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殡葬者说之盖棺定论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第01说:大孝子跪在病危母亲跟前说“娘,你咋还不死啊!”

殡葬者说之盖棺定论

十五天,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

对于孙立兄弟姐妹四人来说,已经够长了!这种等待,可以说是焦急,甚至是忍无可忍!但我们暂且认为是他们对老人的一种好意。

半个月以前,我们得到了消息,陈州市颍河县康庄乡的孙老太快不行了,按照“消息人”庸俗的意思,孙老太的四个儿女个个都有本事,在方圆附近人人皆知!

很显然,在孙老婆儿去世以后,大概率会有一场隆重豪华的葬礼,到时候得到的金钱报酬会很丰厚!

是的,在常人的理解中,这话确实不假,既然有钱,那就狠狠地宰他们一把!

但对于我们新殡葬人来说,这话听着有些刺耳!一条鲜活的生命,还没有等待去世,就已经被盯上!一条宝贵的生命,还在为了仅有的几天生存期,正在与死神进行最后的顽强较量,在另一边,一群虎视眈眈、眼中冒金光的人已经开启了“尸体经济”!

在国人的概念中,殡葬业就是一个发死人财的行业,这个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并没有与社会的文明划等号,而是一直被世人诟病。

殡葬行业人员的从业素质与形象几乎被定型,黑社会、地痞流氓、文盲、高龄人员等社会底层人构成了大部分的从业群体,特别是在文明开化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大字不识一个的搬尸工、满口黄段子的丧葬架队员、葬礼上嘻嘻哈哈的乡村主事人、叨着烟卷吞云吐雾的寿衣推销员等,更是成为殡葬业鱼龙混杂的代言人。

行业的外界黑化和从业人员的自我污化,使之难以见到阳光,行业人员的社会认同感低下、文明融入感缺失!在经济社会文明大发展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殡葬从业者甚至仍然被划分为劣等人群!

所以,孙老太的去世,能让我们大赚一把,平常人也就见怪不怪了。

为了改变世人对殡葬行业的偏见,哪怕是对行业有一丁点好的扭转、对我们殡葬从业者哪怕有一丁点的尊重,我们也要努力!为此,我把我们新殡葬人的从业经历结集成文,能影响一个人就影响一个人,只要能推进社会的文明进程那就去不断努力,即使我知道这很有可能是枉然与徒劳。但,不去做,就永远看不到天日。

故事,就从孙老太的去世开始吧。

我踏入殡葬行业,算是偶然,也是必然。

偶然,是因为我是硕士研究生学历,虽说现在学历不值钱了,但也是绝对的靠自己的实力接受了二十多年的教育,放在别人身上,肯定不会拿着这么高的学历去做这么晦气的职业。

必然,是因为我爷爷在乡下做了大半辈子的葬礼主事人,也就是俗称的丧事总管,也算是半个殡葬人出身。我是被爷爷养活大的,小时候爱跟着他参加村里一场场葬礼,当然,小时候我对那些千奇百怪的葬礼并不感兴趣,而是对丧事中一桌桌宴席上的大鱼大肉垂涎欲滴。

我所读的大学是本省排名第二位的综合性大学,本科主修的是网络通信工程专业,随后又考取了本校的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本来被家人和村民们寄予厚望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会踏入殡葬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踏入这个行业是颇具挑战和压力的。

我把自己定义为新殡葬人,把赚钱放到第二位,把传承仁孝文化、践行生命礼仪放到第一位,我单方面认为这样,或许能得到少许的尊重。

既然是新殡葬人,我们自然会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仁,我们的团队名字叫“孝仁堂”。

团队人员各有分工,比如我负责葬礼仪式的策划设计及殡葬礼仪服务的执行、老陈负责民俗顾问指导、郑哥负责遗体化妆整容、孙哥负责葬礼司仪主持、超哥和赵哥负责殡葬礼仪执行兼司机,团队的其他人员分别负责后勤、财务、采购、市场开发等工作。

可以说,我们能接到孙老太去世这场“活儿”,离不开每个人的“功劳”!

“孙家那老婆儿落气了,你们赶紧来吧!”

凌晨两三点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之后,一个声音干脆而无情!

“唉,终归还是走了……”我惋惜道。

“赶紧来吧!抓紧时间!后天埋人!”

