己的真实情况
作者而学生想要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总结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尚且困难,俗话说得好最了解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最不了解我们的也是我们自己。从他人的眼中了解到我们所谓的真实情况,可能只是我们的冰山一角。从我们学生日常生活,从那一份成绩单,是远远无法看出来的!
敖隐而整个社会似乎都主张用这个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品行,而不管每个学生因为自身的原因投入学习的困难程度,付出的成本不一样,如果仅从这一点出发,即使其考试的制度是公平公正的,那么其得出的结果是对学生能力的评定,一定就是公平公正的吗?
作者至少我对成绩是这么理解的,虽然说读书是一个很基本的东西,但是读书并不一定是所有人的强项基础做不好,不一定意味着你在基础之上的其他方面没有天赋,基础可以用网络的知识来弥补,但更深一步的探索需要一些专门的天赋
作者而如果紧抓基础而忽视因自身缺陷无法掌握基础,却能在基础上面的发展,在创新等上面有天赋,并通过网络的途径搜索,借助这些资料推进整个学科更进一步的人才,就会被忽视,甚至最终湮灭于芸芸众生之中
作者就拿现在社会,人们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而言,其量的大势前所未有的,它要求的时间之短,也是闻所未闻的。虽然我不知道前面怎么样,但至少我认为现在已经很残酷了
敖隐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打工人,每天基本上都要熬到十一二点两三点,更是想要更上一层楼的基本常态,更是有学生放出了睡得越少,上课越精神的这样时间观念,这真的是国家想要看到的吗?这真的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用自己的人生寿命去换取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吗?
作者我真的已经无力吐槽了
作者长颈鹿初中开始,我们就迈入了中学生涯,生物,地理,历史,道法,加上语数英一天的作业量,需要消耗的脑细胞,估计从一个月到工厂里打工,类似的细胞还要多
作者并且初中要求我们学学科语言,所有学科要求我们注意模板,还要要求体育锻炼一个月,两个月必须会有一次甚至两次测试,有些地区甚至一周一测,内卷已经无法停止
#瑶而在这疯狂内卷的巨大压力下,靠短时间内强迫自己学会的用耗寿命的方式持续下来的知识点,我们能够记住多久,我们需要一遍遍的重复着多久,才能够记住这些庞大的知识点,这些的知识点在我们日后的生活中用发挥多大的作用,他们真的是我们基础的必须掌握的知识吗?
敖隐现在那我们来算一下,一年两学期一学期最多九本书要记最少六本书要记。若严格按的高考的要求来算的话,文科生和理科生都需要掌握至少40本的书才可以参加高考语数英12本道法历史地理(理科生就是物理化学生物)24本,在这里,物化生道法,历史地理算上会考以及他爱考的初中基础知识点,这些对于我们学生是多么重的一个负担。
瑶高考将初中的知识点作为最基础的知识来来考察,但是初中的知识点到高中,它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断层,老师通常会为了中考而忽视中学需要掌握的内容,而高中老师又默认你掌握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就是一种不公不公正
作者总有人会知道这些知识的断层,并且把它掌握好,而没有掌握好的学生跟掌握好的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二者学习的困难以及投入到学习的程度的努力程度取得同样效果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完全不等价
敖隐所以这40本书是仅能靠努力来学好的吗?是不靠查学生的天赋的吗?是不借此将能依据财产把人分为369等的吗?如果有人说不是我现在的心里打1万个不相信
瑶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对于因身体疾病或记忆力先天不足的人来说,高考是极难迈过的一道关卡,也使他们很难取得跟别人相同工作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敖隐毕竟谁又会容忍一个无法在公平制度下属于中流或者底流的分数的能力不足的人,且被认定为有过残疾智能的,在自己手底下工作而不小心的考察他呢
作者人们似乎用最公平的制度使这些人受到了最不公平的待遇,使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而成为一位社会合格的打工人
瑶对此,我表示疑惑,为什么因为成绩好,清北就可以允许有沙姆的学生考入清华,而仅因为身体有缺点或者记忆力不好,付出巨大代价,通过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打工人,只能位于社会的最底层,这努力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吗?这个制度真的公平公正吗?
作者高考似乎只是形式上的工整,但高考却被公认为是最好走的路,真的是最好走的吗?在这里,我表示疑问,但是能最快提升自己地位和获取民意的方式,确实是通过学习提高高考成绩的这一条路
敖隐也许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无法成为人们能够自由选择的路,人们亦不可以通过借此谋求生计,更不值得被我们学生作为我们学校教学的内容,从而与语数英那些学科分开
作者在追求功利的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又有谁能够不计名利的学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传承者呢?
瑶学习似乎已经背离了某些提高人们基础判断力,传承文化,这些的初衷
作者至少我认为这些才是学习的初衷,我们似乎只能只备着高中40大本书,苦苦等着上岸后痛苦的接受着,我们只能做社会最底层的打工人的事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