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破晓,洛晴川就蹲在营帐外的空地上,用捡来的石块在地上反复勾画着。曲辕犁的结构比她想象中复杂,昨晚画到一半才发现有几个关键部位的连接方式没想清楚。她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把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
"洛姑娘彻夜未眠?"
一个温润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洛晴川回头,看见诸葛亮手持羽扇,正俯身看她画的图纸。晨光给他清癯的面容镀上一层金边,显得格外超然。
"军师早。"洛晴川慌忙起身行礼,"我在修改犁具的图纸,有些细节还没想通。"
诸葛亮见后用羽扇轻点图纸一处:"此处辕木与犁底的连接,若加一楔子,是否更为牢固?"
洛晴川眼前一亮:"对!就是这样!"她立刻蹲下修改图纸,"军师也懂木工?"
"略通一二。"诸葛亮微微一笑,"已命人备好木材与工具,姑娘可去东侧工棚寻张木匠,他手艺精湛。"
洛晴川抱着图纸兴冲冲地赶到工棚,一个五十多岁、满脸皱纹的老木匠已经等在那里,身旁堆着各种木材和工具。
"你就是军师说的那个会做新式犁的小娘子?"张木匠上下打量她,眼中满是怀疑。
洛晴川不以为意,直接展开图纸:"张师傅,我想做这个。您看可以吗?"
老木匠眯眼看了半天图纸,眉头渐渐舒展:"咦?这犁辕为何是弯的?...妙啊!这样转弯时不需抬犁,省力不少!"他粗糙的手指抚过图纸,突然抬头,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小娘子,这设计从哪学来的?"
“家乡……的土法子。”洛晴川语气含糊,似乎不愿多言,随即轻巧地岔开了话题,“既然没问题的话,那我们就开始做吧?”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像是生怕对方会继续追问下去。
整整三天,洛晴川几乎吃住在工棚。张木匠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佩服,两人合作无间。当第一架曲辕犁终于完成时,消息已经传遍整个营地,连刘备都带着关羽、张飞前来观看。
试验选在营地旁一块未耕的硬地上。张木匠亲自驾牛,新犁入土,轻松划出一道深沟。转弯时,弯曲的辕木使犁头自然转向,无需像直辕犁那样费力抬起。
"神了!"张木匠兴奋地大喊,"比旧犁省力一半不止!"
刘备抚须微笑:"洛姑娘果然大才。若全军推广此犁,来年粮产必增。"
张飞却冷哼一声:"区区农具,何足挂齿?打仗靠的是真刀真枪!"
"三弟,"关羽眯着丹凤眼道,"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产增加,方能养更多兵马。"
诸葛亮轻摇羽扇:"洛姑娘此犁,可抵千军万马。"
洛晴川脸上发烫,连连摆手:"这、这不算什么,只是借鉴前人智慧..."
正当众人称赞之际,赵云匆匆赶来,在刘备耳边低语几句。刘备脸色骤变:"当真?速带我去看!"
原来最近营地频繁出现怪病,现如今已有二十多名士兵上吐下泻,其中三人高热不退,情况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