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诸葛亮突然唤她的名,而非官职,"你我相识两年有余,可有时,我仍觉得看不透你。"
晴川心跳加速,手中的沙琪玛差点掉落。
"你知晓天机,精通百工,却总在无人处露出迷茫之色。"诸葛亮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你助我治蜀,却时而担忧改变太多。你...究竟在害怕什么?"
河风突然变得凛冽,晴川的衣袖被吹得猎猎作响。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如此直白地质问她的秘密。她该说实话吗?告诉他她来自一千八百年后,知道蜀汉终将灭亡,知道他会星落五丈原?
正当她鼓起勇气准备开口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报——!"一名传令兵飞驰而至,"曹军正在搭建浮桥,似要夜袭!"
诸葛亮神色一凛:"传令各营,按原计划准备迎敌!"他转向晴川,眼中的探究已被战前的锐利取代,"军师,看来决战提前了。"
晴川深吸一口气,将纷乱的思绪压下:"我去准备'天灯'。"
半个时辰后,蜀军大营灯火通明,将士们迅速集结。而在营地后方的一片空地上,晴川正指挥士兵们给一个巨大的丝绸气囊充热空气。
"再加把火!绳子抓紧!"她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看着这个简陋的热气球缓缓升起。这是她根据现代知识设计的"天灯"放大版,原本计划明日使用,现在必须提前了。
"军师,此物真能载人?"赵云有些担忧地看着这个庞然大物。
"理论上可以。"晴川检查着绳索,"我需要一个体重轻、胆子大的侦察兵。"
"我去。"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晴川回头,看到诸葛亮身边的书童——年仅十六岁的姜维站了出来。
"伯约!不可胡闹!"赵云急忙阻拦。
晴川却眼前一亮。姜维确实是最佳人选——身材瘦小,头脑灵活,而且历史上本就是蜀汉后期栋梁。
"让他试试。"晴川做了决定,"我教他如何观察敌情。"
一刻钟后,在众人紧张的目光中,姜维乘着热气球缓缓升空,绳索由二十名精兵牢牢控制。气球升至百丈高时停下,姜维借助晴川特制的"望远镜"观察敌情,通过旗语传递信息。
“曹军分三路渡河!中路约三万人,左右两翼各两万!”下方的士兵迅速解读着旗语,声音沉稳却透着一股隐隐的紧迫感。
晴川迅速将这些信息标记在沙盘上。诸葛亮看后,立即调整部署:"子龙率五千精骑埋伏左翼山林,翼德引五千兵截断右翼退路。我自领中军迎敌。"
"丞相,"晴川指着沙盘上一处,"曹军在此处筑有冰墙,强攻不易。我有一计可破。"
"讲。"
明日午时,阳光炽烈如焰。倘若以数百面铜镜汇聚那灼目的光芒,精准投射于冰墙之上,不消一个时辰,冰墙便会逐渐融化,化作涓涓细流渗入大地。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妙计!立即搜集所有铜镜,按军师所言布置!"