“应该是明天吧,现在是凌晨两点,算是新的一天了,出殡应该就是明天的事了。”

“对,对,棺材晚上放一夜,第二天埋人。”

“好,我们这就去,跟家属沟通沟通。”

一部24小时的服务电话我随身携带着,时刻等待为新去世的人准备一场体面而不失尊严的葬礼仪式,这是我们新殡葬人的良心!我们认为能够帮助到逝者家属,才是行为的初衷。

凌晨的被窝相当温暖,但“消息人”冰冷的话语,让我感觉不到对生命的丝毫尊重,从接到电话那一刻开始,我知道自己的心情又将压抑几天。

“消息人”,也就是信息员,即兼职业务员,是我们前期“开发殡葬市场”时的一种策略。

在中原农村地区,民间殡葬习俗千差万别,有着“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的说法。在“殡葬业务”前期介入阶段,由于受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我们作为陌生人是不敢贸然和丧户建立联系的,作为“晦气”的殡葬从业者,人们对死亡讳莫如深,对于我们这样的人人们更是“敬而远之”,将逝之人的亲属正面临失去亲人的痛苦,在面对我们的“业务推销”时,会引起极大的反感,而“消息人”由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和丧属相熟,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短板。

“消息人”一般是由当地村干部、宗亲首领、红白理事会会长、葬礼主事人、乡村事务热心人、德高望重的乡贤等人群为主,和他们建立“合作关系”,目的是能够让他们为我们提供逝者及家属的第一手信息,从逝者快要去世开始,一直到葬礼执行完毕入土为安,我们会和这些人进行“合作”,他们几乎介入全部过程。

十五分钟后,团队的主要成员在“孝仁堂”门前准时集合了!我和老陈、郑哥、孙哥、超哥等一行六人,踏着凌晨的月光,驱车赶往康庄乡孙庄村孙老太家里。

孙家门宗较大,出了好几个有权有势又有钱的人物,比如孙老太的四个子女,都在市里县里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孙老太去世的房子,就是她和老伴孙大爷平时居住的四间平房。儿孙们早已在城市定居,老两口住不惯城市,仍然居住在乡下十几年前盖的四间平房里,平日里老两口与邻居相处甚好,口碑俱佳。

孙老太家族的主要人员几乎都在场,堂屋的地上,孙老太的遗体静静地在一堆麦草上躺着,这是当地的一种习惯。供桌上的“引魂鸡”、“刀头”、“倒头饭”、糕点、供果等供品已经摆好,两支洁白的蜡烛静静地燃着,清澈的蜡油不时淌下,好像悲伤的泪水一般在为孙老太祈祷。

按照我们的服务流程,团队的几个成员站成一排,先向孙老太的遗体行三鞠躬礼,向家属表示沉痛哀悼,我们的行为顿时又触发了孙家几位女性家属的泪点,静静的夜里,几声悲痛的哭泣,让我们几个人的心又尤为沉重!

孙家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家族成员个个也都比较理性、待人亲和,遗体化妆服务在农村少之又少,人们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

经过耐心沟通,孙家子女表示可以为老母亲做遗体化妆服务!得到允许后,郑哥认认真真地对着孙老太遗体磕了三个头,其他人员静静肃立,默哀着等待郑哥执行化妆服务。

二十分钟后,孙老太的遗体化妆就做好了,郑哥又是磕三个头,宣告化妆服务结束。郑哥的举动,让家属们都心之一动!

孙家子女都是有头有脸的人,遗体化妆应该是了解过的,但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到,真正轮到让自己去世的亲人接受这一服务,内心还是会有很多难以言说的感觉。

“俺娘死得好!”

孙老太的大儿子孙立蓦然间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们顿时有点茫然,这种场合说这种话,不应该啊!

好在我们有老陈,平时我们都尊称他为陈老师,这个即将年过六旬的长辈,遇事沉稳,能够妥善化解各种难题,经过他与家属沟通,三言两语便让我们恍然大悟!

“俺娘这一辈子,说实话,没享过啥福……”大儿子孙立娓娓道来,也吸引了家族的其他成员聚集过来。

“俺娘今年整80岁,也算是高寿了,她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做人方面,却值得我们学习一辈子!”孙立带着一种特殊的语气说道,“当年家里虽然贫穷,俺娘一直吃苦受累,但是却让俺兄弟姐妹四个接受教育,家里光景也越来越好!看着俺几个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俺娘这么多年的精气神一直比较好!只是最近几年年事已高,身体慢慢虚弱了,加之有慢性病,所以,也算是寿终正寝吧!”

我们团队的几个人和孙家的成员在院子里围了一个圈,静静地坐着倾听他们的家务事,男士们抽着烟沉思着,女士们双手托着下巴也在沉思着。

“二十多天前,俺娘突然吃不进去饭了,精神也越来越不好,带着她到医院一查,肠子里有个瘤,如果要维持生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做手术,要么就是药物保守治疗!当时,我们心里思想压力很大……”

孙立作为大儿子,需要承担的责任和考虑的事情显然更多,但面对母亲的赡养问题,还是要和弟弟妹妹们商量。

“我当时想着,俺娘有了病,就是花再多钱也得给她看!”二女儿孙娟说。

“当时我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大女儿孙兰说。

“要说老母亲得了病,花俩钱都不算啥,但是当时我有点犹豫。”孙立说。

“说实话不好听,当时我也给你们几个说过,老婆儿年龄大了,经不起折腾了,该保守治疗就保守治疗吧,别再让老婆儿挨那一刀了。”这个“消息人”是村里的一个小干部,我们尊称他为肖老师,年龄大概六十多岁,也没啥文化,就是爱管个闲事。

“是,大(当地俗称,意为叔叔),当时我也是很矛盾。”二儿子孙强说。

“当时俺弟兄姐妹四个也发生了矛盾,后来俺几个商量了一下,觉得俺大、包括俺爹说的都有道理,就别再让俺娘受这个罪了!”孙立说。

“这不,在医院输水输了五天,医生让回来了,在家里半个月了一直维持着,人还是没有了……”肖老师说道。

“这半个月来,俺娘基本上平均一天能吃半块馒头,半碗稀饭,身子骨是一天不如一天,前几天,我看着她虚弱的样子,都有点着急,我跪在娘跟前说,娘,你咋还不死啊,说了这话之后我就后悔了,当时我就跑外面哭去了……”孙立这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这时候也动了情,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

“说实话,我听了你们几个说的话,感觉你们的母亲很有福气!”老陈作为民俗顾问指导,在很多时候其实起了一种安抚家属情绪的作用。

“现在我也可以大胆说一句,你们的母亲走得好,没受啥罪,我看她老人家面相也很安详,你们几个平时待老人不薄,完全能够对得住老人,都节哀顺变吧,接下来就是准备为你们的母亲料理后事,让她老人家早日入土为安!”陈老师安慰着各位家属。

“是,您说得对,该面对的终归要面对。”孙立说,“接下来就麻烦大家了,看大家怎么安排吧,老家的规矩我们也不太懂,就劳烦各位了!”

一番客套寒暄之后,天色也在慢慢变亮,在经过妥善的安排之后,我们几个也要回去准备相关的事宜了。

哭丧棍、招魂幡、鱼缸、五色旗、弓箭……这些东西都是属于中原农村地区葬礼需要用到的祭品,在以后的文字中,这些祭品的寓意我都会慢慢讲到。

在我们回到“孝仁堂”的时候,团队成员大姐和二姐早已准备好了这些东西,我和后勤部成员准备好电子讣告、治丧府牌、治丧条幅、灵棚、电子花圈等治丧用品。

简单吃了点早饭,到早上八点的时候,我们团队人员又奔赴到孙家,为孙老太举行葬礼仪式。

葬礼的流程我们早已设定好,在遵循当地传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升级和创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九点钟的时候,棺材拉了进来,随后,我们为孙老太举行了入殓仪式,接下来就是请祖仪式、安灵仪式,当然也有少量外来人员过来祭奠,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公职人员,行的都是三鞠躬礼,过程很简约,就不再赘述。

在中原地区农村,人去世之后一般都会选择三天守灵,但也有特殊的,比如孙老太,只守灵一天一夜,这是要根据家属意见、风水与时辰吉凶、天气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好在整场葬礼还算顺利,第二天的下午三点,孙老太吉时下葬,入土为安。

辽阔的麦田里,一座盖着花圈和招魂幡的新坟静静地立了起来,坟周围是几十支小彩旗(一种祭祀用品,意为守护新坟)。一段生命逝去了,又一段生命即将新生!

在离开孙家之前,一位戴着红线头孝布的年轻孕妇引起了我的注意,后来了解到她是孙老太的孙媳妇,肚子里怀的是孙老太的曾孙。生命的延续绵绵不断,仁孝文化的传承也需绵绵不断!

“你母亲一走,就剩你爹一个人了,还是把老头儿接到你们身边去吧,有个照应。”老陈跟孙家人说道。

“是,陈老师,您说的对……”孙立说道。

“床我已经给俺爷铺好了,就在我房间隔壁,我得把俺爷接到俺家,还等着让他给俺哄孩子抱重孙子呢!”年轻孕妇温和地说道。

“中,中……”孙老大爷抽着烟,平静地坐在小凳上……

回去的路上,我让老陈评价这场葬礼及这一家人,老陈半天不说话,看来是有点累了。

“小赵,你别光闷着头开车,放个歌听听!”老陈又开始了小孩子脾气,对着司机赵哥颐指气使。

“想听啥歌!陈总!”

“孟婆的碗!”

“踉跄着来到奈何桥前,我死也不接孟婆的那只碗,我不能忘记你我的甜蜜,我不能忘记你我的点点滴滴,我要带着今生的记忆,在轮回中找到你,永生相守抱着你不再分离……”

歌手魏佳艺的声音悲切凄婉,又空灵悠远,让人久久回味,沉醉其中。这歌声,仿佛为世间披上了一层阴沉的薄纱,随后又洒上了一缕明媚的阳光……

殡葬者说之盖棺定论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02说:“你!你竟然挖错了你爹的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